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竞争进入“商业力”赛道,合肥正以惊人的速度刷新商业版图。从包河老广电改造的潮流创意社区,到政务区红四方地块拟引入的华润万象天地;从高新区合生汇的TOD+POD双驱动模式,到滨湖宝能22万方超级商业综合体招标启动——2025年,合肥至少有9大重量级商业项目密集推进,总投资规模超百亿。这些项目不仅填补区域商业空白,更以“首店经济”“24小时街区”“站城融合”等创新模式,重塑消费场景与生活方式。智库分析认为,合肥商业已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跃升”,未来三年将成中部商业能级提升的关键窗口期。
NO.1|壹 老广电变身潮流社区!包河“职住娱创”模式引爆区域价值
作为紫云山文创园的核心项目,安徽老广电355潮流创意社区近期全面启动改造,部分区域预计今年年底亮相。项目由1栋地标大厦与10栋独栋建筑组成,依托原广电建筑群的历史骨架,创新打造“产业赋能平台+新型消费平台”双核体系:前者聚焦数字传媒、电商直播等新经济业态,已吸引抖音百强MCN机构大王传媒总部入驻;后者涵盖网红餐饮、休闲娱乐等全时段消费场景。
![]()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职住娱创一体化”模式——通过融合办公、居住、社交功能,构建全天候活力社区,直接辐射中铁四局机关大院北区、嘉玺等周边楼盘。操盘方建华文创曾成功打造蜀山新粮仓项目,此次复制经验,有望成为包河产城融合新范本。智库观点指出,此类“轻改造+重运营”项目,以低土地成本激活存量资产,更易在短期内形成商业集聚效应,但需警惕周边同类项目竞争导致的客流分流风险。
NO.2|贰 华润万象天地、合生汇扎堆!合肥商业“天花板”在哪?
除老广电项目外,合肥多区域商业建设同步提速,头部开发商密集落子成为显著特征:
- 政务区红四方地块疑似锁定华润万象天地,其“街区+Mall”模式有望引入超50%首进品牌,对标深圳万象天地打造城市级消费地标;
- 高新区合生汇以TOD+POD双驱动规划24小时主题街区,依托柏堰湖生态资源引入极限运动等非标业态,预计2028年开业后年客流达2000万人次;
![]()
- 滨湖宝能商业近期启动设计方案招标,地上体量达22万方,招标文件要求投标方需有万象汇级以上业绩,暗示其定位不低于区域级购物中心;
- 新站龙湖天街已完成土方招标,作为龙湖在合肥的第三座天街,将补强少荃湖片区商业短板。
智库分析指出,此类项目共同特点是“强IP+重体验”,但需警惕部分远郊项目面临人口密度不足的挑战。例如,合生汇所在的柏堰湖片区目前人口支撑较弱,若产业导入不及预期,可能面临长期培育压力。
NO.3|叁 商业过剩还是价值洼地?三维度甄别优质资产
合肥商业的爆发式增长背后,潜藏着结构性风险与机遇。
- 运营基因优于硬件堆砌:如老广电项目依托成熟建筑基底与产业人口,比纯新建项目更易快速聚流;
- 交通锚定抗跌性:地铁500米内的项目具备天然客流保障,TOD模式成避险关键;
![]()
- 业态稀缺性决定溢价空间:合生汇的极限运动、万象天地的首店矩阵,能否形成不可替代的消费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项目仍存隐忧:例如宝能商业体量过大需长期培育,磨店龙湖天街周边竞争激烈。智库建议投资者关注“双轨交汇+产业人口密集”区域,如高新区合生汇、政务区万象天地,避免盲目追逐概念炒作。
结语
合肥商业的“大跃进”,既是城市能级提升的必然,也是对运营能力的终极考验。当华润、龙湖等头部玩家纷纷落子,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精准匹配区域需求、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价值的项目。对于市民而言,这意味着更丰富的消费选择;对于投资者,则需在热潮中保持理性——唯有穿越周期的高质量运营,才能让商业地标真正转化为城市红利。
互动话题:
你最期待合肥哪个新商业?是万象天地的高端消费,还是合生汇的潮玩体验?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