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卢森堡的朋友们,可能都听过一个说法:咱们这儿是个“美食荒漠”。平时想认真吃顿饭,是不是经常一脚油就踩去了法国、德国或者比利时?
但就在这个十一月,咱们这个小国,却悄悄地在两场世界级的美食大赛里放了个“双响炮”,拿了两个冠军!
这下,可真是让不少人都惊掉了下巴。
首先,是咱们的烘焙师在意大利“踢馆”成功。
就在11月7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世界提拉米苏大赛上,咱们卢森堡的烘焙师西蒙·卢蒂德,捧回了季军的奖牌!这可是一场汇聚了全球糕点高手的比赛。
![]()
西蒙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本来是个金融从业者,硕士读的也是审计管理。2019年的时候,他偶然发现了自己对烘焙的热爱,因为同事们都很爱吃他做的甜点,这给了他莫大的鼓励。
后来他甚至辞去了在卢森堡大学的财务主管工作,专心做起了甜点。你看,有时候人生换个赛道,可能就真的闯出了一片天。
这次为了比赛,他准备了几个月,提前一周就到了意大利,做最后的练习和调整。他自己也说,比赛特别紧张,但选手们水平高,气氛也好。
他带了两款提拉米苏去参赛:一款是经典口味,另一款可就新奇了,是芙蓉花口味的。这个创新作品用了香草海绵蛋糕、芙蓉花香草奶油,还搭配了酥脆的加沃特面包。评委们尝了之后,就把奖牌给了他。这块奖牌,是对他好几个月精心钻研的最好回报。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另一支队伍在上海的“逆袭”。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上海举行的FHC国际美食大赛上,一支来自卢森堡的队伍,竟然拿到了冠军!消息传回来,别说欧洲邻居们不信,连很多卢森堡本地人都纳闷:“我们自己的菜,有这么厉害吗?”
我特意去看了看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菜。结果发现,他们取胜的秘诀,不是发明了什么新菜,而是把咱们卢森堡几道其貌不扬的“农家菜”,用顶尖的厨艺进行了华丽变身。
第一道,Judd mat Gaardebounen(熏猪颈肉配蚕豆)。 这道以前是农民们吃饱肚子的家常菜。但大厨们用了“低温慢煮”这种精细的手法来做猪颈肉,让肉质变得异常软嫩,摆盘也像艺术品一样。
一下子,这道“土菜”就拥有了“米其林”的身价。
大家看图片就知道了,卢森堡超市经常有制成菜卖,猪颈肉+德国酸菜。
![]()
第二道,Gromperekichelcher(土豆煎饼)。 这本来是街头油炸小吃。结果在比赛中,它变成了一座精致的“土豆塔”,一层层脆片叠起来,旁边配上香草泡沫和几滴松露油。
别说吃了,光是看着都认不出它原来是啥。
土豆饼是正宗的卢森堡特色小吃,每年的圣诞市场主力之一。
![]()
第三道,Paschtéit(肉派)。 传统的肉派吃起来比较实在。
但比赛版本把它做成了空心的酥皮塔,里面填满了丝滑的鹅肝慕斯,一下子从“饱腹主食”变成了“精致前菜”。
这个应该属于法餐的范围。
![]()
最后还有Quetschentaart(李子塔)。 家家户户都会做的李子塔,在这里变身成了晶莹剔透的水晶冻甜点,现代感十足。
这个也属于法餐的范围。
![]()
这么一看就明白了,卢森堡的厨师赢的不是“传统”,而是“手艺”。
他们很多人都在法国、德国、比利时受过严格的厨艺训练,既懂得法餐的创意,又有德国人的严谨。
能够融会贯通,把德餐和法餐结合在一起。
所以,这次夺冠与其说是“卢森堡菜”的胜利,不如说是“卢森堡厨师”的胜利。
看了这两条新闻,下次再有朋友说卢森堡是“美食荒漠”,你是不是可以更有底气地反驳了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