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要中国“垃圾”,好大口气,德财长确认访华,中德该好好谈谈了

0
分享至

本期节目将探讨何谓“精神分裂”,这一现象在近期德国的一系列操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1月13日,德国财长拉尔斯·克林拜尔一边诋毁来自中国的包裹为“垃圾”,一边却在为11月17日开启的访华之行做最后准备。这种行为已然超出简单的双重标准范畴,堪称将傲慢与偏见刻在明处,其拙劣表现也应让整个欧盟深思:究竟该如何与正在崛起的中国打交道。

据彭博社和欧洲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11月13日,欧盟成员国财长召开会议,核心议题是应对以Temu和SHEIN为代表的中国电商平台在欧洲的所谓“野蛮生长”。近年来,这些平台凭借极致性价比迅速席卷欧洲市场,2024年Temu全球下载量高达5.5亿次,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电子商务应用程序,欧洲和美国普通家庭的生活已严重依赖这些来自中国的高性价比商品。



这原本是市场选择的自然结果,却让欧洲本土零售商深感不安。他们纷纷向政府抱怨,并将矛头指向欧盟“最低限度豁免”规则——该规则规定,从非欧盟国家进口的价值低于150欧元的包裹可免征关税。在他们看来,正是这一规则赋予了中国电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在德国等国的积极推动下,欧盟财长于11月13日达成政治协议,同意尽快取消这项免税政策,提前对所有小额包裹征税。

按照新规,从中国寄往欧盟的小包裹,无论价值多少均需额外缴费:直接邮寄的包裹每件收取2欧元(约合16元人民币),若先存放于欧盟当地仓库再配送,每件费用为0.5欧元(约合4元人民币),原有的免税福利被彻底取消。欧盟委员会委员谢夫乔维奇将此举美化为“欧洲正在认真对待公平竞争”,但实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抬头,本质上是“打不过就修改规则限制对手”的套路,这一做法大概率是从美国那里借鉴而来。



若事件仅停留在商业博弈层面尚可理解,但德国财长拉尔斯·克林拜尔在会前的一番狂言,彻底改变了事件性质。他面对媒体毫不掩饰地宣称:“我们不想要中国垃圾,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市场,我希望尽快落实相关措施。”这番话不仅狠狠伤害了无数喜爱中国商品的欧洲消费者,更充满了对中国制造的无知与傲慢。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克林拜尔发表“垃圾论”的次日(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正式确认,这位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将于11月17日访问中国,并与中方共同主持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经对话。一边将中国商品斥为“垃圾”,一边又急于来华洽谈合作与金融事务,如此操作令人瞠目。不禁要问,这位财长先生究竟抱着何种心态访华?是寻求合作,还是当面挑衅?



这种矛盾表现的背后,恰恰暴露了当前德国对华政策的深层矛盾与焦虑:既想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分享市场红利,又在意识形态上充满偏见,放不下莫名的优越感。事实上,克林贝尔此次访华本身就背负着特殊的“救场”任务。今年10月,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原定访华行程,因在台湾问题上大放厥词、挑战中国核心利益,被中方婉拒而被迫取消,这场外交风波让本就波折的中德关系雪上加霜。因此,克林拜尔的此次访问,在很大程度上是德国政府为修补关系、防止局势失控而推出的紧急方案,可他却在临行前亲自给这场“救场之旅”泼了冷水。

这种矛盾心态并非克林拜尔独有,而是弥漫在整个德国政坛。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对华态度上表现得更为激进,他不仅响应欧盟将华为、中兴排除在外的提议,更叫嚣要彻底摆脱中国技术,为此不惜动用20亿欧元公募基金替换现有设备,并额外投入5000亿欧元升级德国通信基础设施。这种不计成本的“脱钩”行为,连德国企业都难以认同,直言此举除了让德国陷入衰败、降低民众生活质量外,毫无益处。甚至本应保持中立的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也对着美媒放话称“欧盟要好好思考如何报复中国”。



这些德国政客似乎忘记了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重新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三大车企每年在中国市场的营收超千亿欧元;德国制造业所需稀土72%来自中国,汽车芯片80%的封装测试依赖中国产业链。嘴上喊着“报复”,行动上却离不开中国市场与供应链,这种言行不一,正是德国乃至整个欧盟的深层焦虑:一方面无法放下昔日工业强国的傲慢,眼见中国在电商、电动汽车、通信技术等领域全面赶超而心态失衡,总想用非市场手段维护自身地位;另一方面又深深依赖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和最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不敢也无法真正实现“脱钩”。

中方同意克林拜尔此时访华,本身就体现了以务实态度处理分歧的大国胸襟,但这绝不意味着对德方错误言行听之任之。任何合作的前提都是相互尊重,这是基本准则。德国财长克林拜尔在踏上中国土地之前,或许应先想清楚:那些被他称为“垃圾”的商品,究竟滋养了多少德国普通家庭,又为德国经济增长贡献了多少力量。

德国带头上演的这场闹剧,也给欧盟敲响警钟:当今世界早已不是可凭借意识形态和政治偏见为所欲为的时代。面对中国,选择构筑壁垒、孤立自己,最终只会损害自身利益。对消费者而言,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永远是硬道理,欧盟若执意给民众“购物车”加税,最终买单的只会是本国消费者。德国和欧盟,真的该好好反思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墨羽怪谈
墨羽怪谈
制作不易,感谢喜欢
5319文章数 2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