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结束一天工作推开家门,机器人管家已整理好房间,晚餐材料准备就绪,甚至能辅导孩子作业——这样的场景,不再只属于科幻电影。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萌芽与探索’,那么我们的下一个十年,注定是‘生长与绽放’,是机器人从‘能运动’走向‘能做事’,从‘行业工具’迈向‘生活伙伴’的十年。”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2025人工智能+大会上展望道。
就在11月13日,宇树科技发布了人形机器人数采训练全栈解决方案,为机器人安装可持续学习的“大脑”。 这一突破让机器人从“炫技式”的硬件展示转向“数据驱动”的务实发展。
![]()
图片来源网络
01 技术攻坚,突破机器人“大脑”瓶颈
当前,机器人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
王兴兴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对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来说,AI模型完全不够用,这也是限制当前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最大的卡点。”
他进一步解释说,目前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大致相当于“ChatGPT出来前的一到三年”。
什么是机器人的“GPT时刻”?王兴兴描述了一个生动场景:当我们带一台机器人到一个它从未去过的环境,随便下达“把这瓶水递给某位观众”或“帮忙整理房间”的指令,它就能顺畅自主地完成任务。
然而,目前机器人学习新技能仍非常低效。王兴兴指出:“当我训练机器人执行一个新动作,比如学一支新舞或完成一项新任务时,往往需要从零开始训练,这非常低效。”
理想状态应如人类学习般,新训练基于已有成果,让学习速度越来越快。
![]()
图片来源网络
02 路线之争,机器人形态的多元探索
机器人进入家庭会以何种形态呈现?行业内部存在多种技术路线。
VLA模型(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是当前主流选择之一,旨在让机器“看得懂、听得懂,并且能动起来”。
但王兴兴对这种架构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在真实世界交互中,数据采集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足,即便加入强化学习训练,仍不够用。
相比之下,谷歌的视频生成路线(如世界模型Veo 3)技术的收敛速度和成功概率可能更高。
在硬件形态上,轮式与双足机器人之争也已明朗。
宇树科技新推出的G1-D解决方案采用了轮式与升降结合的移动设计,垂直作业空间覆盖0-2米。
这种设计直接回应了市场对高精度、多场景适应能力的需求。
家电企业的策略更为务实。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卫昶透露:“我们现在的策略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推进家电机器人化,使相对短期的落地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深挖应用场景。”
![]()
图片来源网络
03 家庭场景,机器人落地最后堡垒
家庭被视为机器人应用的“终极市场”,但也是最难攻克的堡垒。
王兴兴展望了机器人进入家庭后的应用场景:“在普通家庭的客厅中,家用机器人将承担打扫、看护、辅助学习等任务,成为每个家庭的‘全能帮手’。”
这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小型护理机器人将上门为独居老人测量血压、提醒用药、陪伴聊天,弥补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口。
然而,一个颇具黑色幽默的问题浮现——当人形机器人拿起吸尘器清洁地面时,旁边的扫地机器人会怎么想?
这引发了行业深思:人形机器人进家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业内分析指出,人形机器人的最大特点在于“通用”,其有能力解决非标任务。
相对标准化的工作任务如日常清洁等,其实弱化了人形机器人应用价值。
叠衣服、收纳等非标任务流、复杂物体等属性的场景才更适合人形机器人解决。
![]()
图片来源网络
04 中国力量,从追赶到并跑的跨越
在全球机器人竞赛中,中国力量正迅速崛起。
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表示:“我国在机器人硬件领域已经形成完整体系,从电机、减速器到整体结构设计,供应链基本打通,整体产业链已实现自主可控。”
在运动控制等特定技术领域,国内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比如四足机器人的跑跳、平衡等能力已接近国际前沿。
不过乔红也坦言,在软件与操作系统层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但正在快速追赶。
她强调,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在从跟跑向并跑转变。
王兴兴则从企业角度强调了开放合作的重要性:“机器人产业从来不是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更需要与开源社区紧密合作,加速技术成果的共享,降低全行业的创新成本。”
宇树科技已经将自主研发的基于视频生成的世界模型完全开源,推动全行业共同突破关键节点问题。
![]()
图片来源网络
05 现实挑战,成本与安全的双重关卡
虽然前景诱人,但机器人走进寻常百姓家仍要翻越几座大山。
成本是第一道关卡。业内专家指出,家庭场景复杂多变,人类需求千差万别,这对机器人的泛化能力要求极高。
机器人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性,既需处理不同的任务,还得确保价格在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内。
安全性则是另一个核心关切。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强调:“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机器人在各种情况下都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包括物理安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
家庭环境中,机器人与人近距离接触,必须在技术层面保证其与人的利益“对齐”。
王兴兴也呼吁:“我们更需要与全球伙伴一道,建立健全机器人伦理与安全标准,确保技术始终朝着‘向善’的方向发展。”
![]()
图片来源网络
技术进步从不因短期质疑而停歇,亦不因激进追捧而加速。
王兴兴和他所在的宇树科技,正致力于让机器人从“能运动”走向“能做事”。
当我们未来在家庭中与机器人伙伴自然互动时,或许会回想起这个机器人技术在家庭应用边界徘徊,寻找突破口的时代。
读者朋友们,您期待机器人成为您的家庭助手吗?您认为机器人最先会在哪些家庭任务中发挥作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者部分事件存疑部分,请联系我更改或者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