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影响STEM参与的因素及有效干预策略》(Factors influencing STEM participation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报告。报告旨在为欧盟实现到2030年将高等教育中STEM学生比例从2022年的27.1%提升至32%的宏伟目标提供证据支持。报告综合了全球范围内的严谨研究,特别聚焦于欧盟情境,为政策制定者指明了方向。
报告开篇即指出,STEM日益被认为是欧盟经济竞争力、创新和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一支强大的STEM人才队伍对于应对包括劳动力短缺、技能差距、实现欧洲绿色协议目标以及促进数字化转型在内的关键社会挑战至关重要。因此,对STEM教育和职业的投资对于确保欧盟在21世纪的未来繁荣和全球领导地位至关重要。
为此,报告从影响STEM职业选择的因素、提高参与STEM的干预措施评估、对欧盟的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概括如下。
一、影响STEM职业选择的因素
报告基于159项研究成果,认为影响STEM职业的选择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类::早期影响、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高等教育经历。
![]()
证据表明,学生的决定是由在其发展过程中累积起作用的多种因素共同塑造的。早期影响构成了STEM参与的基石,其中支持性的家庭环境、父母对STEM科目实用性的信念,以及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高质量的STEM学习体验至关重要。
![]()
随着学生成长,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学生的选择强烈地受到其自我效能感、对STEM的内在兴趣、以及是否能够建立起一个“STEM身份”并感知到未来在该领域归属感的影响。报告特别指出,数学焦虑和对STEM领域的刻板印象(如认为其工作性质僵化或缺乏社会关怀)是阻碍潜在学生,尤其是女性学生选择STEM的主要障碍。
![]()
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学习环境的支持度、是否遇到志趣相投的同伴与导师,以及能否接触到可产生共鸣的角色榜样(例如女性教授),都将持续影响学生的专业坚持与最终的成功。
二、提升STEM参与度的有效干预措施
针对提高STEM参与度的各类干预措施,报告主要从针对个人和家庭的干预、课程与教学法的调整、以及系统性杠杆(如高等教育资助模式和职业教育通向高等教育的路径)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特别强调了证据强度与成本效益。
![]()
在针对个人和家庭的干预中,报告区分了不同证据基础与成本的策略。一些基于欧盟以外强因果证据且实施成本较低的干预措施显示出巨大潜力,例如通过信息手册或网站向父母阐明数学和科学课程的长期价值与实用性,这类“效用价值干预”被证明能直接影响学生选修更多STEM课程。同样,在宣传和沟通中有意识地将STEM职业描绘为协作性、致力于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工作,也是一种低成本且能有效提升兴趣,特别是对女性学生吸引力的方式。在此类别中,一个被列为高优先级的措施是组织学生短暂接触STEM职业榜样(例如邀请女性科学家进行一小时的课堂访问),该措施不仅得到了来自法国等地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的强因果证据支持,而且其成本被评估为低至中等,具有极佳的推广价值。
在课程与教学法层面,数项已在欧盟境内产生因果证据的干预措施虽然效果明确,但往往需要更高的资源投入。这些“有效但昂贵”的策略包括:在早期教育阶段利用数字工具干预以提升女孩对STEM的信心;通过FabLab等开放工坊开展动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韧性与创造力;以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结构化学习咨询。此外,欧盟的研究也表明,推行将不同学科融会贯通的综合STEM课程,虽然对提升学生态度和技能有积极影响,但同样属于资源密集型改革。报告还审慎地指出,一些在非欧盟地区(如美国)被证明有效的资源密集型模式,例如营造紧密支持的“学习社区”,在引入欧盟多样化的教育环境时,需要进行周密的本地化适配与成本考量。
![]()
此外,报告特别强调,系统性杠杆的运用至关重要。这包括设计能够真实反映STEM领域更高生均成本(通常是人文社科的1.5至2.5倍)的高等教育资助模式,以消除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内在财务障碍;同时,着力打通并从职业教育与培训(VET)通往STEM高等教育的路径,被视为能够战略性拓宽人才库、挖掘潜在生源的重大机遇。报告结论明确指出,若缺乏这些系统性变革的支持,即便再成功的个体层面干预,其整体效果也将是有限的。
三、对欧盟和成员国的政策建议
为实现STEM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报告提出了一个双管齐下的政策框架,其行动建议主要围绕针对个体、家庭及心理社会因素与针对系统及制度因素两个核心维度展开。同时,为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并优化未来投资,报告专章指明了亟需填补的关键证据空白与研究方向。
1.针对个体、家庭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建议
一是积极实施并推广多元化的STEM榜样计划。强有力的因果证据表明,接触与自身经历相符的榜样(如女性教师、成功的学长或行业专业人士)能显著影响学生的选择与坚持。因此,各级政策制定者应积极设计、资助、实施并扩大相关举措,以提高多元化STEM榜样在中学和高等教育阶段各类的可见度,并促进与这些榜样的有效互动。
二是投资于早期且持续干预STEM领域刻板认知的措施。支持开发并推广那些明确强调创造力、协作精神和社会影响力,以消除负面认知与刻板印象的干预项目。这包括借鉴欧盟成功试点经验,投资针对低龄学子的干预措施,旨在早期建立信心并破除偏见。同时支持开发与传播体现STEM多元形象的沉浸式综合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
三是发掘并倡导高成本效益的参与模式。鼓励成员国积极探索和评估那些潜在的低成本、可扩展方案,例如针对学生或家长的信息宣传活动(重点阐述STEM的实用价值),以及结构合理、设计精良的导师与朋辈指导计划。
![]()
2.针对系统及制度因素的建议
一是推动政策学习与系统性改革经验交流。促进成员国之间就高等教育资助模式的有效策略开展结构化对话与同行互鉴,确保这些模式能为高成本、具战略意义的STEM专业提供充分支持;同时就职业教育与STEM高等教育间建立清晰有效衔接路径的改革举措进行经验分享。传播OECD和欧洲大学协会(EUA)等机构在成本导向型资助机制及职教-高等教育衔接领域的最佳实践与分析成果。
二是加强欧盟范围内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以监测和评估系统性表现。作为更好地理解STEM发展路径、瓶颈以及政策在不同背景下影响的前提条件,欧盟及其成员国应投资建立强大且可比较的数据基础设施。这包括支持以下举措:对学生群体进行纵向追踪、获取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详细信息(流动情况与结果),以及按学科标准化收集高等教育经费与成本数据。
三是试点并评估VET至STEM高等教育的衔接机制。鉴于职业教育路径是扩大STEM人才库的关键战略机遇,建议通过专项基金(如"伊拉斯谟+"、"欧洲社会基金+"计划)在有意愿的成员国试点多样化的VET-STEM高等教育衔接模式。这些试点项目应测试具体实施机制,包括定向衔接课程、强化指导体系以及学分认证框架,并强制要求对其在STEM高等教育入学率、学业持续性和成本效益方面的影响进行严格评估。
3.夯实证据基础:未来的关键研究方向
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欧盟在STEM政策领域存在显著证据缺口,阻碍了最优决策。未来研究应优先聚焦于以下三个核心领域:
一是大力推动采用严谨因果推断方法的研究。当前最迫切的需求是资助更多在欧盟多样化的国情下进行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准实验设计的研究。这旨在精确评估各类干预措施(如家长信息宣传、综合课程、榜样项目)的真实因果效应,特别是验证那些在欧盟以外显示出潜力的模式在本地情境下的有效性与可移植性。
二是系统性地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未来评估必须系统性地纳入成本数据收集及其分析。同时,需要开展严谨研究以理解欧盟资助模式中特定要素(如成本权重调整或绩效合同引入)对STEM专业供给质量及最终的学生注册率等机构决策的因果影响。此外,不同职业教育向STEM高等教育过渡的路径模式对提升STEM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有效性,也需要通过包括跨国比较分析在内的稳健评估来验证。
三是加强对学生发展路径的长期追踪研究。为了解影响STEM选择的动态过程与长期因素,亟需投资于跨成员国、具有代表性样本的纵向研究。这类研究应追踪学生从中学、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直至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完整轨迹,以揭示不同教育路径的成果,并识别关键的影响节点。
此外,报告在方法论上建议,未来研究应尽可能采用实验设计(如RCT)或准实验设计(如RDD、DiD、IV),以剥离因果效应并明确干预措施与结果间的关联。同时,研究必须优先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欧盟成员国开展,理想状态下应包含多国比较分析,从而捕捉并理解不同国家文化、社会经济背景及教育体系对影响因素与干预效果的差异化作用。
报告还建议建议将定量严谨性(用于测量效应与建立因果关联)与定性洞察相结合。混合研究方法能更深入揭示效应背后的机制、学生认知以及影响选择与干预有效性的具体情境因素。研究应聚焦测量与政策目标直接相关的成果指标,如特定STEM领域入学率、职业教育向STEM高等教育成功过渡率,以及提升STEM路径多样性的相关度量。
报告特别强调加强研究者与政策制定者的深度协作——最好从研究设计阶段直至成果传播——对确保研究问题契合政策需求、研究发现具备可操作性至关重要。唯有如此,产生的证据基础才能有效支撑欧盟提升STEM参与率的政策制定。
资料来源: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for Education, Youth, Sport and Culture, Polanco-Jimenez, J., & De Witte, K. (2025). Factors influencing STEM participation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https://data.europa.eu/doi/10.2766/4854833
[本文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成果]

本文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国际前沿”课题组成员整理,课题组负责人张永军,编辑刘强,内容仅供参考。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下载该文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