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满在朋、秦亚男
摘要
■ 投资逻辑
具身智能有望重塑智能物流新范式,打开新一轮成长边界
依托AI、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物流行业物流正从“机械化作业”向“认知化智能”加速跃迁,逐渐形成“认知”与“执行”的高度统一、双向赋能。未来无人叉车、机器人有望凭借全球领先的导航定位、感知、伺服控制、大模型等技术,覆盖智能物流全场景需求。1)无人叉车:无人叉车融合了叉车技术和AGV技术,可解决工业生产和仓储物流作业中物流量大、人工搬运劳动强度高等问题,24年渗透率仅1.9%。目前无人叉车成本优势已显现,产业进入爆发期。2)具身智能机器人:随着国内外巨头纷纷下场推动具身机器人发展,物流行业凭借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相对有限的动作规范和内容,有望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率先运用和落地的场景之一,价值潜力巨大。3)智慧物流:作为连接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键纽带,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全球订单拐点已现,需求进入上行通道
全球叉车订单拐点已现,需求进入上行通道。叉车使用范围相对分散,不易受下游单一行业需求波动影响,需求韧性强。在经历约2年下行期后,2025年全球叉车行业在降息周期与技术升级驱动下呈现结构性复苏。根据WITS,2Q25,欧洲、北美、亚太地区、全球合计叉车新接订单增速分别达2%、17%、17%、12%。25年1-9月我国叉车累计销量达110.64万台,同比+14%,其中内销69.74万台(+13.1%),外销40.90万台(+15.5%),9月单月内销增速达29.3%,反映出国内制造业投资需求回暖。
龙头公司订单已转正。凯傲集团叉车新接订单从4Q24开始结束长达8个季度的下行期,今年以来订单增速呈现加速趋势。3Q25,凯傲集团叉车订单同比增长17%。丰田工业叉车新接订单从4Q24开始结束长达8个季度的负增长,今年以来总体保持小个位数正增长。
全球电动叉车渗透率加速提升。电动叉车对环境友好,占比持续提升,同时也是智能化发展的基础,长期发展趋势确定性强。24年欧洲平衡重式叉车电动化率提升至68%,而中国仅35%、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3%。随着锂电池技术以及高压锂电驱动技术的不断进步,锂电池正加速替代铅酸电池。2024年我国锂电池叉车总销量为44.88万台,占电动叉车比例达47.43%;在电动平衡重叉车中,锂电池叉车占比更是高达71.71%。全球叉车龙头凯傲集团预计2027年他们电动叉车锂电化率将提升60%。
智能化新叙事下,看好国产企业从追赶到超越
国际化仍持续推进,贡献α增长潜力。中国叉车企业凭借锂电叉车较强的产品力+不断完善的渠道布局+较大的价格优势,海外份额不断提升。1H25,合力、杭叉、中力海外收入占比43%、40%、52%,出口成重要增长点。
头部企业纷纷拥抱新一轮智能化叙事,有望弯道超车。AI+具身智能已成为智能物流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叉车企业正通过技术迭代与场景深耕,加速向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转型。杭叉集团7月收购国自机器人,积极布局无人叉车、具身机器人产品。安徽合力8月与江淮机器人研究院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具身智能机器人;中力股份预计11月推出中力具身装卸机器人;诺力股份9月与浙江大学机器人成立联合实验室。在新一轮智能化产业机遇下,我国企业先发优势明显,有望实现从过去的落后追赶到未来产业落地后的全面超越。
风险提示
国内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海外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原材料上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目录
目录
一、具身智能赋能,智慧物流有望迎来新范式
1.1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亟需智能化升级
1.2具身智能技术赋能,智慧物流生态有望重构
1.3B端物流有望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最快落地场景
二、无人叉车进入爆发期,经济性助力长期发展
2.1无人叉车是AGV的重要形态,渗透率尚处于较低水平
2.2无人叉车经济优势已现,驱动长期快速发展
2.3智能化、自主化成技术发展方向
三、叉车需求韧性强,全球需求景气拐点已现
3.1叉车下游应用广泛,需求韧性强
3.2降息周期下,全球需求景气拐点已现
3.3全球电动化渗透率加速提升,产业持续升级
四、中国企业持续国际化,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
4.1我国叉车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
4.2出海已成我国叉车企业重要增量市场
4.3积极拥抱具身智能,我国叉车企业有望弯道超车
五、风险提示
正文
一、具身智能赋能,智慧物流有望迎来新范式
1.1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亟需智能化升级
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急需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1750亿件,同比增长20%。2025年1-9月,社会物流总额已经达到263.2万亿。如此规模的物流总额早已突破了传统人力模式,唯有“科技”的加持,才能满足爆发式增长的需求。
![]()
在物流作业场景中,有大量的货物定位、存储、取货、拣选等操作,仍有大量环节需要人工参与,尤其是拆零拣选搬运环节,在物流中心是作业成本最高、人力耗费最大、时间占用做多的工作。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智能化物流的重要形态,可以替代工作中替代人工和解放劳动力。
![]()
根据AgilityRobotics数据,美国仓储、物流和制造行业有超过100万个材料搬运岗位空缺,机器人可以有效填充这些空缺。
![]()
1.2具身智能技术赋能,智慧物流生态有望重构
“认知”与“执行”高度统一重塑智慧物流生态新范式。相对传统方案的算法平台与自动化设备彼此割裂,执行端仅仅是单一的“自动化执行”(手脚),数据沉淀也十分碎片化,更不能实时、有效地反哺决策系统,形成一个可持续进化的智能闭环。依托AI、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物流行业物流正引领行业从“机械化作业”向“认知化智能”加速跃迁,逐渐形成“认知”与“执行”的高度统一,无缝衔接、双向赋能。这对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科技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
无人叉车、机器人将助力企业实现物流无人化、智能化升级。内部物流自动化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未来发展大趋势,未来无人叉车、机器人有望凭借全球领先的导航定位、感知、伺服控制等技术和全栈式智能物流解决方案,覆盖平面转运、高位货架存取、室外/半室外无人装卸等全场景需求,助力企业实现物流无人化、智能化升级。
![]()
2025年9月25日,在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物流正式发布“超脑2.0”与“异狼”系列新品。通过“超脑+狼族”的软硬一体化协同,京东物流的智能体系正从“模块化智能”迈入“一体化智能”新阶段。这是向全行业宣告,一个具备感知、思考、决策、行动并持续进化的智能闭环已经成型,它将重塑未来的供应链物流生态。
![]()
1.3 B端物流有望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最快落地场景
从数据角度看,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物流装备公司开始布局机器人领域,可以开放自己的产品作为机器人真机数据获取的训练场景,同时也有望加速机器人产品向电商、物流企业进行应用获得更多训练数据。全球物流巨头GXO也在积极探索机器人应用,目前与Digit、Reflex、Apollo均达成了合作。
![]()
国内外企业积极探索物流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目前已经有较多机器人厂商推出了针对物流行业应用的机器人产品,例如AglityRobotics推出的Digit机器人产品已经经过了多次迭代产品不断升级;FigureAI公司推出Figure;ReflexRobotics推出的轮式机器人解决方案,能够完成例如分拣、搬运、打包等物流行业常见工作内容。
![]()
![]()
![]()
通过数据量增加和模型架构改进,具身智能大模型进步飞速。FigureAI从开始在物流行业部署具身智能大模型Helix以来,模型的性能有了明显提升,距离实际应用更进一步。性能的提升主要来自于系统1(双模型中更小的模型)视觉-运动策略的针对性优化,Figure引入了用于记忆和感知的新模块,让控制策略更具情境感知能力且更稳健。这些增强功能使Helix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状态,知晓自身的操作情况,对初始部署时建立的视觉与控制基础起到补充作用。其另一方面性能的提升来自于训练数据量的增加。
![]()
![]()
随着国内外巨头纷纷下场推动具身机器人发展,我们认为,物流行业凭借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相对有限的动作规范和内容,有望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率先运用和落地的场景之一。
二、无人叉车进入爆发期,经济性助力长期发展
2.1无人叉车是AGV的重要形态,渗透率尚处于较低水平
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中文名为自动导引车,是能够沿规划路线自主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AMR(AutonomousMobileRobot)是通过多模态传感器对现场环境进行感知,利用智能算法对感知数据进行解析,从而能够形成对现场环境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自主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和路径执行任务的机器人。AMR隶属于广义AGV,AMR是AGV的智能升级版。与传统AGV的自动导引不同,AMR更强调机器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
无人叉车,又叫叉式AGV,是指作业安全性不取决于操作者,可自动行驶的叉车,为移动机器人品种之一。按照结构分类,AGV主要分为潜伏式、叉式AGV(即无人叉车)、料箱式、复合式等四大类。其中,潜伏式和叉式AGV的应用最为广泛。
![]()
按叉车类型,无人叉车类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可分为平衡重式、前移式、托盘堆垛式、插腿式、托盘搬运式、侧面叉式。包括平衡重式、前移式、插腿式、托盘堆垛式、托盘搬运式、侧面叉式等)。
![]()
我国无人叉车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渗透率仍然很低。2019-2024年销量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55%,显著高于传统叉车销量增速,成为物流装备领域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2024年销量达2.45万台,同比增长26%,但渗透率仅约1.9%。2025年上半年,无人叉车销量同比增长266.7%,成为行业增长的新亮点。
![]()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性价比提升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全球无人叉车市场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2023年全球无人叉车销量约为3.07万台,同比+46.19%。我国已成为无人叉车第一大销售市场,全球销量占比从2019年的47%提升至2023年的64%。
![]()
2.2无人叉车经济优势已现,驱动长期快速发展
无人叉车主要由车体、定位导航装置、车载控制系统、电源装置、驱动装置、通信装置等构成。大头主要是定位导航装置、车体以及车载控制系统,三者分别占比25%、20%、16%,三者合计占比61%。
![]()
导航技术
目前,SLAM(SimultaneousLocalizationand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是主要应用于无人叉车的导航定位、避障及末端识别的传感技术,即通过识别货物位置和障碍物信息,规划最优行驶路径并使叉车精准地抵达目的地。2023年,SLAM导航约占70%,激光反射板类产品占比为23%。随着SLAM类产品的快速发展,近两年激光反射板类产品增长乏力,正在逐渐被取代。按照使用的传感器类型的差异,又分为激光SLAM和视觉SLAM,当前激光SLAM技术比较成熟,视觉SLAM成熟度有待提升。基于多元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系统往往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有望帮助无人叉车来实现在复杂环境中的定位。
无人叉车使用的激光雷达按功能可分为避障和导航两种。在无人叉车领域,以往主要应用单线或机械式激光雷达。随着降本增效需求的逐步扩张,产业链各环节都在积极寻求更高效且经济的激光避障方案。目前,避障激光雷达已基本实现国产化,而国产导航激光雷达市场占比虽在提升,但国外品牌依然主导市场。根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2023年,我国无人叉车中使用的避障激光雷达国产率达90%左右;导航激光雷达国产率约为34%。
![]()
激光雷达价格已进入指数级下降通道,2025年成为“千元级”传感器的元年。技术架构革新、规模化量产及国产替代是核心驱动力,未来3-5年成本将持续下探。
![]()
车载控制系统
车载控制器是无人叉车控制系统的大脑,它本质上就是一个计算机。该系统由内置嵌入式控制器和管理调度任务分配的云端软件构成,二者共同使得机器人能够自主通行并感知环境。嵌入式控制器整合了运动控制、定位和传感器管理的核心算法。云端软件则运用通用调度多元化技能,进行任务分配和对车协同集群运作。
![]()
无人叉车对于核心控制器的需求特点涵盖了导航、运动控制、安全防护、智能决策以及可靠性等多个方面。
![]()
无人叉车控制器供应商此前一直以外商品牌为主,2015年之后,国内也有一些创业公司瞄准这一块市场开始开发相关产品,并陆续投入使用。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国产移动机器人控制器迎来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控制器价格持续下降。
![]()
车体
无人叉车的车体是设备的主体部分,它是机器人的基本构件,同时也是其他组件的装配底座。车体上安装有控制系统、导航系统等重要部件,这些部件共同协作,使得移动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货物的撒运任务。
当前,无人叉车基本以改装为主,即在传统叉车的基础上,搭载导航控等软件系统完成自动化改造。但随着无人叉车的进一步发展,新入局的部分企业将探索发展的第二方向瞄准叉车的形态结构,他们基于叉车形态改造的新概念,在产品设计上打破原有基础外形结构,开辟以新形态为主的无人叉车新阶段。因此,目前仍处在确定无人叉车形态样式的百花齐放的状态。
![]()
综上,随着国产核心部件(如激光雷达、运动控制器)的成熟,无人叉车价格下降趋势明显。一是市场应用范围的扩大,产品开始逐渐规模化应用后带来的成本下降。二是供应链体系的不新成,尤其是国产零部件的崛起,带动了叉式移动机器人相关核心部件价格的下降;最后,市场入局者的增加,竞争加剧带来的价格战也是因素之一。未来伴随着规模化应用的进一步加违以及相关核心部件成本的下降,无人叉车价格还有望继续下降。
![]()
无人叉车经济性已然显现,驱动长期发展。无人叉车不受时间和疲劳限制,能够实现24小时连续运行,大幅提升仓储作业的时效性。并且有效减少对人工叉车司机、拣货员的需求,长期来看人力成本大幅降低。同时,它还能减少因人工操作不当导致的货物破损、设备损耗和安全事故,综合运营成本显著下降。根据我们的测算,通常2-3年即可收回投资。
![]()
2.3智能化、自主化成技术发展方向
无人叉车融合了叉车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无人叉车的关键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两类。其中硬件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安全逻辑、车辆本体等;软件的关键技术包括导航算法、调度系统(服务端),客户端软件,工程师软件(构图软件),扫描环境软件等等。另外,车体也有一些嵌入式车体软件(指挥车辆动作)也非常关键。
通过具身智能的加持,无人叉车的环境感知、路线规划和运动导航能力明显增强,将推动无人叉车在物流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解决工业生产和仓储物流作业过程中物流量大、人工搬运劳动强度高等问题,从而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因此,无人叉车技术发展趋势是向着智能化、自主化方向发展。
![]()
三、叉车需求韧性强,全球需求景气拐点已现
3.1叉车下游应用广泛,需求韧性强
叉车是工业物流搬运车辆,下游领域应用广泛,可用于仓储物流、制造业、交通、港口、机场、邮政、烟草、食品等各行各业的提升、堆垛、短途搬运和装卸。
![]()
按照常见的动力源划分,叉车可分为内燃叉车、电动叉车及手动叉车。按照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WITS)分类,可分为Ⅰ类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Ⅱ类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Ⅲ类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Ⅳ类内燃平衡重式叉车(实心轮胎)、Ⅴ类内燃平衡重式叉车(充气轮胎)。其中,第Ⅰ类至Ⅲ类属于电动叉车,第Ⅳ类和第Ⅴ类叉车属于内燃叉车。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统计,2024年销量结构中,Ⅰ类、Ⅱ类、Ⅲ类和Ⅳ/Ⅴ类车辆分别占总销量的14.46%、2.31%、56.84%和26.39%。
![]()
叉车使用范围相对分散,需求弹性较小,因此不易受下游单一行业需求波动影响,但是与宏观经济整体增长情况关系较为密切。叉车作为搬运工具,本质是替代人工,当下人工成本水涨船高,机器换人将是大势所趋,叉车的工业化和自动化特性十分符合下游领域需求。从历史上看,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从2010年到2020年,但不包括受新冠影响的2020年),叉车销量增速约为全球GDP增速的1.6倍。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全球叉车市场恢复增长,销量增速有周期性波动。
![]()
3.2降息周期下,全球需求景气拐点已现
叉车作为弱周期行业,在经历约2年下行期后,2025年以来全球订单量显著增长。尤其是北美,从1Q25开始,叉车订单增速结束长达10个季度的下行。欧洲订单增速率先走出下行期,亚太订单增速总体表现较强的仍需。2Q25,欧洲、北美、亚太地区、全球合计叉车订单增速分别达2%、17%、17%、12%。全球降息周期下,低利率环境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望刺激制造业设备投资和物流自动化升级。
![]()
2025年以来,全球叉车行业在降息周期与技术升级驱动下呈现结构性复苏,凯傲集团(KIONGroup)与丰田叉车(ToyotaMaterialHandling)作为头部企业订单也有向上趋势。3Q24开始,凯傲集团叉车新接订单结束长达7个季度的下行期,实现同比转正,今年以来,订单增速呈现加速趋势。3Q25,凯傲集团叉车订单同比增长8.1%。今年以来,丰田叉车订单总体正增长,从4Q24开始,结束长达8个季度的下行期。
![]()
叉车行业销量跟宏观经济高度相关,因此我国国内叉车需求周期呈现3-4年的波动变化规律。2025年1-9月,我国叉车累计销量达110.64万台,同比增长14%,其中内销69.74万台(+13.1%),外销40.90万台(+15.5%)。9月单月内销增速达29.3%,创年内新高,反映出国内制造业投资回暖与物流自动化升级的双重驱动。
![]()
![]()
3.3全球电动化渗透率加速提升,产业持续升级
电动叉车产品附加值相对内燃叉车更高,毛利率水平较高;同时也是叉车智能化发展的基础,长期发展趋势确定性强。随着全球各国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升,行业排放标准逐步升级,叉车的电动化占比结构也在持续优化。随着我国双碳”国家战略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叉车电动化率迅速提升,也带动亚洲叉车电动化持续提升。
![]()
电动叉车包括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一类车)、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二类车)和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三类车),其中电动仓储叉车包括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二类车)和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三类车)。近年来,价值量较低的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三类车)随着物料搬运效率提升以及手动搬运车向电动搬运车转换需求释放呈现爆发式增长,从而带动电动仓储叉车销售量快速增长。中国从2014年的6.2万台增长到2024年的73万台,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8%,高于全球三类车复合增长率12%。
![]()
平衡重式叉车电动化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剔除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三类车),高附加值的叉车平衡重式叉车仍有提升空间,传统内燃平衡重式叉车的预期销量将逐步缩减。2024年欧洲平衡重式叉车电动化率提升至68%,而中国仅3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3%,发展潜力巨大。
![]()
新能源锂电池叉车车型竞争力明显提升,叉车锂电化已成为全球趋势。电动叉车主要以铅酸电池或锂电池作为动力。过去电动叉车主要使用铅酸电池,铅酸叉车性价比相对油车不明显。相较于铅酸电池,锂电池具备质量更轻、体积更小、能量密度高的特征,充电速度更快,使用寿命更长,维护成本较低,绿色环保。随着锂电池技术以及高压锂电驱动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压锂电叉车的动力更足,逐渐在更多场景性能完全替代燃油叉车。高压锂电驱动技术进步有望带动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的进程持续进行。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数据,2024年我国锂电池叉车总销量为44.88万台,占电动叉车比例达47.43%,在电动平衡重叉车中,锂电池叉车占比更是高达71.71%。全球叉车龙头凯傲集团预计2027年他们电动叉车锂电化率将提升60%。
![]()
四、中国企业持续国际化,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
4.1我国叉车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
全球叉车市场上,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品牌格局较为稳定,目前丰田自动织机株式会社、凯傲集团、永恒力集团等龙头企业占据叉车行业的主要市场份额。根据《MMH现代物料搬运》,2024年三家市占率分别为31%/15%/10%。2024年中国叉车企业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全球份额合计约8.2%,全球市场份额仍然较低。
![]()
国内叉车行业呈现“双寡头”引领的格局。我国叉车行业内主要企业包括安徽合力、杭叉集团、中力股份、诺力股份、比亚迪、龙工叉车等,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形成双寡头垄断局面,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2024年合计销量市占率约45.7%。从细分产品来看,内燃叉车与电动叉车领域市场竞争格局具有一定差异:在内燃叉车市场,以安徽合力、杭叉集团等为代表的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电动叉车和新能源叉车领域,除了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外,韶关比亚迪、中力股份、林德叉车具有一定优势。
![]()
在全球市场上,我国叉车企业具备较强的价格优势、以及差异化的新能源锂电叉车产品,随着海外渠道的短板逐渐补齐,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
产品力: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带动的锂电池产业链,我国叉车企业大力推广锂电叉车,研发高压锂电驱动技术,产品性能不断提升,给我国叉车企业在全球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服务能力:具备交期短、价格便宜的优势。根据各公司2024财年财务数据,我国主流叉车产品均价约是海外品牌叉车均价的20-40%。
渠道:日本、欧美领先企业发展较早,如丰田从上世纪80、90年代就开始了全球化进程,在海外很多市场采用直营方式,而目前中国叉车企业在海外市场仍然以代理模式为主。杭叉集团自2016年起先后成立海外直属子公司、不断提升海外服务能力,安徽合力自2014年起设立先后海外中心、实现销售和服务的本地化运营。
![]()
4.2出海已成我国叉车企业重要增量市场
中国叉车企业出海正处于加速上升阶段,凭借锂电技术优势、高性价比等亮点,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今年1-9月,我国叉车出口销量达40.90万台,同比增长15.5%,出口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约为36.97%。
![]()
从出口叉车区域看,2024年我国共向世界19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机动工业车辆,遍布世界五大洲,其中欧洲、美洲、亚洲是中国机动工业车辆产品的传统出口市场。我国叉车出口前五位分别是俄罗斯、美国、德国、巴西和法国;市场较大且出口增速较快的国家有日本、越南、波兰、比利时、巴西、德国。
![]()
我国出口叉车结构逐渐优化,高附加值的一类叉车出口占比从2020年的8.6%提升到2024年的14.4%,正逐渐替代内燃叉车。
![]()
龙头企业主导出海格局,海外市场收入已成为重要收入来源。1H25,安徽合力、杭叉集团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3%、40%,中力股份出口占比约52%。
![]()
海外叉车市场盈利能力强。出口叉车产品相较于国内产品同等情况下配置略高、产品均价相对较高,且海外市场对标外资企业销售价格、因而竞争激烈程度低于国内市场,盈利能力相对较好。2024年安徽合力、杭叉集团外销毛利率较内销高5pct、12pct。
![]()
海外叉车市场空间广阔——仅海外叉车前装市场规模约是国内市场的3倍左右。根据我们测算,2024年全球叉车前装市场规模约1548亿元,其中海外市场约1183亿元,国内市场约365亿元;关键假设:(1)参考安徽合力内燃车均价以及中力股份三类车均价,假设国内叉车市场,I类车均价14万元/台,II类车均价15万/台,III类车均价1.1万元/台,四五类车均价为7万元/台。海外市场叉车配置较高,并有品牌溢价,除III类溢价10%外(我国出口居多),其余海外叉车类型单价按高于国内约30%计算。
![]()
美国关税政策虽短期内加剧行业阵痛,但也倒逼中国叉车企业从成本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通过全球化产能布局、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重构,头部企业有望在3-5年内实现对欧美品牌的全面替代,在全球叉车产业链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
![]()
4.3积极拥抱具身智能,我国叉车企业有望弯道超车
围绕叉车全生命周期及相关物流自动化的业务市场空间广阔。叉车后市场业务一般包括:配件与服务、经营租赁、融资租赁以及二手车翻新等,同时延伸出相关物流自动化相关业务,形成自动化全生命周期的所有业务。巨大的叉车保有量和相对稳定的叉车实际需求量为设备租赁、维修及整车与配件销售市场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球龙头叉车公司后市场业务规模体量甚至高于叉车新机销售市场,丰田工业公司2025财年叉车业务中新机销售收入仅占36%,2024年凯傲集团新机销售收入占比仅占52%。
![]()
我国叉车企业已开始大力布局智能物流业务,逐渐构建完整产业生态。作为国内叉车行业的两大领军企业,安徽合力与杭叉集团均已跳出单一设备制造范畴,向智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诺力股份和中力股份均是智慧物流领域的重要企业,诺力股份是国内智慧物流集成领域的龙头,中力股份凭借智能搬运设备崭露头角。
![]()
积极拥抱具身智能产业新方向,有望成为全球领跑先锋。“AI+具身智能”已成为智能物流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具身智能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正从确定性任务向灵活性任务拓展,价值潜力巨大。叉车企业正通过技术迭代与场景深耕,加速向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转型。
安徽合力:合力已明确将具身智能“搬运机器人”培育为集团新主业,聚焦智能驾驶、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突破,推动物流装备全面智能化。2025年8月,安徽合力与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联合创新・天枢实验室,聚焦智能物流具身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的研发与产业化。2025年11月,合力智能物流发展大会召开,具身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在复杂交互场景下的首次亮相。
杭叉集团:2025年7月通过控股子公司杭叉智能收购国内移动机器人龙头国自机器人,吸收其算法、软件及场景经验,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2025年10月在CeMATASIA展会上发布的杭叉X1系列,融合轮式高效移动与人形灵巧操作优势,具备22个独立自由度、275TOPS算力、±5mm作业精度及2m/s移动速度,支持料箱/原箱的转运、码垛、拆垛等核心物流作业,可适应仓储、制造等非结构化环境。以物流为核心,同步拓展工业场景。在物流领域,X1系列可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搬运作业;在工业领域,其高精度操作能力可应用于零部件装配、产线巡检等环节。
诺力股份:2025年4月,诺力股份与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协议,双方联合共建具身智能物流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明确聚焦自主决策算法、高精度运动控制、多机协同调度三大核心技术研发。2025年8月,“诺宝II号”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式发布,采用“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架构,结合多模态模型、AI优化控制、自主适应技术,面向国内特种工业高危作业场景,实现复杂工业场景下的智能化作业。
中力股份:2025年11月,中力股份与北京星源智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具身大脑+车载小脑”协同架构,通过多模态感知与智能决策融合,实现无人叉车在复杂装卸场景下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
五、风险提示
海外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是叉车公司利润释放的核心环节之一,若欧美等地区工程机械需求不及预期,或对叉车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原材料上涨风险。叉车厂商原材料占营业成本的比重较高,若原材料价格上涨,或对工程机械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汇率波动风险。25H1叉车海外收入占比均超40%,海外业务部分采用外币结算,若汇率产生大幅波动,或将对叉车公司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新技术研发投入回报不及预期的风险。叉车企业布局具身智能、智慧物流新新业务,在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型谱规划等方面持续发力。若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将对叉车公司短期及长期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阅读全文
《叉车专题:全球需求景气上行,具身智能助力新成长》
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
《叉车专题:全球需求景气上行,具身智能助力新成长》
报告日期:2025年11月13日
作者:
满在朋 SAC执业编号:S1130522030002
秦亚男 SAC执业编号:S1130522030005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