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大和岛》剧本拍卖创纪录
尘封的悲壮史实将再现
![]()
2025年“双十一”当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拍卖会在坐落于北京市复兴路3号的中国科技会堂拉开了帷幕。拍卖会的“拍品”既非价值连城的古董珠宝,亦非蜚声艺坛的名家字画,而是一部名为《轰炸大和岛》的电影剧本。拍卖会着意选在11月11日举行,无疑是引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军纪念日的祥瑞之气,借人民空军建军76周年的强劲“东风”。
![]()
午后3时,拍卖会正式开场,且以人民币200万元起拍。随着竞拍者们的踊跃出价,当竞价攀升至1000万元时,便破了中国剧本拍卖900万元的最高纪录。此时,竞拍师吴迪适时披露了世界剧本拍卖的最高纪录为50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约3560万元,并满怀期许地表示,期待此次剧本拍卖能够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当竞价达到2800万元时,现场局势一度陷入胶着状态。在此关键时刻,主办方适时呈上了当年轰炸大和岛的相关背景史料,以及剧本作者创作过程的一些珍贵资料。与此同时,时政大V李肃一番慷慨激昂、语惊四座的煽情表述,更是点燃了现场的气氛。随后,竞拍价格便一路扶摇直上。最终,059号竞拍者举牌,以人民币3600万元的价格,成功将剧本的著作权、改编权、拍摄权收入囊中,一举打破了世界剧本拍卖的最高纪录。
以下为此次拍卖会详实报道的视频,不妨一览,感受竞拍现场之气氛,领略竞拍者之激情......
点击蓝色链接观看视频
《轰炸大和岛》电影剧本拍卖创纪录:曾被尘封的这段悲壮史实将再现
轰炸大和岛,这场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空战,绝大多数国人几乎无人知晓。在志愿军空军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里,亦难觅其踪迹。若仅论战果而言,这场战斗的结局绝非是一场场胜利。既然如此,人们难免心生疑窦,《轰炸大和岛》这个电影剧本,究竟蕴含着何种独一无二的价值,方能获此殊荣?支撑其价值的坚实底气又从何而来?是别具一格的题材,引人入胜的故事,亦或是无可替代的厚重历史分量?本文将从还原“轰炸大和岛”这一史实真相切入,作如下剖析阐释。
一、为何要轰炸大和岛?
在朝鲜半岛西海岸,包括大和岛、小和岛、椴岛、炭岛、艾岛等在内的10余个岛屿上,驻扎着代号为“白马部队”的南朝鲜武装敌特以及美国情报人员,总人数约1200余人。他们建立了灯塔,并架设了大功率雷达、对空情报台和窃听装置,用于侦听中朝军队的情报。
![]()
大和岛等敌占岛屿位置图
为保证志愿军后方及运输线的安全,并配合停战谈判,1951年10月底,根据停战谈判负责人李克农的提议,志愿军总部决定拔除这根“钉子”。登陆作战部队为志愿军第50军,这才是志愿军空军轰炸大和岛战斗的起因。时,苏联空军才是朝鲜战场上与美空军对峙的主力,尽管美苏双方都心照不宣。整个轰炸大和岛的作战计划也是苏军制定的。但因苏军参战底线是不能进入海域作战,故此次任务必须全部由志愿军承担。
![]()
抗美援朝时期的李克农
11月1日,志愿军空军向参战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参加此次作战的志愿军航空兵部队包括,第8、10两个轰炸机师,配属苏制图2(Tu-2)双发多用途螺旋桨轰炸机,遂行轰炸任务。歼击机第2师,配属苏制拉11(La-11)单座活塞式护航战斗机,遂行为轰炸机护航任务。歼击机第3师,配属苏制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遂行为轰炸机提供高空掩护任务。11月2日,志愿军空军第3师第7团2大队和第2师第4团对椴岛、小和岛、大和岛进行航空侦察,查明岛上部署和工事情况,不但为地面部队登岛作战提供了可靠情报,而且还为轰炸机标定了所需摧毁的目标。
![]()
苏制图2(Tu-2)双发多用途螺旋桨轰炸机
![]()
苏制拉11(La-11)单座活塞式护航战斗机
![]()
苏制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
二、轰炸大和岛的战斗是如何进行的?
11月5日夜,当志愿军第50军第148师两个步兵营攻占了椴岛,战斗正式打响。志愿军空军对大和岛的轰炸前后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昼间轰炸、1951年11月6日
14时35分,志愿军空军第8师第22团2大队大队长韩明阳率领9架图-2型轰炸机从沈阳于洪屯机场起飞,每架飞机均携带总重1000公斤的8枚杀伤爆破弹,1枚1000公斤燃烧弹,以每小时360公里的速度,呈“品字形”编队飞向大和岛。40分钟后,志愿军空军第2师第4团16架拉-11型歼击机赶来加入编队,担负掩护任务。15时38分,志愿军空军第3师第7团24架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也到达宣川南面身弥岛上空巡逻警戒。此次,志愿军空军出动全程无线电静默,直到联合机群距大和岛还有30公里时,大和岛敌军才发现,并开始用高炮向机群射击。15时39分,9架图-2型轰炸机飞临大和岛上空。随即,燃烧弹、爆破弹向大和岛上的目标倾泻而下。此次轰炸共投弹81枚,命中71枚,命中率为88%,炸死炸伤敌少将作战科长、海军情报队长等60余人,炸毁敌雷达、电台等各种设施40余座以及停泊在海边的小型舰艇2艘,彻底摧毁了预定目标。第一次轰炸大和岛任务圆满完成,且全身而退。
![]()
第一次轰炸大和岛轰炸机呈“品字形”编队
注:编队长机韩明阳的左僚机夏万平,曾为笔者所在部队的副团长。
第二次:夜间轰炸、1951年11月29日
第二次轰炸大和岛的使命,由志愿军空军第10师担负。鉴于50军已确定于11月30日23时对大、小和岛发起进攻,师长刘善本提出了夜间轰炸大和岛的作战计划,且被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所采纳。11月29日23时15分,第28团的10架图2轰炸机在大队长姚长川的率领下,单机起飞连续跟进,呈“一”字队形向大和岛上空飞去,目标为停泊在大和岛周边海域的敌军舰艇。为有效干扰敌军雷达的搜索与追踪,每架轰炸机上的射击员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向机舱外抛撒一次锡纸条。锡纸条会使美军雷达屏幕出现“雪花飘飘”的景象,分辨不出目标。这也是中国空军首次在实战中使用了干扰手段。
![]()
刘善本(右一)与空10师的飞行人员合影
当编队飞抵目标空域后,采用跟进照明战术展开轰炸,即第一架飞机投下照明弹,为第二架飞机投弹精准指明目标……直至编队最后一架轰炸机完成投弹动作,飞离目标空域10多分钟后,敌F86机群才匆匆赶到大和岛上空。此次轰炸行动,轰炸流程严谨有序,投弹动作干净利落,但就是未能命中目标。后来对人民空军第一支夜航大队的“首秀”作出评价时,只能以这样一种带有安慰性质的话语来表述:“初出茅庐的志愿军空军已然具备了夜间轰炸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慑美军的作用。”
第三次:昼间轰炸、1951年11月30日
按预定计划,50军所属部队将在11月30日夜,乘登陆艇对大和岛发起总攻。距空10师夜袭大和岛仅仅15小时后,空8师24团高月明大队长率9架图2轰炸机,11月30日中午14时19分30秒,从沈阳于洪屯机场起飞,执行第三次轰炸大和岛的任务。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点,是因通常在此时段,美军已结束在北朝鲜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正在返航途中。因此次轰炸机与战斗机护航集合交汇地点时间节点并无二致,故参加此次战斗任务的三个师均严格恪守预先制定的起飞时间行动。
岂料,为提高投弹精度,空8师将原“品字形”编队改为了“纵队”编队。然,前者编队集合标准时长为11分钟,而后者却仅需6分钟,加之在沈阳起飞时间又提前了30秒,故产生了一个5分30秒的时间差。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无论是志愿军空军指挥部和空8师竟无人察觉到这个时间差,仍按原定行动的时间节点通知了空2师护航战机汇合,空3师战机警戒。这一疏忽,无疑为后续悲剧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
“品字形”编队与“纵队”编队集合时长相差5分钟
尽管这个时间差被带队长机高月明发现,且及时降低了整个编队飞行的速度,但因减速距飞机失速下限仅有60公里/小时,加之当日前往大和岛的风向又是顺风,故到达护航机集合点的时间还是提早了5分钟,以致于无论是拉11还是米格15战斗机,均未能与图2在预定的集合点汇合。
![]()
然,此次幸运的天平并未向志愿军空军倾斜,而是倒向了美军。此次轰炸行动并未复制第一次轰炸大和岛时“我军飞机脱离战区10分钟后,美军飞机才赶到”的局面,而是遭到了预先设伏的30多架F86战斗机的偷袭。显而易见,美军已获取了我军轰炸大和岛的情报及掌握了大致到达作战空域的时间。据战后美军文件披露,其准确的判断源自于于洪屯机场高调的政治宣传、停战谈判中朝鲜西北部外海岛屿问题突然被中方提到了谈判桌上、监听轰炸机起飞后编队的通话,且根据图2和F86的飞行速度,最终确定了美军飞机到达大和岛空域设伏的准确时间,并派出了最好的飞行员。其中不乏像后来被张积慧击落的那个王牌飞行员乔治·戴维斯。
![]()
美军王牌飞行员乔治·戴维斯
庆幸的是在轰炸机编队进入大和岛空域前,我军拉16架拉11战斗机终于追上了轰炸机。其实,此时轰炸机编队如果能在空域外再转一圈或两圈,等待着24架米格战机的到来,则结局将会大不相同。遗憾的是,历史从未有如果,指挥部发出的仍是飞临大和岛上空投弹的指令,悲壮的一幕就这样上演了...... 早已等待多时的F86像饿狼一样扑向轰炸机编队,当我军飞行员还误认为这些飞机是前来护航的米格15时,位于轰炸机编队最后的3中队左右僚机宋凤生机组和梁志坚机组首先被击中。顷刻间,飞机发动机冒出滚滚浓烟,燃起熊熊大火,宋凤生大喊着让战友们跳伞,然后死死顶住操作杆,怒目圆睁盯着已经可以看见的大和岛灯塔,摇摇晃晃的驾驶着装满炸弹的飞机飞向目标,终因飞机受伤严重,空中爆炸,解体的飞机残骸飞洒向海面。梁志坚的飞机也勉强挣扎了几分钟后,带着浓烟大火朝着目标方向坠入了大海。随后位于轰炸机编队中部的2中队右僚机张孚琰机组的两台发动机被击中,飞机失去动力螺旋着迅速下坠,张孚琰机组拼尽全力控制飞机往大和岛方向飞去,飞机勉强爬升了几十米后坠入大海。
![]()
9架轰炸机被打掉了3架,剩下的6架仍继续全力保持着编队阵型向目标区飞去,尽管它们均已被击伤。其中编队尾部的3中队仅存长机中队长邢高科机组,而邢高科驾驶的轰炸机尾炮塔舱盖被完全击碎,尽管位于尾炮塔的通讯长刘绍基满脸鲜血,他竟用尾部双联12.7毫米机枪击中了一架F86,创造了世界上螺旋桨轰炸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的纪录。3架轰炸机接连坠毁后,带队长机高明月的右僚机毕武斌驾驶的飞机虽跟上了编队,抵达了大和岛上空,但机身已损毁严重,且机组另外3人已阵亡,面对此景,他毅然拒绝了长机高明月跳伞指令,仅发出了“炸弹未投!”的报告,随后说了一声:“战友们,永别了!”,便毅然驾驶着着火的飞机撞向了敌人的阵地......
![]()
毕武斌烈士
时,已亮起了燃油警告灯的美军F86便立即脱离战场返航。当空3师24架米格15赶到大和岛上空时,战斗已进入尾声。在这场仅9分钟的混战中,我军被击落图2轰炸机4架、拉11战斗机3架。加上后来加入战斗的米格15中,也有一架被击落,共计被击落8架,空勤人员牺牲人数18人。根据我方统计的数字,在这场空战中,我军击落3架F86,击伤5架。战后从美军获悉的信息披露,出动的F86全部返回了金浦基地,且仅有4架被击伤。在此次空战中,美军飞行员中的战功卓越者当属那位王牌飞行员戴维斯,他一人击落了3架图2轰炸机和1架米格15战斗机。不过,73天后的1952年2月10日,在中朝边境的空战中,他的座机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空4师大队长张积慧击落,殒命在朝鲜上空。轰炸大和岛空战结束的当夜,志愿军第50军乘船登岸,一举攻占大、小和岛,彻底捣毁了敌情报基地。
![]()
志愿军第50军攻占大、小和岛
所剩5架图2轰炸机最终到达投弹的时间是下午3时20分10秒。然,实际轰炸效果却不尽人意,炸弹的弹着点全部偏离目标,仅仅在沙滩上炸出了几个大洞。“轰炸未能击中预定目标,其主要原因是飞行高度有所下降,速度提升至每小时380公里,且投弹角度偏小,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炸弹的命中率。” 这是空8师24团提交的战斗总结报告中所作的技术评估。客观地评估轰炸大和岛这场空战,尤其是对第三次轰炸行动进行的审视,绝非是一场胜利。多少年后,当年那些战场中的亲历者,仍对那次血的教训痛心不已,且列出了诸多可避免此悲剧发生种种假设。然,这些假设忽视彼时的中国空军毕竟是太年轻了这样一个事实,年轻的代价必然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正如如克劳塞维兹所言:“鲜血是胜利的代价。”
![]()
第三次轰炸大和岛幸存的飞行机组人员合影
尽管如此,在轰炸大和岛这场空战中,志愿军空军表现出的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那种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的精神,至今国人敬佩和缅怀。在《轰炸大和岛》剧本拍卖会上播放的那段视频,题为《不灭的大和岛战魂》,其中两位亲历者的讲述着实令人感慨良多。或许这正是支撑《轰炸大和岛》剧本价值的坚实底气。
点击蓝色链接观看视频
《不灭的大和岛战魂》:亲历者讲述一段曾被尘封的中国空军历史
据悉,电影剧本《轰炸大和岛》已经过中央军委、外交部、中宣部、国家电影局等权威机构的严格审查,拍摄所需资金也已悉数到位。此次拍卖会的中标方将即刻着手影片的筹备与拍摄工作。按照计划,这部影片预计将于202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百年华诞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隆重献映。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争议将删除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