一、施工准备
- 方案定制与设计适配:结合筒仓直径、高度、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筒仓),依据《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确定滑膜体系(液压千斤顶 + 钢模板)参数,明确模板高度(1.2-1.5m)、爬升速度(200-300mm/h)及混凝土配合比(C35-C40 高流态混凝土);编制专项方案,涵盖滑膜组装、混凝土浇筑、应急处置(如模板卡阻、爬模失稳)等内容。
- 滑膜体系与材料准备:选用合规液压滑膜设备(千斤顶承载力≥1.5 倍计算荷载),模板面板采用高强度钢模板(平整度偏差≤2mm),进场前调试液压系统同步性;采购高流态、缓凝型混凝土(初凝时间≥8 小时)、HRB400E 级钢筋,进场核查材料合格证与检测报告,确保混凝土适配滑膜施工节奏。
- 安全与技术准备:搭建筒仓周边 20 米安全隔离区,设置防坠网与警示标识;滑膜设备安装后进行空载、满载试运行,校验千斤顶同步性(偏差≤5mm);施工人员需经滑膜操作、高空作业专项培训,持特种作业证上岗,岗前开展安全技术交底。
- 现场与设备保障:平整施工场地,搭建混凝土输送泵管支架(确保输送连续),配齐备用千斤顶、液压泵及振捣设备,避免设备故障中断施工。
二、施工过程
- 滑膜体系组装:按 “基础找平→支腿安装→液压系统布设→模板拼装” 顺序施工,模板拼装接缝严密(缝隙≤1mm),涂刷隔离剂;钢筋绑扎同步进行,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30mm),预留孔洞、预埋件精准定位并固定牢固。
- 混凝土浇筑与滑膜爬升:采用分层浇筑工艺(每层厚度 300-500mm),混凝土通过输送泵连续供应,振捣密实(避免漏振、过振);浇筑至模板高度 2/3 后,启动液压系统同步爬升,爬升过程中实时监测模板垂直度(偏差≤1‰),及时调整千斤顶压力;每爬升 1-2 米,检查模板平整度与结构尺寸,确保筒壁垂直度、圆度达标。
- 过程质量控制: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5-35℃),浇筑后及时进行表面抹光;按规范制作混凝土试块(每浇筑 50m³ 留置 1 组),跟踪强度发展;滑膜爬升后,对筒壁表面缺陷(如蜂窝、麻面)及时修补,确保结构外观与强度双达标。
- 安全全程管控:专职安全员实时巡查液压系统运行状态、高空作业防护(作业人员系双钩安全带);禁止在滑膜爬升时进行模板外侧作业,设置防坠物措施;雷雨天气停止高空作业,加固滑膜体系防倾覆。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