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7月,底特律宣布破产。这座曾经拥有185万人口的汽车帝国,最后只剩70万人,市中心大片街区变得荒无人烟。而它坐拥的,是让全球都眼红的五大湖资源。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底特律卡在休伦湖和伊利湖之间,扼守五大湖水运咽喉。这位置要是在中国,妥妥的超一线城市。你看苏州、无锡,哪一个不是依靠太湖发展起来的?可底特律,守着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硬是把自己玩破产了。
这么好的牌,到底怎么打烂的?
![]()
别急着说什么美国衰落,产业转移这种正确的废话。咱们先看看这座城市巅峰时期有多牛逼。
1950年代,底特律的人口达到185万,是当时美国排第四的大城市,处在纽约、芝加哥和费城之后,用现在的说法,那时候的底特律就好像深圳的制造业加上硅谷的创新。
流水线生产就是在这儿发明的,它让汽车从富人的玩具变成了普通人的代步工具。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总部都这里。毫不夸张地说,全城超半数的人,都靠汽车产业糊口。
那会儿底特律的人走路都带风,人均收入全美第一,工厂三班倒都招不来人。
可这么一个地理位置顶配、科技树点满的超级都市,到底怎么就崩了?
![]()
第一刀:1967年种族骚乱,白人大逃亡。
1967年7月23日凌晨,警察突袭查封了一家“非法”黑人酒吧,逮捕了82名黑人。这一下捅了马蜂窝,积压已久的种族矛盾彻底爆发。
骚乱持续了5天,43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超过7000人被捕,2000多座建筑被毁,总统都派军队进城镇压了。
骚乱平息后,真正的灾难才开始。有钱的白人疯狂逃离市中心,跑到郊区盖新房。市中心空了,税收少了,公共服务跟不上了,更多人跑了。这就是死亡螺旋的开始。
第二刀:产业单一,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
底特律有个致命问题,太依赖汽车产业。
1980年代开始,日本汽车杀进美国市场,美国汽车的市场份被额持续挤占。
底特律的汽车厂怎么办?往外搬呗。先是搬到密歇根州的郊外,人工比较便宜,后来干脆搬到墨西哥,成本更低。每搬一次,底特律的工人就少一批。
工厂关了,工人失业了,消费降了,商店倒闭了,更多人跑了。螺旋继续加速。
![]()
第三刀:工会太强势,资本家直接跑路。
美国汽车工人工会,那是出了名的硬。工人福利好到什么程度?退休金、医疗保险、各种补贴,企业成本高得吓人。
资本家一盘算,还不如去南方开新厂,或者直接搬到中国、墨西哥。结果就是工会闹得越凶,资本家跑得越快,工人守住了高福利,却守不住饭碗。
人口从原来185万降到了70万,大片街道的水电道路没人维护,逐渐成了一座鬼城。
最后一刀:2008金融危机给了致命一击。
金融危机之后,通用汽车等美国汽车巨头陆续破产,跟它们财政高度绑定的底特律,政府自然也就撑不住了。
2013年7月18日,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负债185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城市破产案。曾经的汽车之都,彻底凉了。
![]()
那么底特律是不是彻底凉透了?还真不是。破产反而成了它的解药。
2013年的破产重组,把几百亿的烂账一笔抹除,底特律得以轻松上阵。最新消息称,底特律正在经历复兴浪潮,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外资涌入,人口开始回升。市中心有了新的投资,废弃的工厂成了创业孵化器。
更魔幻的是,这座城市现在被撕裂成了两个世界。市中心有了新投资,机场干净得接连3年被评为全美最佳,可城里的犯罪率仍是全美前三,大片荒废街区像鬼城。
所以说,地理位置再好,也架不住连环暴击。种族撕裂、产业单一、工会僵化、金融危机,任何一刀都能让城市受伤,四刀一起捅下来,神仙也救不了。
至于它能不能真正涅槃重生?走着瞧吧。
声明:本文内容均经过严谨考证,少部分素材由AI工具辅助核实。文章旨在传递正能量,无低俗和不良引导。
参考信源:华声在线-底特律如何沦为美国“最悲惨城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