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有一种审美习惯,听故事、看小说、看电影、看电视连续剧、看舞台演出,不管中间有多少艰难困苦,都希望最后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当然,这种审美习惯是值得尊重的。
有人会说,有的外国作品就是大悲剧,最后主要的人物都死掉了,甚至有的死光光了,人家就能够以悲剧的不团圆的结局来吸引读者和观众,我们干吗非得大团圆?其实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过程当中,也有和西方这种审美取向相通的作品,比如《红楼梦》,从第一回的《好了歌》《好了歌注》以及第五回的册页上的判词、《红楼梦》十二支曲中,就可以知道《红楼梦》最后的结局不是大团圆,而是大悲剧,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书里面更在贾宝玉和薛宝钗互相交换佩戴物来观看那一回,就明明白白地写了出来,最后的结局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在当时,《红楼梦》显然是很跳脱的,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戏剧的许多传统,但是以它大悲剧的结局来看,它又跳脱了传统。其他绝大多数的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作品,比如《窦娥冤》,前面虽是惊天动地的大悲剧,到最后也还是一个“坏人被惩处、冤屈被洗清”的大团圆、大欢喜的结局。
最近我在研究中国明代的两部小说集。明朝有一个作者叫冯梦龙,他整理编撰了三部短篇小说集,第一本叫《警世通言》,第二本叫《喻世明言》,第三本叫《醒世恒言》。他的这三部短篇小说集后来被合称为“三言”,而“三言”两个字后面往往还会有两个字,那就是“二拍”。
什么是“二拍”呢?在冯梦龙之后,有一个叫凌濛初的人,他也编了小说集,共分为两本,一本是《初刻拍案惊奇》,一本是《二刻拍案惊奇》,这两本又被简称为“二拍”。因为“三言”和“二拍”产生的时代是相近的,所以人们就把它们合称为“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里面有很多很好的故事,比如《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它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典型审美特点——前面可能会有一些悲情离散,但是到最后基本都会有一个大团圆的美好结局。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小伙子被人叫作宋小官,小官是明代社会对市井当中的一些年轻人的统称,并不是说他当了官,这个“官”是男孩、男子的意思。
宋小官他有名字,叫宋金,原本家境还算殷实,奈何后来家道中落、父母双亡,成了一个孤儿。他们家有个邻居,是一个船家,就是在河道上面行船帮人运货,收取运费维持生活的这种人。船家姓刘,无依无靠的宋金就被刘氏夫妇收留了。
刘氏夫妇有一个女儿,叫刘宜春。请注意,这个故事和三言二拍里面的其他许多故事不一样,其他故事里面经常写一些才子佳人:才子不管开头怎样贫穷落魄,后来几乎都通过科举考试得中,当官了,接着就富贵了;佳人则指的是一些富人家的女儿,大家闺秀。在三言二拍里面,这种角色挺多的。但是这一篇《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很别致,男主人公宋小官不是一个读书人,和科举考试无关,是一个命很苦的孤儿。他虽然是个孤儿,但也不是一点本领都没有,他小时候虽没有去读圣贤书、学做八股文,但是他学了算术。在那个时代,社会上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但还是有的。在明代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流通比较频繁,人们为了使自己的社会地位提升,男子除了去参加科举考试,还有别的渠道,那就是凭本事吃饭,做生意挣钱。
宋小官自己没有本钱,做不了生意,船家刘氏夫妇收留了他,他跟他们一起生活。这种船家在岸上有自己的住房,但是因为要运货押货,他们一年里面有很长时间都在船上生活。那种大的运输船有船舱,船舱里面有居住空间,还有一些货舱,甲板上也可以存货。
宋小官刚来船上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当时下着雨,雨虽然不大,但是纷纷细雨老淋着也不是个办法,这时候刘翁就对女儿宜春说:“后艄有旧毡笠,取下来与宋小官戴。”什么叫毡笠?毡笠是一种可以遮阳避雨的帽子,这种帽子有很宽的帽檐。
父亲让女儿给宋小官取毡笠,可是宜春一看这个帽子平时不怎么用,有了裂缝,于是就随手从头上拔出针线,缝补起毡笠来。旧时的女子会把穿好了线的针别在衣服上或插在绾起的头发里,方便随时缝补东西。宜春把破毡笠缝好后,递给宋小官,这么这一缝一递,两人就心心相印了。
本来他们两家在岸上就是邻居,所以宋小官和宜春早就认识,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现在俩人都长大了,一个成了精明能干、能够帮忙算账的小伙子,一个成了能够做饭浆洗、侍奉父母的青春女郎。
这个刘翁本就觉得宋小官挺不错的,特别是收留了他以后,发现还离不了他了。本来算账要有一些专门的人来帮忙,还需要给人家工钱。有了宋小官以后,他算账算得很精细准确,手脚也麻利。刘翁也看出来宋小官和女儿宜春两人有情意,于是就做主,让这对年轻人结婚,招了宋小官做女婿。
宋小官和刘宜春成婚后,一家人驾船运货,本来日子过得挺好的,一年后宜春还生了一个女儿。可是不想这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宋小官哀思过度,自此染上了病。
一开始刘氏夫妇还尽量去给他求医问药来治病,可是好长时间都不见好,甚至每况愈下,见此情形这对老年人的人性之恶就发作了,他们本来觉得这个女婿是一个宝贝,能给自己算账不说,运货卸货自然也能出力,况且嫁女儿是要准备大笔陪嫁的嫁妆的,现在宋小官入赘,连嫁妆也省了,大家一起过日子,还挺省心的。可是宋小官这病越来越重,不但不能帮他们上货卸货,连算账的笔都握不住。这两个人就把宋小官视作一个难缠的多余物,病治不好,一时半会儿死又死不了,还得养着他。
有一天老两口就定下一计,谎称需要去一个地方接货,船行到半途停靠在一处荒岛岸边以后,刘翁就跟宋小官说:“今天天气不错,你好像身体也稍微恢复了一点,也别在这儿吃白饭,你去岸上拾点柴火来,咱们在船上烧饭要柴火。”
岸边都是沙滩,哪儿有柴火?想要拾柴得往里走,往里走就是树林子,树林的边缘也没有什么枯枝烂柴。这宋小官还病着呢,没力气砍柴,只能拾些枯枝烂柴,还得再往树林深处走。宋小官挣扎着去找柴火,后来总算找到了一点,捆成了两捆,但他没力气背,于是拿根绳子拖着柴火回到岸边,没想到到了岸边一看,人走了船没了,竟把他给扔下了。宋小官心下了然,知道是岳父嫌他累赘,把他当废物扔在荒岛上了。他很绝望,但是也不想就这么死去,就挣扎着往树林子里面走去找吃的,结果他偶然发现了一个藏有大量宝贝的土地庙,珍珠、玛瑙、金银首饰,全是值钱的东西。宋小官料想定是强盗打劫往来货船,抢到这些贵重的物品,暂时存放在这里,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会回来取走。
于是宋小官又回到岸边,终于等到一条船靠岸,宋小官急忙上去打招呼,本来那条船上的人不想理他,他赶忙说自己有财宝,愿意分一些给他们,船上的人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自己被打劫了,财宝被强盗藏在岸上,盗贼因为被毒蛇咬死,他才侥幸逃出。如果把他救出去的话,那么这些财宝可以分一些给众人,船上的人去土地庙一看,果然有财宝,于是同意搭载他一程。
这条船把宋小官载到了南京城,他就带着剩下的财宝下了船。有了钱就什么都好办了,他本来就是个会做生意的,于是就买宅子、开商铺、治病,这下什么药都吃得起了,更有用人伺候,不用辛苦劳作。没过多久,他不但康复了,样貌也发生了变化,褪去病容,变得更加丰润。
再说刘氏夫妇,他们把女婿扔在岸上,一开始宜春因为在船舱里面煎药没有发现,等她发现的时候船已经离那个荒岛很远了。宜春问他们怎么回事,她父母解释不清楚,宜春就哭闹,要求开船回去找宋小官,刘氏夫妇起初不答应,还说出再为她择良婿的话,宜春一听断断不肯,说着就要投水自尽,刘氏夫妇慌了,只得把船再开回到原来抛弃宋小官的地方。可是已经找不到宋小官了,只有他拾捡的两捆柴火和砍刀还留在岸上。宜春和父母在岛上遍寻之下还是没有发现他的踪迹,宜春以为自己的丈夫绝望之下投水而死了,伤心不已。刘氏夫妇劝女儿死心,择日再嫁,宜春坚决不答应,立誓为宋小官守节,穿孝服,拒绝吃荤腥。
刘家运货的生意还在做,有一天,船停在一个码头,忽然有人来打招呼,说有一大批货物需要运输,刘翁一听是很大一笔生意,当然很高兴。来约船运货的只是个仆人,主人家最后才出现在岸上,刘氏夫妇都没注意到,但是宜春一眼就看出来了,那个人虽然现在穿的是华贵的衣服,但是相貌有七八分像自己的丈夫宋小官。她就要求跟货主见面,可是要怎么确认他是自己的丈夫呢?于是她拿出那顶缝补过的旧毡笠。毡笠原来有裂缝,经过缝补,就跟别的毡笠不一样了。
因为这顶破毡笠,宋小官夫妻相认,破镜重圆。宋小官的岳父岳母见此情景赶紧认错,而宋小官也原谅了他们。这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一顶破毡笠,既体现了妻子刘宜春的细腻、忠贞,也传递出丈夫宋小官的重情和忠厚,是他俩真挚爱情的象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