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街头的清晨,总会让人有一种幻觉:阳光洒在鹅卵石路面上,街角的老式面包店飘出黄油和酵母的香气,一个戴贝雷帽的小男孩,胳膊下夹着一根刚出炉的法棍,边跑边咬一口——摄影大师威利·罗尼斯(Willy Ronis )镜头下的那种“法式浪漫”,成了法国文化的标志。
![]()
然而,2025年,法国的现实有点不堪入目:
面包店老板对着货架叹气,年轻人对法棍的兴趣不如对一杯冰拿铁;法国媒体甚至开始发出灵魂拷问——“法国餐桌上,面包会消失吗?”
![]()
要知道,2022年那会,法棍风光无两。
那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法式面包烘焙技艺与法棍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黎代表团举着法棍冲上舞台,像举火炬一样庆祝。
![]()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发推吹爆:“250克的魔法,点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
一时间,法国人仿佛又相信,面包能拯救世界。
但三年过去,现实泼了冷水。根据法国烘焙行业协会的数据:
二战后,法国人平均每天要吃掉700克面包(差不多一根半法棍);
到2015年只剩110克;
到今天,只剩100克不到,也就是每天还不到半根。
而且,在2023年,法国全国烘焙与糕点师联盟(CNBPF)的一项消费者调查也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000人中,有3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过去五年中减少了面包的摄入量。
换句话说,法棍还没变软,法国人的胃口先变了。
![]()
法国烘焙协会主席多米尼克·安拉克(Dominique Anract)总结得很扎心:“年轻人已经失去了每天买法棍的习惯。”
过去,去面包店买根法棍,就像每天刷牙一样自然,不管是学生、上班族、还是老奶奶,都会随手拎根法棍回家。面包师傅从凌晨四点干到傍晚六点,烤箱一天不歇。
如今,这个日常仪式,变得越来越稀有。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他们下厨的次数越来越少,外出用餐越来越频繁。
安拉克表示:“过去,即使是学生也会自己做饭。那时候没有‘快餐文化’,没有汉堡、烤肉串、寿司。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去吃快餐。”
![]()
其实,按照传统,法棍是法国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早餐时,法棍切片涂上黄油和果酱,或榛果巧克力酱;午餐时,夹上火腿、金枪鱼、鸡肉或奶酪,做成外带三明治;晚餐时,它又成为炖菜或红酒牛肉的“收尾工具”,法国人甚至为“用面包蘸干盘中酱汁”创造了一个动词:saucer。
安拉克说:“我们发现,年轻人周末回父母家时,还是很乐意吃法棍,他们依然喜欢这种传统味道。只是现在的生活更现代化了,有太多不需要面包的饮食选择。”
![]()
然而,法国“法棍危机”的出现,还因为一种“叛逆潮流”——新派烘焙(Neo-boulangerie)的兴起。
这些“叛逆面包师”不再以法棍为主打,甚至完全不做。
在法国雷恩(Rennes),“十点半烘焙坊”(Seize Heures Trente)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
店主玛丽昂·朱埃尔(Marion Juhel)原本是一位甜点师,两年前她扩展了业务,增加了烘焙区,但她决定不做法棍。
她的理由很现代:法棍耗能高、营养低、保质期太短,还会造成严重浪费。
她记得,有一次,有位男顾客走进店里,听说他们不卖法棍,当场暴怒:
“他冲我吼:‘那你们算什么面包店?’我最后只能请他离开。”
朱埃尔说:“我们需要花时间教育顾客,让他们理解我们的理念。法国人下意识认为:面包店就必须卖法棍,不然就是亵渎。”
她转而售卖大块的酸面包和全麦面包,用本地有机面粉制作,按重量出售。这些面包能保存更久、喂饱更多家庭、发酵更充分,消化更好,还更香。
![]()
其实,不仅仅是朱埃尔,近些年来,这种厚重的“古法大面包”在法国越来越流行。
连被称为“现代面包运动”的开拓者,巴黎的“烘焙明星”贝努瓦·卡斯特(Benoît Castel)也早在2012年就开始拒绝做法棍。
他卖得最好的产品叫“Pain du coin”,既有“邻里面包”的意思,又是“双关语”——“天热酵母面包”。
![]()
他指出,法棍其实是20世纪才出现的“新玩意儿”,在那之前,法国人每周只烤一次大面包(称为pains de garde,意为“能放一周的面包”)。
而法棍因为烤制时间短、口感新鲜,才迅速在巴黎中产中流行开来。
为此,卡斯特还发明了“昨日与明日之面包”(Pain d’hier et de demain),用前一天没卖掉的面包重新发酵再烤,除了颜色更深、味道更焦香外,几乎与新鲜面包无异,一度成为爆款。
他坦言;“现在的巴黎,我们吃到的面包,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好。”
不过,开了370家连锁的法国名厨级烘焙师埃里克·凯瑟(Éric Kayser)也提醒:
“这些新派面包太贵,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
![]()
普通法棍售价约1欧元,但新派的有机酸面包、全麦面包,一块500克的就要卖到7欧元:
“法棍的使命是养活全体人民。那些高端面包,更像是中产阶层的玩意儿。”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认为法棍会消亡:“永远不会。法国人太爱法棍了。”
事实上,虽然单根法棍销量下滑,但法棍三明治的销售量却暴涨。从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法棍夹心成为法国街头快餐的新宠。
凯瑟和合伙人黛博拉·马尼昂(Deborah Magnan)甚至在巴黎开了一家新概念店——“baguett.”(没错,最后少了个“e”)。
店里卖三英尺长的法棍三明治,还有甜菜汁染成粉红的法棍、夹开心果和白巧克力的绿色法棍,橱窗看起来像珠宝展。
![]()
So,即使今天的法国人每天不再咬着法棍赶地铁,即使年轻人更爱寿司、汉堡、牛油果吐司,但法棍依旧是法国的灵魂。
它也许不再是每顿饭的主角,可它仍是法国人永远不会放下的香气记忆啊。
Ref:
https://edition.cnn.com/2025/11/08/travel/france-baguette-uncertain-future
文|闪电
![]()
点「赞」「在看」为我们打call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