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冯唐一访谈。他自称每晚睡觉前,如有空,就会在网络上搜一搜骂他的话,以保持冷静。
我看了会心一笑,说明冯唐还是在意外界的褒贬,倘若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必还要睡前折腾这么一下?别人骂不骂他跟他有什么关系,反正也没骂到点上。
可见冯唐还是一个要脸的人。
冯唐有个名言,“做人要学会不要脸、不害怕、不着急”,可是他自己都做不到。
我对冯唐产生抵触,也就这两年,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冯唐卖课的视频在大数据的裹挟之下推给我,想不看都不行。不知不觉,他已经成了当前中国最火的知识付费博主,似乎也可以不加限定语“之一”。
我听过冯唐的《讲书》系列,有启发。但是《资治通鉴》《成事》那些,却深感无趣。
包括冯唐如今的访谈,俨然一副战略大师的派头,我曾在文章中点过他,再这样下去就成华与华了。
冯唐这些年的蜕变,总结为一句话,就是“离商业近了,离文学远了”。
如果冯唐深夜中看到这篇文章,不妨从容思考我的扎心二问:
其一,随便找路人问问,谁是冯唐,你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如答案是中年油腻男或是读资治通鉴,不知当年声称欠老天十部长篇小说的冯唐会作何感想。
其二,涉及到冯唐小说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假设,让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十个小说家(如莫言、余华、王安忆这些)进行投票,让他们选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十个小说,其中有没有冯唐的作品?这个答案,冯唐也不妨自己想想,你觉得会有吗?(注:自己给自己投不算,找熟人投不算。)
冯唐习惯于得意自己十分出彩的简历,又是协和医学博士,又是麦肯锡合伙人,但是他也不妨想想,你取得的这些成就,到底有哪些是时代红利带来的,有多少的比例才是你真正的才能带来的。
何况冯唐已经作为知名作家文人了,何必拿着简历去普通人那里找存在感呢。冯唐应该向上去比较才行,既然自诩小说写的极好,倘若诺奖得不到,是因为翻译的缘故,瑞典人不解中文的美,那么冯唐在国内文学圈子里得过什么重要的大奖吗。
搜了一圈,得意于小说创作的冯唐,似乎只在2005年凭借《浩浩荡荡的北京》,得过第三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优秀散文奖。散文奖只能说明冯唐文笔不差,但是他在小说上的成就却看不出来。可能我的搜索不全面,也欢迎补充。
冯唐当下的状态最大的问题,有点像初出茅庐的杨过。学了古墓派的功夫,会点九阴真经,学过点打狗棒法,也得过黄药师的指导,会点弹指神通,蛤蟆功也有点底子。当他决定要找郭靖PK的时候,大反派金轮法王提了个扎心问题:杨过啊,你到底最擅长的是哪一门功夫,你准备拿什么功夫去对付郭靖。
导致杨过听完大为震惊,CPU都转不明白了,死机重启了好几回,才给了个“我是集成创新”的勉勉强强的答案。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不是真正的答案。想要硬刚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光是集成创新,简历出彩,这是远远不够的。
冯唐当下也是这个问题。
又想在文学史上赢得生前身后名,又想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这本身就是挺矛盾的。夹在其中,明明是个凡人,还能怎么“不要脸”啊。
据说冯唐当年提出“金线论”,被韩寒粉丝围攻,被安上个“冯金线”的外号,时常在四合院里盘桓、忧郁。高晓松见状,一乐,说:“没想到啊,你长得浓眉大眼的,也会招人厌。”
其实高晓松还是含蓄了,或许本意是,没想到自诩心理强大如你,竟然也会那么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