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持续东扩施压,俄乌冲突陷入胶着,西方制裁层层加码,俄罗斯当下的处境不算轻松。
一边是普京在中俄党际交流会上发贺信,强调两国协作对世界多极化的重要性;一边是外界热议中俄是否会缔结同盟,朝鲜因派兵助俄作战被传是俄核心盟友。
但让人意外的是,俄罗斯早已明确了真正的“盟友”,中国没在其列,连出兵相助的朝鲜也未被纳入,答案其实早就被拉夫罗夫说透了。
![]()
中俄的密切互动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第十一届中俄党际交流会召开期间,普京的贺信更是让这份关系成为热议话题。
普京在信中明确提到,莫斯科与北京在国际事务中的紧密协作,能推动构建更公平的国际秩序,也能助力世界多极化发展。
两国政党间的对话从中央延伸到地方,定期交流治党治国经验,还一起推进各类社会政治倡议,互动频率和深度都在不断提升。
![]()
但不管外界怎么炒作“中俄结盟”,双方始终坚守着“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
拉夫罗夫近期接受采访时也再次强调,中俄之间不存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这种平等合作的基调从未改变。
就在2025年11月初,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顺利举行,期间还同步召开了人文合作、投资合作等多个配套会议,形成了全方位的合作推进机制。
最值得关注的是,两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已经进入“安全、发展、治理”三维推进的新阶段。
![]()
2025年10月13日,从宁波舟山港出发的“伊斯坦布尔桥”号货轮,装载着超1000标准箱集装箱,经北极航道航行约20天后,成功抵达英国弗利克斯托港,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正式通航。
这条航线的开通,是中俄在航运安全、极地技术突破等方面深度合作的成果,也让双方“结伴不结盟”的务实合作模式更加具象。
中国持续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俄罗斯则在国际场合支持中国的正当主张,这种不搞军事捆绑的合作,反而让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
那么被外界视为“俄亲密伙伴”的朝鲜,为何没能成为俄罗斯的盟友?
2025年4月,朝中社证实,朝鲜武装力量部队根据朝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参加了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的收复作战,为击溃当地乌军提供了重要帮助。
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在向普京汇报时,也明确提到了朝鲜军人的贡献,而俄罗斯则向朝鲜输送了石油、粮食以及防空导弹技术。
但即便有这样的军事互助行动,俄罗斯官方从未承认两国是军事同盟。
双方的合作更像是各取所需的务实配合,朝鲜能提供战场急需的人力和弹药,俄罗斯则能回馈资源和技术支持,这种合作并未涉及共同防御、军事共进退的同盟核心义务,俄罗斯显然不愿被半岛问题过度捆绑。
其实俄罗斯的核心盟友,拉夫罗夫在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时已经说得很明白:陆军、海军和空天军。
这个源自沙皇时代的传统表述,在当下被赋予了更现实的意义。
俄乌冲突爆发后,集安组织作为俄罗斯的地区安全同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2020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发生纳卡冲突时,亚美尼亚曾希望集安组织依据条约提供保护,但俄方认为冲突未发生在亚美尼亚境内,未启动集体防卫机制。
即便在2025年初哈萨克斯坦发生骚乱时,集安组织派出了2500名维和部队提供支持,但这种支持也仅限于保护战略设施、协助维稳,且明确表示是暂时行动,不会介入内部事务。
这些情况都说明,即便是集安组织内的“老伙伴”,也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进退”。
反观俄罗斯的三军力量,在俄乌冲突中成为了国家主权和安全的终极保障。
面对美西方持续的武器输送和制裁压力,俄罗斯凭借强大的军事底蕴扛住了冲击,也让欧洲不少国家陷入武器库见底、能源供应紧张的困境。
拉夫罗夫还补充提到,俄罗斯的武器出口企业也是地缘政治层面的“盟友”,这一表述也凸显了军工产业对俄罗斯的战略意义。
![]()
国际关系中,实力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
中俄“结伴不结盟”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俄朝的务实合作则是特定背景下的相互助力。
拉夫罗夫的表态恰恰说明,大国立足终究要靠自己。
这种尊重彼此、务实合作的模式,不仅让各国保持了外交自主,也为多极化世界注入了稳定性,这正是当下国际社会最需要的发展态势。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