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青山——记后石花金矿矿长李尚诚(上)
王凯军
![]()
他是大青山的儿子。
他土生土长在这块土地上。
他与他的矿已经走过将近十个春秋。十年来,他由一名普通工人当上了矿长,他的矿也由原来效
益微薄的企业成为全县经济支柱产业,连续五年利税超百万元。他被乌盟盟委评为企业先进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被内蒙黄金管理局评为企业优秀组织者;他的矿也被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并在1995年评为全国黄金企业生产安全先进单位。他,就是武川县后石花金矿党支部书记、矿长李尚诚同志。
1988年,李尚诚应组织调动,放弃了在县城工作的优越环境,来到了地处大青山区的后石花脉金选厂任生产股股长。
当时,金矿正处于建矿阶段,主要以订立工程和采矿为主,每年收入仅十几万元。
1989年,后石花金矿正式成立,他被调任采区主任。采区是整个矿山的关键,由于当时采区设备不配套,只靠手工采矿为主,采选上不去,管理跟不上,生产处于严重失调状态。
加之矿上没有宿舍、食堂,招聘的十几个工人全都吃住在农户家,条件十分艰苦。为了尽快发展生产,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深入矿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严格管理制度。
他认为条件差是一个因素,但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为此,他首先进行人事改革,重新组阁采区人员,大胆选拨能人,配备了机修员、核算员。由于措施得力,能够打破常规启用能人,采区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当年就创利税47万元,比建矿时翻了三番。
青山造万福,时代出英雄。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能力,1990年12月,李尚诚被任命为后石花金矿矿长。面对正在起步的金矿,他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他认为企业管理就是基础管理,每个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管理水平,一有功夫他就刻苦钻研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先后阅读了7种企业基础管理书籍。他常说,一个企业必须有一套可行的现代管理制度,必须以科学管理企业,向科学要效益。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金矿的实际,抽调专业人员,亲自带队外出参观学习,走访了白乃庙、赤峰、腮无素等几个金矿,吸收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企业当中,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企业管理办法,制定了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和达标升级措施及各项规章制度,设置了36种管理表格,并汇编成册,形成了完整的《后石花金矿企业管理汇编》一书。
汇编从“八五”规划到企业管理都是深入浅出,贴近金矿现状。其中许多措施成为后石花金矿以后发展的决定因素,直到现在始终指导着金矿的生产与发展。
在汇编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打破了正式工与临时工的界线,实行全方位承包,全员劳动合同制,并在全县率先付诸实施。为了提高这一决策的实际效果,他明确了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不论是谁,不胜任工作,不扎实苦干,一概辞退。他的两个亲戚就是因此被开除出矿。
管理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金矿实现利税首次突破100万元大关,成为全县第一家利税突破百万元大关的企业,也是乌盟地区当时利税突破百万元的八大企业之一。
全县企业全员劳动合同制经验交流大会在后石花金矿召开,将他们的经验在全县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