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4 日清晨,上海黄浦江畔的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被一层薄薄的晨雾笼罩,江面微风轻拂,却掩盖不住即将沸腾的热度。上午 8 时 30 分,随着三声长笛划破长空,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 076 型两栖攻击舰首舰 “四川舰” 挂满旗,舰艏的五星红旗在晨光中猎猎作响。舰桥之上,海军官兵身着白色常服整齐列队,眼神坚毅。
![]()
码头岸边,科研人员、建造工人代表挥舞着国旗,为这艘凝聚着中国舰船工业智慧的巨舰送行。9 时整,牵引缆绳缓缓收起,五艘大功率拖船协同发力,将满载排水量 4 万余吨的四川舰平稳拖离码头,朝着预定海域驶去,标志着这艘全球首艘搭载电磁弹射技术的两栖攻击舰,正式开启了首次航行试验。这一刻,黄浦江两岸掌声雷动,江面船只鸣笛致敬,见证着中国海军装备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
![]()
作为海军新一代两栖攻击舰,四川舰舷号 51,自 2024 年 12 月 27 日下水以来,就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此次海试并非一蹴而就的成果,而是无数科研工作者、造船工人和海军官兵并肩作战的结晶。在沪东中华造船厂的船坞中,我们曾见证过它从一块块钢板到完整舰体的蜕变:模块化建造工艺让船体分段精准对接,巨型起重机将数十吨重的上层建筑稳稳吊装到位,上万名建设者轮班奋战,用 “中国速度” 刷新着世界舰船建造的纪录。
![]()
从下水到海试仅用约 11 个月时间,较国际同类舰艇 18-24 个月的舾装与调试周期缩短近三分之一,这样的效率背后,是我国船舶工业在模块化建造、数字化调试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更是 “中国制造 2025” 战略在高端装备领域的生动实践。
![]()
此次首次海试,核心任务聚焦于动力、电力等基础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验证。据现场技术负责人介绍,四川舰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综合电力系统,该系统将传统动力系统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不仅能为舰上各类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还能根据不同工况智能分配动力,大幅提升燃料效率和航行机动性。
![]()
在海试过程中,试验团队将对主机启动、航行控制、电力负荷调节等关键科目进行反复测试,通过遍布全舰的传感器收集实时数据,为后续优化改进提供科学依据。“虽然此次海试暂不涉及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的实战测试,但基础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后续所有作战功能实现的前提,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该负责人的话语中透着严谨与自信。
![]()
四川舰最引人瞩目的亮点,无疑是其创新应用的电磁弹射和阻拦技术,这一突破让它成为全球首艘搭载该技术的两栖攻击舰,彻底改写了两栖攻击舰的发展格局。传统两栖攻击舰大多依赖垂直起降战机或直升机执行任务,受限于起飞方式,战机的载弹量、航程和作战半径都受到极大限制,而四川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则彻底打破了这一桎梏。
![]()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电磁弹射系统弹射轨道长度约 130 米,与福建舰规格保持一致,最大弹射重量可达 30 吨级,既能适配歼 - 35 隐形舰载机、歼 - 15T 重型舰载机,让这些固定翼战机实现 “满油满弹” 起飞,大幅提升作战效能,也能兼容攻击 - 11 隐身无人机、直 - 20 通用直升机等各类装备,形成多元化的作战体系。
![]()
更值得关注的是,四川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它全球首创在常规动力舰船上采用 “中压直流 + 超级电容” 的脉冲供电方案,解决了常规动力舰艇难以满足电磁弹射高能耗需求的世界性难题。相比美国同类技术采用的中压交流系统,我国的中压直流系统能量密度更高、运行效率更优,供电稳定性也更强,单波次弹射准备时间仅需 45 秒,能量利用率高达 60%,是传统蒸汽弹射的数倍之多。同时,该系统弹射时加速度更加恒定,能有效降低对飞机结构的损伤,延长舰载机的使用寿命。军事专家分析指出,电磁弹射技术在两栖攻击舰上的应用,意味着我国在舰艇综合电力系统、电磁发射技术等领域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一突破不仅提升了单舰作战能力,更推动了全球两栖作战装备的技术革命。
![]()
除了核心的电磁弹射系统,四川舰的舰体设计也处处体现着实战化思维和创新理念。该舰全长 263 米、宽 43 米,采用了双舰岛式上层建筑设计,这在我国两栖攻击舰中尚属首次。双舰岛设计将航海指挥与航空指挥功能进行分离,前舰岛主要负责舰艇航行控制、通信导航等任务,后舰岛则专注于舰载机调度、航空保障等工作,避免了单一舰岛带来的功能冲突,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同时,双舰岛设计还能减少舰岛对飞行甲板的占用面积,配合全纵通飞行甲板,让四川舰拥有了更为充足的舰载机起降和调度空间。据了解,该舰飞行甲板设有多个起降点,可同时保障多架直升机或固定翼战机的起降作业,再加上舰艉的坞舱设计,能够搭载两栖装甲车、气垫登陆艇等装备,形成 “空海一体” 的投送能力。
![]()
在舰载装备搭载方面,四川舰展现出了强大的兼容性和灵活性。作为一艘 4 万余吨级的两栖攻击舰,它不仅能搭载一个完整的两栖作战营兵力,实现平面登陆、机降和空降的三栖攻击作战,还能根据任务需求灵活调整装备配置。在制空作战模式下,可重点搭载歼 - 35 隐形舰载机和预警直升机,形成区域防空和制空能力;在对海突击模式下,可搭配歼 - 15T 重型舰载机和反舰无人机,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在两栖登陆模式下,则能快速投送两栖装甲车、气垫登陆艇和登陆兵力,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掩护和后勤保障。这种多任务适配能力,让四川舰成为海军远海作战体系中的 “多面手”,能够适应不同战场环境下的多样化任务需求。
![]()
四川舰的首次海试,不仅是一艘新型舰艇的出海测试,更承载着中国海军远海作战能力提升的战略使命。从战略层面来看,四川舰的入列将大幅提升我国两栖作战能力。传统两栖作战中,登陆部队往往面临着火力支援不足、投送方式单一等问题,而四川舰凭借其搭载的固定翼战机、直升机和两栖装备,能够构建起 “空中掩护 - 立体投送 - 火力打击” 的完整作战链条。舰载机可为登陆部队提供实时的空中火力支援,压制敌方岸防火力;气垫登陆艇和两栖装甲车则能快速抢滩登陆,建立登陆场;直升机可实施垂直机降,穿插迂回至敌方后方,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这种立体登陆作战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两栖作战的形态,大幅提升我国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
![]()
在远海作战体系中,四川舰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近年来,我国海军远海任务日益增多,航母编队、两栖打击群等远海作战力量的建设不断推进。四川舰凭借其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既能与 055 型万吨驱逐舰、052D 型导弹驱逐舰等舰艇组成两栖打击群,执行远海两栖作战、人道主义救援、海外利益维护等任务,也能与福建舰航母协同作战,形成 “航母 + 两栖攻击舰” 的远海作战编组。在这种编组模式下,福建舰可重点承担制空、制海等核心作战任务,搭载的歼 - 35、歼 - 15 等舰载机构建远海空中防御圈;而四川舰则可专注于无人机作战、两栖投送和近程火力支援,形成梯次配置、优势互补的作战体系。这种协同作战能力,将大幅提升我国海军的远海打击能力和海域持续控制能力,为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坚实保障。
![]()
从全球视角来看,四川舰的技术突破树立了两栖攻击舰发展的新标杆。长期以来,两栖攻击舰的发展一直被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主导,其技术路线和作战理念相对固化。而四川舰的出现,以电磁弹射技术为核心,打破了传统两栖攻击舰的发展模式,为全球两栖攻击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的成功研发,不仅彰显了我国在舰艇设计、动力系统、电磁技术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体现了我国船舶工业从 “跟跑” 到 “并跑” 再到 “领跑” 的转变。军事专家指出,四川舰的技术水平至少领先全球同类舰艇 10 年以上,它的出现将推动全球两栖攻击舰进入 “电磁弹射时代”,改变未来海战的规则和形态。
![]()
四川舰的顺利海试,背后是我国船舶工业数十年的积累与沉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船舶工业从修修补补起步,历经仿制、自主研发、创新突破等多个阶段,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国。如今,我国已具备自主设计建造航母、驱逐舰、两栖攻击舰等各类先进舰艇的能力,形成了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在四川舰的研发过程中,全国上百家科研单位、数千家配套企业协同攻关,突破了电磁弹射、综合电力、模块化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申请了数百项专利。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应用于四川舰,还将向民用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辐射,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
在四川舰的建造过程中,无数科研工作者和造船工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为了攻克电磁弹射系统的供电难题,研发团队连续数月奋战在实验室,反复进行仿真测试和原型验证;为了确保舰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工程师们对每一个焊缝、每一块钢板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测;为了赶工期、保质量,造船工人们放弃了节假日,24 小时轮班作业,用双手铸就了这艘国之重器。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建设者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诠释了 “大国工匠” 的精神内涵,为我国海军装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随着四川舰缓缓驶向试验海域,我国海军的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次首次海试虽然只是四川舰形成战斗力的第一步,但它标志着我国两栖攻击舰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后续,四川舰还将进行一系列的海试科目,包括电磁弹射系统测试、舰载机起降试验、作战系统联调等,逐步完善各项性能指标,最终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届时,我国海军将拥有更加强大的远海作战能力和两栖作战能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
站在黄浦江畔,望着四川舰远去的背影,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从甲午海战的屈辱到如今航母编队驰骋大洋,从只能修造小吨位船舶到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两栖攻击舰,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四川舰的首次海试,不仅是一艘舰艇的出海,更是一个民族的自信与担当。它向世界宣告,中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建造先进海军装备的能力,中国海军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和领土完整。
![]()
惊涛骇浪从容渡,雄关漫道勇毅行。四川舰的首次海试,是我国海军装备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也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未来的征程中,相信我国海军将不断涌现出更多的国之重器,驰骋在更广阔的海洋,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四川舰早日完成海试,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在蓝色海洋上书写属于中国海军的辉煌篇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