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十四五”填补湖北三条时速350公里高铁交汇城市的空白,2026年续写高铁建设新故事!
近日,权威信息指出,抢抓新机遇,襄阳正以“米”字形高铁网为支点,撬动产业升级、区域协同与民生改善,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节点,襄阳的高铁故事仍在续写。
中襄号根据这段话理解,襄阳依托高铁吸引了大量项目落户建成,对本市和周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后,襄阳仍将一如既往地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精准施策、稳扎稳打,充分挖掘“米”字形高铁网辐射带动作用,按照既定规划加快落实高铁项目建设,助推相关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带乘风破浪、顺势而上、行稳致远。
![]()
解读:襄阳的高铁故事如何续写呢?
中襄号认为,湖北已为襄阳指明发展方向。省委明确提出“大力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明摆着支持襄阳先行一步。放眼湖北,省内大概有3-6个枢纽城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数量。纵观中部,湖北能算强力型且多元化的国家级枢纽只有2个,其中之一便是襄阳,在鄂西地区最具首位度。这表明,省级层面将像“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一样,大力支持襄阳等枢纽城市提升承载和辐射能力,通过依托襄阳引领带动周边高质量发展,来融入湖北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大局。
得益于省级层面的大力支持,襄阳在枢纽提能中连续上跨两个台阶,创全省纪录。第一个台阶是“十三五”期间浩吉货运快铁襄阳段、汉十客运高铁襄阳段、郑渝客运高铁襄阳东站以北段建成投用,使襄阳成为省内第一个拥有两条时速350公里高铁的城市。第二个台阶是“十四五”期间郑渝客运高铁襄阳段、“呼南通道”襄阳段完全投用,襄阳“一生二、二生三”,跃变为全省第一个拥有三条时速350公里高铁运营线路的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个时期里,襄阳经济总量同步实现两大跨越,相继迈上5000亿元、6000亿元台阶,是中国城市GDP50强湖北入围次数最多的非省会城市,成功改变中部地区非省会经济龙头城市格局,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巩固全国重要城市群地位作出非省会城市板块前所未有的贡献。
![]()
![]()
![]()
有此先决基因,襄阳定将继续填补湖北空白。省委省政府先后赋予襄阳“打造中西部非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和典范,建设连接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的历史使命,以及“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时代定位。中襄号认为,襄阳要建成“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的龙头和典范”及“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自然少不了“走在前列”的惯性思维,必然要有“开天辟地”的勇气毅力。就拿高铁建设来说,襄阳要毫不动摇地当好勇往直前、冲锋陷阵的“排头兵”,在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氛围中绝不退缩,不断地科学超前规划,持续地推动蓝图落地,全力填补省内拥有四条时速350公里高铁运营线路城市的空白,高效完善省内非省会城市“米”字形高铁网建设的示范工作,确保上级的嘱托和期盼又好又快地完成。
襄阳第四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将是“米”字形高铁网成型见势的浓墨一笔,也是纵深推进“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三个五年高铁发展大计的阶段性交篇之作。中襄号建议,要深度发挥好中央确定的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等职能,贯彻落实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铁路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等功能,以汉江生态经济带核心区域、大别山老区最具实力区域、淮河生态经济带协作区域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为着力点,加快建设第四条时速350公里高铁。要立足襄阳都市圈龙头优势定位当好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桥梁,基于“轨道上的湖北”串联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西安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等地并优化提升多向互达能力,作出由“九省通衢”向新时代“九州通衢”加速迈进的核心枢纽节点贡献。(中襄号 信息仅供参考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