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嚣张,总是来得莫名其妙。
11月12日,被大陆警方立案侦查的"台独"分子沈伯洋,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条很"勇敢"的帖子。他说自己已经抵达德国,将以"台湾立委"的身份出席德国联邦议会听证会。
然后,他加了一句挑衅意味十足的话:"大陆声称我一旦出国就会被逮捕,但现在我却出现在了德国联邦议会的大门口!"
![]()
我看到这条帖子时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人,大概是飘了。
但他的狂妄,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不到24小时,大陆就用行动给出了回应。
11月13日,公安机关公开发布悬赏通告,对温子渝、陈柏源两名“台独”分子进行悬赏追捕,单人最高赏金达到25万元。
更关键的是时间点。沈伯洋刚在德国拿“逮捕”说事,公安机关立刻对他的同路人出手,把温子渝、陈柏源推上悬赏名单。这种安排,很难说是巧合。信号很清楚:有人在外面叫嚣,大陆不会跟着炒作他的热度,而是直接对“台独”网络中的其他关键人物采取措施,让整条链条都感到压力。
![]()
温子渝、陈柏源并不是无名之辈,两人长期从事“台独”分裂活动,多次在岛内外配合渲染“台独”论调,和沈伯洋在立场上高度一致,经常互相呼应。把这两个人点名、悬赏,一方面是推进具体案件,一方面也是给整群“台独”势力看:谁在前台作秀,谁在幕后策划,都会被逐个算账。
说到沈伯洋这个人,往前翻一翻他的经历,很多细节挺有代表性。
赴美留学之前,他只是台湾一个补习班老师,名气不大。留学回来以后,马上就贴上民进党标签,摇身一变成了各种场合的“安全学者”“政治人物”,出镜率大幅提高。
他出名靠的不是学术成果,而是不断兜售“台独”主张、拼命往“仇中”“反中”上靠。岛内媒体多次报道,他在公开场合污蔑大陆配偶是“间谍”,借题发挥煽动恐慌,导致不少两岸婚姻家庭承受很大压力,有的母亲被迫与孩子分离,生活被彻底打乱。
![]()
一边给普通家庭添堵,一边在政坛刷存在感。更讽刺的是,舆论多次揭出,他家族企业在大陆经营生意,赚得很可观。他本人在岛内抹黑大陆,相关企业却继续在大陆市场挣钱,这种一套说辞一套做法的状态,早已被外界看得很清楚。
再看他这次为什么要选德国。
目前同中国签署引渡条约的国家接近60个,但德国不在这将近60个国家之列。也就是说,大陆不能直接根据中德引渡条约,要求德方把他抓起来送回中国。沈伯洋显然了解这点,所以专门挑德国,专门在德国联邦议会门口发帖挑衅,就是要制造一个画面:自己走出台湾,站在欧洲议会大楼前,大陆却“动不了他”。
问题在于,没有引渡条约,不等于完全没有手段。
跨境追责本来就不只一种路径,引渡只是其中之一。遣返、驱逐出境、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报、配合境外执法合作等等,都是常见做法。除了人身处置,还有资产冻结、限制商业往来、禁止本人和相关企业在大陆从事经营活动、切断资金来源等多种措施。
![]()
国台办之前已经公布过一批“台独”顽固分子清单,沈伯洋就在里面,明确写着禁止入境、冻结在大陆及港澳地区的相关资产等制裁内容。对于这类人,大陆模式是“综合打击”:既算法律账,也算经济账、社会账。资产被封住,经济往来被切断,相关机构和赞助方也会受到影响,开展活动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