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穿江苏而过,过江通道是连接南北的交通命脉。近年来,江苏为节约稀缺的过江通道资源,大力推进“一桥多用”的复合型过江通道建设,即将公路、铁路等多种交通功能整合于一体。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已有3座复合型过江通道陷入“桥已建成、两岸衔接道路未通”的尴尬境地,通道核心功能无法完全释放,而其中一条有望在2027年打通衔接道路,率先打破这一困局。
![]()
所谓复合型过江通道,通俗来说就是“一座桥承载多种交通”,比如同时包含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铁路轨道,既能满足私家车通行,又能承载货运、客运列车。这种建设模式能最大程度节约长江岸线资源、降低建设成本,是过江通道建设的主流趋势。江苏作为长江岸线资源紧张的省份,近年来新建的过江通道大多采用这种模式,但由于衔接道路涉及地方规划、征地拆迁、资金分摊等多重复杂问题,往往出现“桥先通、路滞后”的情况。
此次陷入“有桥无路”困境的3条过江通道,分别是五峰山过江通道、常泰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每一条都承载着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的重要使命,却因衔接道路未通,让沿线群众“看得见桥、走不了桥”。
![]()
先看五峰山过江通道,作为连接镇江丹徒与扬州江都的重要通道,其桥梁主体早已建成通车,其中高铁部分(连镇高铁)已顺利运营多年,但公路部分的两岸衔接道路却迟迟未能贯通。按照规划,五峰山过江通道的公路部分将对接京沪高速、沪蓉高速,形成南北向快速通道,但目前北岸衔接的扬州段、南岸衔接的镇江段部分路段仍在建设中,导致私家车无法通过该通道过江,只能继续绕行润扬长江大桥,让这条投资巨大的复合型通道“公路功能”形同虚设。家住扬州江都的车主陈先生吐槽:“看着五峰山大桥就在眼前,却走不了,每次去镇江还要多绕40分钟,太不方便了。”
再看常泰长江大桥,这座连接常州与泰州的超级工程,是世界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于一体的三层复合型过江通道,桥梁主体已基本完工,预计2025年具备通车条件。但尴尬的是,其两岸的衔接道路建设进度明显滞后:常州侧需对接沪武高速、江宜高速的连接线仍在前期审批阶段,泰州侧衔接宁通高速的路段也尚未全面开工。这意味着,即便桥梁主体按时完工,短期内也无法实现全线贯通,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的通行功能将无法同步启用,只能先保障城际铁路的运营,造成资源闲置。
![]()
第三条陷入困境的是龙潭长江大桥,连接南京栖霞与镇江句容,同样是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于一体的复合型通道,桥梁主体已建成,但两岸衔接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尚未通车。该通道原本计划对接南京绕城高速、镇江境内的沪蓉高速,缓解南京长江二桥、四桥的通行压力,但由于衔接道路涉及南京、镇江两地的规划协调,以及部分区域的征地拆迁难题,建设进度一再推迟,目前仅能保障部分普通公路通行,高速公路功能仍未激活,无法真正发挥区域交通枢纽作用。
为何会出现“有桥无路”的尴尬?核心原因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跨区域协调难度大,过江通道往往涉及两个或多个城市,衔接道路的规划、建设需要地方政府达成共识,而不同城市的发展规划、资金安排存在差异,容易导致进度不同步;二是征地拆迁与资金压力,衔接道路大多涉及城市郊区或农村区域,征地拆迁任务繁重,且建设资金需求大,部分地方因财政压力导致项目推进缓慢;三是建设时序不合理,部分项目为赶桥梁主体建设工期,前期对衔接道路的规划论证不足,导致桥梁建成后,衔接道路的审批、建设才刚刚启动,形成“脱节”。
![]()
不过,好消息是,五峰山过江通道的衔接道路建设已进入加速阶段。根据最新规划,其北岸扬州段衔接道路将在2026年底完工,南岸镇江段连接线也将同步建成,预计2027年实现公路部分全线贯通。届时,五峰山过江通道将全面激活公路、高铁双重功能,私家车从扬州江都到镇江丹徒的通行时间将从目前的1.5小时压缩至20分钟以内,不仅能极大便利群众出行,还能分流润扬长江大桥、泰州大桥的通行压力,完善江苏中部地区的交通网络。
此外,常泰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的衔接道路建设也已提上优先级。江苏省交通厅已牵头成立跨区域协调小组,统筹推进两地衔接道路的规划建设,明确责任分工与时间节点;同时,通过省级财政补贴、地方专项债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加快征地拆迁进度。预计常泰长江大桥的衔接道路将在2026年前后完工,龙潭长江大桥的高速公路连接线也将在2028年前贯通,逐步破解“有桥无路”的困境。
![]()
对江苏而言,过江通道是支撑南北协同发展的“生命线”,“有桥无路”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更制约了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落地。此次五峰山过江通道率先明确2027年破局,既是对群众期盼的回应,也为其他两条通道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省级层面统筹协调、优化建设时序、加大资金保障,才能让复合型过江通道真正发挥“1+1>2”的效益。
随着衔接道路的逐步推进,未来3-5年,江苏这3条“有桥无路”的过江通道将陆续全面激活功能。届时,江苏的过江通道网络将更加完善,南北交通的通行效率将大幅提升,为沿线城市的产业协作、人员往来、资源流动提供更强劲的支撑,推动江苏南北区域发展更加均衡协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