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16 日消息,不久前,微软曾预告将在 Windows 系统中推出一项全新功能,支持用户通过语音指令操控操作系统。该功能的实际表现如何,仍有待实测验证。事实上,微软过去曾多次尝试将完善的语音指令功能引入 Windows;而随着大语言模型(LLM)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其对自然语言指令的理解能力显著提升,此次再度尝试可谓恰逢其时。
该功能一个月前已开始陆续推送,微软正积极鼓励用户使用该功能。为推广此功能,该公司还邀请多位科技博主展示其实际能力。然而,微软最新发布的一支宣传视频却适得其反,引发用户广泛质疑。许多人认为,Copilot Actions 并未如预期般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反而暴露了其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IT之家注意到,在 Windows 官方 X(原 Twitter)账号上,微软发布了一支视频,展示科技内容创作者 Judner Aura 试用全新的“Hey, Copilot”语音唤醒功能。Judner 希望 Copilot 将屏幕文字调大,以便其祖母更轻松阅读。
![]()
用户很快指出了该视频暴露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Copilot 将 Judner 引导至“显示设置”路径,而更为合理、直接的路径应为“辅助功能”设置,后者专为视力障碍或老年用户优化文本显示而设计。退一步讲,即使暂且接受 Copilot 所推荐的路径,仍会遇到第二个问题:Copilot 提示 Judner 将缩放比例设为某一数值,而该数值实际已是当前系统默认值。Judner 发现后,只得手动将缩放比例调得更高,任务终告完成。
![]()
该视频揭示了当前 Copilot 功能权限的局限性,评论区中不少用户指出:若用户明确要求 AI 助手完成某项具体操作,他们更希望 AI 能直接执行,而非仅提供分步指引。
诚然,有人或可辩称:Copilot 的引导式交互旨在“授人以渔”,帮助用户掌握自主调整系统设置的能力,正契合“授人以渔,终身受用”的理念。但对于熟悉系统操作的高级用户而言,此类教学式引导价值有限:他们往往能比 Copilot 的分步指引更快速地完成操作。用户普遍期待的是:AI 助手应主动介入、直接修改设定,从而切实节省时间;现实却是一场冗长且未必最优的系统路径导览,甚至未能指出最佳操作方案。
微软的最优解,应是允许用户自主选择交互模式:若用户明确询问“如何调整某项设置”,Copilot 可提供操作指引;若用户仅下达指令(例如“把文字调大些”),Copilot 则应主动深入系统设置,直接完成相应调整。唯有如此,方能兼顾新手用户的学习需求与高级用户对效率的追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