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第十九届上海城市发展创新论坛日前举行,以“十五五规划与上海城市创新发展——赋能、智能、效能”为主题,与会者齐聚一堂,共话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路。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市“十五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王思政发表主旨演讲,多维度解读“十五五”规划编制思路,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战略指引。
![]()
作为论坛核心环节,王思政的演讲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结合上海城市定位,系统阐述了“十五五”时期上海发展的关键命题,其核心观点引发广泛共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他表示,上海需以“十五五”为契机,巩固实体经济根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并举。他提出,长三角将升级一体化发展,打造沿江沿海先进制造业产业带,重点建设张江科学城、临港智造城等五大载体,同时聚焦垂类大模型、可控核聚变等关键领域攻关,以“奇点突破”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延续上海每轮五年规划聚焦龙头产业、带动全链条升级的发展逻辑。
高水平开放的核心是制度开放,王思政说,上海作为开放前沿,需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加入CPTPP和DEPA。未来将扩大服务业开放,依托自贸试验区、东方枢纽等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业共兴”,让制度型开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王思政将科技自立自强列为“十五五”核心任务,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提出,新质生产力发展并非线性过程,需通过关键技术“奇点突破”形成链式反应。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研发经费长期投入保障机制与科创收益激励制度,厘清科学、技术、创新的边界与关联,构建“开放共享—保护垄断—市场变现”的创新闭环。
![]()
企业是规划实施的核心主体,王思政强调,民营经济作为“压舱石”,贡献了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等关键指标,需切实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市场准入”等瓶颈。上海应推动国资国企改革与民企发展联动,传承爱建公司、紫竹高新区等民营经济创新实践经验,激发企业家精神。
上海需在“五个中心”之外,打造“不叫中心的中心”——国际文化大都市。王思政提出,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为洋用”,改革事业单位体制,依托上海博物馆埃及展等高品质文化活动,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软实力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是路径,高品质生活是目的”,王思政强调,“十五五”将延续“七有”民生目标,重点破解两元体制问题,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关注弱势群体保障,把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同期,论坛还举办“青年英才”专场,三位年轻学者围绕“十五五”关键领域发表见解。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推荐的叶梅聚焦人口趋势与住房需求,建议强化租赁保障、推进适老化改造;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选送的徐婷以“投资于人”为核心,提出通过政府归位、市场激发、社会带动构建民生与产业联动生态;上海市价格学会推荐的杨波则聚焦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建议从市场体系、主体培育、数智赋能等方面打造国际枢纽。市社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英娟为三位青年学者颁发优秀论文证书。
本次论坛还收到42篇相关论文,围绕上海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空间优化等议题提供理论支持与实操建议。王思政在演讲结尾引用德鲁克名言“战略不是研究未来要做什么,而是研究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强调上海“十五五”规划需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以扎实行动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原标题:《锚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上海城市发展创新论坛聚焦上海创新发展蓝图》
栏目编辑:杨硕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杨玉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