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曾经动辄卖到八万元的钻石,如今在京东上只需8000元,还顺带送个18K金戒托。
你没听错是钻石,不是路边夜市的水晶戒指。
不少人还记得几年前高价买钻戒那种“肉疼”的感觉,现在一看新的报价,“亏得吐血”四个字可能都不够形容。
但让我真正警觉的不只是钻石价格暴跌超过90%这件事,而是这背后的国际舆论风暴已经悄悄刮向中国。
外媒急了,还说得挺不客气,“是你们坏了规矩”。
![]()
事情要从一颗钻石的故事说起,过去几十年全球钻石市场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一个巨头,戴比尔斯(De Beers)手里,价格怎么走他们说了算。
一方面他们人为控制供给量炒高稀缺性,另一方面通过花式包装打造“爱情永恒”的符号主义,把钻石从矿石变成了情感标价器。
价格张口就来,动辄几万块,买的不是钻,是面子,是身份,也是他们给消费者讲的那个品牌故事。
可这个故事,在中国撞墙了。
![]()
先说河南柘城,2017年这里悄悄崛起为世界新的钻石重镇,年产量直接干到了400万克拉,全球市占九成以上,一大批国际品牌的裸钻都产自这块黄土地。
而这背后最大的代表便是国产高端品牌,柘光钻石。
它不一样在哪?
柘光坚决不搞品牌情怀炒作那一套,走的是“看得见的品质,高门槛的工艺”,依靠12道手工镜面抛光、7道人工复检和中外双重证书鉴定,让每颗钻都能做到“明码标钻”。
![]()
更关键的是价格下来了,品质却上去了,这就等于揭了国际钻石巨头的老底,你们卖那么贵,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卖的“故事税”。
外媒说是我们“坏了规矩”,其实这规矩本来就不该存在。
你用信息不对称“割消费者韭菜”,视价格如浮云;而我们用质量、性价比和工艺把市场底价打下来。
这不叫坏规矩,这叫市场竞争,更何况我们这个“规矩”,才是真正的按价值定价。
![]()
就像柘光负责人说的,以前消费者不懂,只能拼命信品牌。
但现在你给我做个双证书检测,我能用显微镜看钻石内部瑕疵等级,甚至比销售员讲得都专业,我为啥还要花高价信你那套“钻石恒久远”老歌谣?
这也不是外国第一次被中国品牌“教做人”,情况简直和疫情期间的口罩、防护服如出一辙。
当中国用快速供应链将质量上佳的产品甩到全球,老外不是感激,而是说我们“扰乱市场”“搞价格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