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央视镜头对准云南龙陵县那家号称"包教包会"的黄氏蜂业公司时,一个以剧毒昆虫为筹码的暴利赌局被彻底掀开。6666元一纸培训证书背后,是虎头蜂养殖产业链上下游精心编织的收割网络——从蜂王贩子到培训中介,从蜂蛹收购商到所谓"药酒"作坊,每个环节都在吸食着养殖户的血汗与公众的安全底线。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上游的蜂种垄断才是真暴利。在四川乐山犍为县的启缘养殖场,记者亲眼见证了这场生意的起点:一只杂交蜂王标价300元,而商家宣称"七里游"这类杀人蜂品种的蜂王更可溢价至500元。云南保山志成养殖场的胡经理透露,他们每年向全国输送上万只蜂王,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超300万元。这些被冠以"高产""抗病"名号的毒蜂种源,实则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中游的培训骗局把风险包装成机遇。黄氏蜂业的王总在推销时熟练运用着"成本500元赚5000元"的话术,却对三个致命事实避而不谈:野外放养需承担蜂群逃逸的全额赔偿;每十个养殖户就有三人遭遇过严重蜇伤;所谓"包回收"的蜂蛹收购价常被压至市场价六成。记者暗访发现,所谓的"技术培训"不过是教学员用活鸡喂蜂,而墙上"安全第一"的标语下方,正堆放着三套被蜇穿的防蜂服。
![]()
image
下游的收购黑幕更令人胆寒。昆明木水花市场的蜂蛹商贩道出真相:宣称日销20吨的繁荣景象下,是养殖户被迫接受的价格同盟。普通虎头蜂蛹收购价80元/斤,但要求必须混入30%的"七里游"蜂蛹——这种杀人蜂品种因产量高被暗中推广,却让养殖户面临更高被蜇风险。更讽刺的是,这些商贩转身就以150元/斤的价格供给餐厅,而经冷链包装后,沿海地区售价可达280元/斤。
所谓"治百病"的蜂毒产业链才是终极骗局。在记者获取的培训资料中,商家竟指导学员将淘汰的虎头蜂以1元/只的价格卖给"药酒作坊"。这些装在矿泉水瓶里的三无产品,经过直播间话术包装,摇身变成"祛风湿特效药",每瓶售价高达299元。四川养殖场张经理酒后吐真言:"那些泡酒能治病的鬼话,我们自己都不敢喝。"
![]()
image
生物学家谭江丽教授的警告正在成为现实:当湖南邵阳某企业公开养殖攻击性最强的红娘虎头蜂,当四川乐山老赵们疯狂扩繁能追杀眼镜蛇的七里游品种,整个生态链已亮起红灯。蜂蛹交易的每一张钞票,都沾着被蜇伤农民的鲜血;培训费里的每一分钱,都在透支公共安全的未来。这场6666元门票的危险游戏,本质是让全社会为少数人的暴利买单。
![]()
image
![]()
imag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