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趋紧,发展路径亟待转型。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推出的《节约集约的山东实践》系列报道,深入齐鲁大地,记录转型足迹。
从博兴闲置地的“智造”新生,到巨野塌陷区的绿色蝶变;从莒县矿坑复垦,到济南老库房的文化转身——每一处土地的再生,都见证着山东向存量要空间、向集约要效益的深刻变革。
当节约集约成为共识,“寸土”才能够真正“生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阿凤 李殷婷
在博兴经济开发区,一片443.67亩的土地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五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原山东天宏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厂房破败,生产设备锈蚀老化,因企业经营不善破产,这片位于开发区黄金地段的土地长期闲置,成为城市里一块显眼的“伤疤”。
如今,站在兴业九路与工业六路交叉口,眼前的景象令人振奋:12栋多层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7.1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初具规模,总投资52亿元的黄河智谷产业园正在这片曾经被遗忘的土地上拔节生长。
十年困局,一朝破解
“这片地闲置的那些年,每次路过都觉得可惜。”在开发区工作多年的老师傅王建军回忆道,“厂房破旧,杂草丛生,与周边快速发展的区域格格不入。”
2021年,事情开始有了转机。博兴经济开发区经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开发区有两处总面积1796亩的闲置地块,都因原企业经营困难进入破产程序,涉及复杂的债务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地块的闲置既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又难以满足新兴产业落地需求,严重制约着区域产业升级步伐。”
面对困局,当地创新实施“府院联动”机制。开发区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法院等部门通力协作,通过市场化运作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为这两块“硬骨头”量身定制盘活路径。
2021年12月,经过精心筹备,博兴兴业智能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流程,成功竞得原天宏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土地使用权。“这个结果来之不易。”参与全程的工作人员感慨,“我们先后组织召开多次对接协调会,就土地收回、补偿金额等事宜反复讨论会商,最终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
黄河智谷产业园项目改造前后对比图
“智造”蝶变,向天要地
走进如今的黄河智谷产业园建设现场,塔吊林立,焊花飞溅,工人们正在对已封顶的厂房进行外墙施工。
“目前三栋单层厂房、两栋多层厂房已经建设完成,面积约5.6万平方米。”博兴兴业智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光继指着施工图纸介绍,“6栋约10万平方米的多层车间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2025年将陆续建设完成,达到入住标准。”
更令人瞩目的是土地利用效率的跃升。项目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这块土地原来的容积率仅为0.6,改造后提升到1.0以上。一期项目总投资10.16亿元,占地454亩,总建筑面积约30.3万平方米,包括7.1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和23.2万平方米的全业态高标准定制厂房。
“我们打破传统‘一厂一地’模式,采用EPC+O模式(工程总承包+招商运营),以招商导入和运营服务为先导。”李光继说,目前园区已签约落地万航增材科技公司的增材制造项目、济南中威公司的稀土永磁盘式微风发电系统项目、奥德公司的航空器研发制造项目等优质企业。
据预计,这些企业入驻后总投资将达12.3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超过5亿元,实现税收3800万元以上。曾经的低效用地,正在结出“高产果”。
冷链中心的“空间革命”
在开发区另一侧,一场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革命”也在悄然上演。
在鲁北智能冷链储运中心项目现场,5座现代化的冷库建筑呈一字型排列,流畅的物流线路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战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飞正在1号冷库内检查设备调试情况。
“这个项目盘活的是原好禾油脂有限公司的176亩闲置工业用地。”刘飞介绍,该企业2020年8月申请破产清算,土地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我们通过法院竞拍获得这块土地,总投资9.8亿元,建设了11.8万平方米的仓储设施。”
项目的节地设计令人称道。建筑设计团队引入全新理念,将建筑规划为规整的方形体,按南北一字型序列排列,最大程度降低道路面积,为内部争取到最大使用空间。“相比传统布局,这种设计节约了15%的道路用地。”刘飞说。
![]()
鲁北智能冷链储运中心项目改造前后实景图
目前,1号库、2号库、7号自动化冷库以及12号分拨中心已建设完成,于2024年4月投入试运营。已有31家食品及商贸企业入驻,有效缓解了当地肉食加工企业及其他农产品的仓储问题。
“我们正在建设3号冷库和4号变温库,主体结构及保温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制冷设备安装。”刘飞指着施工进度表说,“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储藏10万吨冷冻产品,将成为鲁北地区最大的智能冷链储运中心。”
创新运营,智慧赋能
两个项目的成功,不仅在于物理空间的改造,更在于运营模式的创新。
在黄河智谷产业园,园区除建设标准化厂房外,还布局了综合服务楼、工业邻里中心、展示中心、企业总部中心等配套设施。开放式办公区域、生态空中花园、立体绿化系统,结合光伏+地热+储能等“绿能”方式,打造绿色低碳智慧产业园区。
而在冷链储运中心,智慧化运营已经初见成效。“我们依托京东物流赋能园区发展,引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库存实时监控,订单智能调度。”刘飞演示着智能管理平台,“这套系统能提升30%的运营效率。”
更令人期待的是其产业链延伸规划。“我们将重点瞄准预制菜、高端肉类、进口生鲜等领域,联合国内知名集采服务企业,建设智慧供应链采集配中心。”刘飞说,园区正在为入驻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帮助打造线上爆款产品,打通c端市场,形成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销售链。
土地“含金量”的蜕变
这些项目的蜕变,是博兴县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生动缩影。
博兴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副主任戴峰介绍,通过建立建设项目批前审查联席会议制度,对所有新上项目严格按照节约集约用地新标准进行审查,以控制指标制约用地规模,以标准厂房引导集约利用,以竣工验收强化合同履约。
数据见证成效:近年来,全县盘活近6000亩低效闲置土地,完成标准地供应3400亩,建成标准厂房67万平方米。在博兴,土地供应率提升1.5%,已供应土地闲置率下降9.46%,土地供应使用存量土地率达7.44%。
数字背后,是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从“项目找地”到“地等项目”,从“规模扩张”到“效率提升”,博兴用实践探索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