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点评#前段时间在我写青岛俞书记执政历程的时候,有很多人给我私信,他们说你为什么不写刘鹏书记?而在那个时期,我对刘鹏书记的了解很少,对这一位老人也没有太多的概念,当时也没太在意。因为在他执政的那个时期,由于咱年龄太小,还没到关心国家政治大事的时候,所以一直没有谈这位老人,确实有一点遗憾。这段时间由于我在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穿行,对各地状况进行更深入的细致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当时执政者对当时的贡献,因为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努力,也不是靠哪一个人的功绩能够彻底改变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那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叠加,一座城市的辉煌背后有着太多太多的原因,但是城市的“一把手”极其重要,因为在不同阶段对城市的支撑力不一样,不同的时期对城市发展重点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当把不同城市发展的知识串联在一起的时候,刘鹏书记执政青岛历程又进入了我的视野,也勾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因为学习无处不在。
![]()
当我翻阅青岛80年代经济发展的一些脉络时,通过几个方面能看出城市的不断变化,一个就是对于整个城市规划的制定,比如说,当时的青岛经济开发区,在青黄不接的情况之下,为什么偏偏把经济开发区设在黄岛,这都体现了那代人的眼光,如今回头再看,其实更能体现那些人的水平。然后就是对于招商引资的政策,在那种情况之下,如何吸引更多外资和内资,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申请建设各种生产线。当时青岛的轻工业比较发达,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制造能力,也就是说青岛计划引进电视机生产线和冰箱生产线,而在这些大的政策制定以及招商引资方面,刘鹏书记的眼光很超前,对于很多重大投资问题也很精准,所以我们看到了当时的青岛老字号在全国的影响力。那时在不同行业涌现出了特别多的知名品牌,当然今天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五朵金花,但在不同时期,五朵金花略有不同。在刘鹏书记那个时期五朵金花特指的是青岛的家电业。一个是青岛牌彩电、一个是琴岛利勃海尔、一个是洗衣机、一个照相机,还有一个空调器。当年非常的火,因为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家庭必备产品,所以极大增强了青岛的品牌知名度,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青岛制造的水平。
对于当时的青岛来讲起点都很高,因为青岛电视机厂引进了松下的核心技术和生产线,所以那个时期的青岛牌彩电特别抢手,我记得当年我外公的第一部彩电就是青岛牌,当年我问他为什么不买来松下,因为当时我们家的电视是松下,当时就对我说,这台电视机虽然品牌是青岛,但是里边的主要部件基本都是日本进口,的确第一批青岛牌彩电的显像管质量很好,虽然这家企业原来只是生产收音机,也是当年的无线电二厂,但是后来转型电视还是非常成功,后来电视机厂又不断地优化改革,也就慢慢有了海信集团,后来的周厚健也成为风云人物。而电冰箱厂从德国引进了利波海尔,以后也就逐步发展就有了海尔电冰箱厂,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张瑞敏走到了前台,后来也就有了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洗衣机引用了日本夏普技术,空调选择了日本三洋,而电冰柜与意大利得贝合作,由于这些当时特别先进的技术落户青岛,开始在高起点项目上稳步推进,于是快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生产格局。那个时期的家电产品供不应求,因此青岛工业产品进入了一个特强势的阶段。也就是青岛制造的家用电器产品基本满足了当地老百姓的需求,然后再配上自行车和缝纫机,再加一个钟表,基本每个家庭的标准配备也就全套了。在那个时期青岛出现了很多金字招牌,这些产品可以与当时特别强大的上海,天津并驾齐驱,也让青岛制造家喻户晓,这些都为后来俞书记打造品牌之都奠定了基础,想想那时期的青岛发展接力赛令人感慨。
当然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品牌背后的故事,也能感受到在刘鹏书记的带领下那一代青岛干部为青岛未来腾飞所埋下的种子,不得不说翻看了资料之后明白了,对青岛这些工业品牌也更加了解,于是也掌握了这些变化的过程,在内心里有了无限感慨,更明白了80年代到90年代青岛发展腾飞的这段历程,这是一段特别快的发展周期,当然2000之后又迎来了一波,然后就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又迎来了一次大发展,才让我们看到了如今大美青岛在中国北方的强势地位。
通过翻看刘鹏书记在不同项目上的思维判断,以及今天所呈现的结果,也慢慢了解了刘鹏书记当时对于青岛的贡献,而在那个时期有着无比清晰的头脑,也有着极强的行动力,为青岛挣来了很多的好项目,所以在这一点上也能感受到刘鹏书记的魄力,不仅仅是对于企业的影响和经济新区的影响,就是他在任的时候对于青岛大学的建立也是影响非常之大,因为在那个时期,除了济南,烟台也非常强大,所以在那个时期青岛逐渐快速崛起,不断超越每一个竞争对手。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得不感谢当时担任副总理的谷牧,由于他是老烟台人,而且也参与了解放后上海的建设,也是当年闻名上海的胶东四才子之一,有了副总理的支持,显然也给当时的青岛带来了一种加速度。所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也不能少,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越了解那段发展历程就越感谢刘鹏书记那一代人,想事、干事、成事。那一届领导的团结一致铸就了青岛城市发展基础架构,后来俞书记是在这种层面上发扬光大了,不仅进一步拓展了大青岛意识,而且坚定打造品牌之都,让更多人对青岛发展刮目相看。
对于早期青岛能获得那么多的资源,显然离不开一些城市领导者的智慧,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每个城市都存在很大竞争,有些项目放到了这个城市,可能另一个城市就没机会了。不像今天每个城市都能获得更多上游资源,城市之间也能同时上一些类似项目,显然在那个时期具有很大独特性,回看80年代的青岛,感受那个时期的青岛变化,不得不说对刘鹏书记的贡献越来越敬佩,也越来越发自内心感谢这一位老人。比如说,当年青岛特别缺水,所以也就有了引黄济青工程,而这个工程在当时全国闻名,我记得当年考试的时候还能涉及到有关内容,这也是建国后山东省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而且横跨14个市县,到1989年通水,满足了青岛市民的用水需求,这也是当时一个特别重要的民生项目。如果你了解了当时的莱西与平度划到青岛的原因,也就明白了当时刘鹏书记的良苦用心,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青岛的执政者做出了特别大的努力,但同时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支持,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山东省已经做好了发展“大青岛”的战略方针,这就是政策资源的优势。
同时对当时前弯港的扩建工程也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而在那个时期之后,青岛港口地位也就越来越高了,所以说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投资会直接改变一个城市的命运,特别是对于青岛这样的城市来讲,所以通过这些亮点能展现出当时刘鹏书记的一些所作所为,当然今天这位老人早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执政成果还是被很多人所津津乐道,特别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老青岛人。1984-1989执政青岛,当时也是山东省委常委,2014年11月6日刘鹏书记在济南逝世,享年91岁,所以说这一生也是特别光辉的一生,特别是对青岛发展的影响,必将载入史册,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也不会忘记,他对于青岛的贡献留下了深刻记忆,也注定会被更多人在点点滴滴中口碑传播!#数字内容生产者##活着就是为了摆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