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076型“四川舰(舷号51)”已经完成首航了!据《直新闻》等媒体11月16日播报的来自“人民海军”的消息,当日下午5时许,海军四川舰完成了为期3天的首次航行试验任务,已顺利返回船厂码头。试航期间,对四川舰动力、电力等系统设备进行了一系列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
![]()
四川舰是于11月14日从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出发首次海试的,它有130米电磁弹射轨道、3道拦阻索、有大型舷侧升降机,而且是双舰岛。
![]()
四川舰被称之为我国076型两栖攻击舰的首舰,然而它独特的双舰岛设计、甲板上的电磁弹射器与拦阻索系统,也引发外界对“两栖攻击舰”定位的质疑。
![]()
2025年11月15日,央视军事栏目援引专家观点明确指出,四川舰的电磁弹射器长度与福建舰完全一致,且配备三条电磁阻拦锁,降落跑道长度甚至超过福建舰,“可兼容歼-35舰载机”。
![]()
另有军事大V进一步披露,该舰能以“全无人机模式”搭载攻击-11、攻击-21,也可满载24架歼-35与电磁弹射无人机协同作战,甚至具备“单枪匹马实施超远程精准空袭”的能力。
![]()
这些信息与官方“两栖攻击舰”的初始定位并不相同。在全世界现役两栖攻击舰中,无论是美国“美国”级、法国“西北风”级,还是我国此前的075型,均无电磁弹射与阻拦索配置,更无法兼容重型固定翼舰载机。
所以,四川舰的技术特征,显然突破了传统两栖攻击舰的范畴,也让“新式航母”的称呼有了坚实的信源支撑。
![]()
现实解析:从技术特征看四川舰的“航母属性”
一,核心装备:电磁弹射与阻拦索,定义“航母级”航空能力
传统两栖攻击舰的核心航空支持装备,仅为直升机起降甲板与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如F-35B)的简易保障设施,无需复杂的弹射与阻拦系统——因为其设计核心是“两栖投送”,而非“舰载机作战”。但四川舰完全打破这一惯例:
- 电磁弹射器:根据央视军事与观察者网专栏披露,其弹射器长度与福建舰(我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相,可提供足够的弹射动能,满足歼-35(最大起飞重量约30吨)、歼-15T(重型舰载机)的满油满弹起飞需求,这是两栖攻击舰绝无仅有的能力。美国“美国”级即便搭载F-35B,也只能依赖战机自身动力短距起飞,而且F-35B是垂直起降型战斗机,其机身设计由于考虑到垂直起降功能而使得油箱变小,所以这款战斗机的载弹量与航程大幅受限。
![]()
但是四川舰上的歼-35就不一样了,因为它使用了和福建舰一样的电磁弹射器,那就说明它也能像福建舰那样可以将“满油满弹”状态的歼-35弹射起飞,这样一来歼-35舰载机的航程、作战半径和载弹量都将大幅度超过F-35B,具有和航母舰载机一样的打击性能。
![]()
- 阻拦索:三条阻拦索的配置,意味着四川舰能高效回收固定翼舰载机——歼-35降落时需借助阻拦索强制减速,而传统两栖攻击舰根本无需这一设计。
![]()
更关键的是,其降落跑道长度超过福建舰,进一步提升了舰载机回收的安全性与效率,完全符合航母的甲板运作逻辑。
二,舰载机体系:从“辅助投送”到“完整作战”,覆盖航母核心功能
判断一艘舰艇是否为航母,舰载机配置是核心指标——航母需具备“制空、制海、对陆打击”的完整舰载机体系,而两栖攻击舰仅需“运输、支援”类直升机或简易固定翼战机。四川舰在这一维度,已完全具备航母特征:
- 兼容标准航母舰载机:央视军事专家明确表示,“福建舰上能弹射的,四川舰都能弹射”。这意味着除歼-35、歼-15T外,未来空警-600舰载预警机、舰载电子战飞机等“航母专属机型”,均可能在四川舰上部署。
![]()
有军事专家提到,其满载模式下可搭载24架歼-35,这一数量已接近法国“戴高乐”号航母(约28架固定翼舰载机),而两栖攻击舰通常只会搭载直升机,且数量要少得多,即便是可以搭载垂直起降型F35B战斗机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只不过最多搭载16架。
![]()
- 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四川舰同时保留了两栖攻击舰的“无人机优势”,可搭载攻击-11(隐身无人攻击机)、攻击-21(低空支援无人机),形成“有人机(歼-35)指挥无人机”的协同作战模式——这正是现代航母的发展方向。
![]()
例如,攻击-21可前出执行低空火力压制,为歼-35扫清空中威胁;攻击-11则可深入敌腹地实施精准打击,而传统两栖攻击舰的无人机仅能承担侦察、轻火力支援任务,无法形成如此复杂的作战体系。
三,舰体设计:机库、升降机与空间布局,服务“舰载机作战”
航母与两栖攻击舰的内部设计逻辑截然不同:前者以“舰载机保障”为核心,后者以“两栖装备投送”为核心(如大型坞舱、登陆艇存放空间)。四川舰虽保留了坞舱(符合两栖攻击舰的初始定位),但内部空间布局已大幅向“航母属性”倾斜:
- 专用机库与升降机:观察者网等媒体文章均提到,四川舰配备舰载机专用升降机与大型机库——升降机负责将舰载机从机库转运至甲板,机库则可存放多架歼-35与无人机,这是两栖攻击舰的“简易机库”无法比拟的。
![]()
传统两栖攻击舰的机库多为“临时改造空间”,仅能容纳直升机,无法满足固定翼舰载机的维护与存放需求。
![]()
- 空间分配倾向:尽管保留坞舱,但四川舰的甲板面积与内部空间,明显优先服务于航空作业——全纵通飞行甲板(长度约257米,宽度约32米)可同时进行弹射起飞与阻拦回收作业,而传统两栖攻击舰的甲板仅能满足直升机的分散起降。这种布局设计,本质是“航母作战需求”与“两栖投送需求”的平衡,也让其成为“既能投送兵力,又能打舰载机”的特殊舰型。
![]()
定位争议:为何官方称“两栖攻击舰”?——需求与现实的平衡
- 作战定位与需求的合理分配。尽管四川舰具备强烈的航母属性,但官方仍将其定义为“两栖攻击舰”,核心原因或在于“作战需求导向”与“舰队定位分工”:大家都知道航母是“远洋作战核心”,其部署具有强烈的战略威慑意义;而两栖攻击舰的军事敏感度更低,更适合执行岛礁争夺、人道主义救援、海外撤侨等任务。
![]()
四川舰保留坞舱,可一次性投送一支重装合成部队,既能在“夺岛登陆”中发挥核心作用,也能在低烈度任务中避免过度刺激局势,是“灵活的战略工具”。
- 弥补航母数量缺口:当前我国现役航母仅3艘(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远无法满足远洋部署需求。四川舰以“两栖攻击舰”之名,承担部分“轻型航母”的职能——在大洋决战中,可分摊航母的远程空中巡逻、海洋监视任务;若航母受损,其还能作为“备降平台”回收剩余舰载机,形成“次等主力”的补充作用。这种定位,既避免了“航母数量不足”的短板,也降低了单一航母的作战压力。
![]()
- 技术探索与成本控制:四川舰是我国首艘全燃动力大型平甲板军用船只(观察者网专栏),其电磁弹射、阻拦系统等技术,本质是“航母技术下放”的探索。以“两栖攻击舰”为定位进行研发,可降低技术风险——若直接研发轻型航母,需面对更复杂的系统整合压力;而基于两栖攻击舰平台改造,既能验证核心技术,又能控制建造成本,为后续中型航母(如传闻中的077型)积累经验。
四川舰既是“新式航母”,更是“多功能舰型的突破”
从技术特征看,四川舰具备电磁弹射、阻拦索、标准航母舰载机体系等“航母核心属性”,完全有资格被称为“新式航母”——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轻型航母”(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也不是单纯的“两栖攻击舰”,而是融合了“航母作战能力”与“两栖投送能力”的新型舰种。这也说明它比航母的功能更多。
两栖攻击舰定义是可搭载直升机、气垫船、固定翼飞机等装备,实施垂直或平面登陆作战的舰艇。其作战定位或者说主要任务是通过空中和水面力量,在敌方沿海地区投送登陆部队及武器装备,突破海岸线防御。也就是说它可以支持海洋和陆地两栖作战,这些功能四川舰当然也都是具备的,但它的对海对空作战能力已经上升到航母的水平了。
![]()
目前官方称076型四川舰为“两栖攻击舰”,是基于战略需求的理性定位;而外界称其“新式航母”,也是对其技术突破的客观认可,同时也说明了它已经在两栖攻击舰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升级,或者说质的转变,成为既能远洋作战,又能登陆作战的新式舰艇。
这种“双重属性”,恰恰体现了我国海军“按需设计”的发展思路——在远洋作战中,它是“补充航母战力的准航母”;在两栖任务中,它是“高效投送的两栖核心”,在东海和南海如果出现岛屿争端,四川舰可以说是最合适出动的武备,因为它可以派舰载战斗机或者舰载无人机进行空战或者前去轰炸,然后再去投放一个重装合成部队,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随着我国海军远洋需求的提升与技术的进步,四川舰的设计理念或许会成为未来舰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不再严格区分“航母”与“两栖攻击舰”的界限,而是以“任务需求”为核心,打造“一舰多能”的多功能舰艇。从这个角度看,四川舰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弹歼-35”,更在于它打破了传统舰型的定义,为我国海军走向深蓝提供了更灵活、更高效的选择。
消息来源:《央视新闻》11月16日报道《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