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一个在地产公司干营销的朋友聊天,他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现在我们辛辛苦苦盖房子,大头利润都被中介拿走了,感觉自己成了给渠道打工的。"
这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仔细一想,还真不是危言耸听。广东台山市最近发布了一份文件,专门给新房渠道佣金设上限,要求控制在3%至5%之间。
为啥要专门出这个规定?因为当地有些项目的渠道佣金已经高达8%到10%,有些甚至突破了15%,开发商的毛利率才11%左右,这账怎么算都不对劲。
![]()
台山市出台"限佣令"已经满月,将新房销售渠道佣金比例控制在房屋交易总价的3%至5%。这个政策背后反映的问题其实挺普遍。很多人可能觉得3%到5%的比例已经够高了,毕竟二手房中介费也就2%到3%。
北京链家在2023年9月就把二手房中介费从2.7%下调到2%,改成买卖双方各承担1%。但在新房市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往上涨。
2025年典型上市房企的毛利率都不到11%。开发商的利润本来就薄,但渠道费用却在不断攀升。从过去的1.5%到3%、4%,再到现在的8%、10%,个别项目甚至达到15%到20%。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开发商拿地、建房、装修,承担了所有风险和成本,但最后赚的钱可能还没有中介多。
![]()
为什么会这样?去化困难的项目,经由渠道促成的交易在项目销售中的占比多在50%以上,部分甚至达到70%到80%,几乎完全依赖渠道来推售。
以贝壳为例,这个平台的新房成交量始终高于二手房成交量,而且近期还在上涨。可见渠道对新房去化的渗透有多深。
开发商为什么不自己卖房,非得请渠道?根据贝壳研究院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重点20城新房市场中,同一板块内不同项目在产品类型、户型设计、价格区间等方面的相似度高达78%。
拿上海嘉定新城来说,多个在售项目的主力户型都是100平米三居,配套资源也差不多,单价都在5万元每平米左右。当产品和价格都拉不开差距的时候,营销就成了关键。而渠道手里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开发商只能接受他们的条件。
![]()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原因:开发商等不起。地产开发的特点是建造周期长、初期投入大、债务占比高。加上现在推行现房销售,开发商必须在项目建成后才能收回资金。
这段时间里,贷款利息在不断累积,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如果销售进度跟不上,很可能引发现金流危机,甚至导致项目烂尾。在这种"死亡倒计时"的压力下,开发商只能选择见效最快的营销方式,那就是渠道分销。
北京某个高端项目原本凭借产品力和位置优势,前期未用渠道自然蓄客,开盘业绩不错。
但随着销售速度放缓,集团要求年底冲业绩,操盘团队决定启用渠道,并将佣金点位一举提到5%。高佣金点燃了渠道的热情,这个项目一度成为北京渠道圈推客的首选。
春节后,很多项目把渠道费用从正常的2到3个点提高到5个点,有的甚至更高。
![]()
为了拉拢渠道人员,开发商还变着法儿地给奖励,带看有奖励费,还有送京东卡、彩票、电动洗脚盆、米面粮油的,认购了还有茅台、华为手表、手机。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房价里,由购房者承担。
渠道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他们掌握了大量客源和数据,从服务者变成了规则制定者。佣金给得高的项目会被优先推荐,佣金低的项目可能在带看流程中被刻意安排在最后,甚至被渠道人员的"客观评价"所中伤。
有些准备买二手房的顾客,也会被带到新房现场,先看价格相似但陈旧的二手房,再看精装崭新的新房,心理落差可能就让他下定了。
更夸张的是返佣现象。越来越多的房产中介在推销新房时强调"返佣","曲线降价"背后也暗藏风险。中介把开发商给的佣金一部分返还给购房者,相当于变相打折。
![]()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荒唐的情况:自己去售楼部买房可能要原价,通过中介买反而能便宜几万甚至十几万。李嘉诚旗下的"高尚领域"项目就出现过这种怪象,自然到访的客户无人理睬,必须通过中介才能获得正常接待。
返佣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歧视。信息灵通的购房者能拿到优惠,信息不敏感的购房者就要支付全价。这不仅让购房者之间产生不公平,也让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进一步恶化。
更严重的是,这种机制滋生了大量"飞单"现象。A渠道的中介可能会把客户带到B渠道的项目,只因为B项目的返佣更高,这完全破坏了行业秩序。
![]()
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这个现象其实有两面性。一方面,如果你懂得利用返佣规则,确实能省下一笔钱。在跟中介沟通时,完全可以直接问"能返多少",把这笔钱看成总价的一部分,为自己争取权益。
但另一方面,也要警惕高额返佣背后隐藏的问题。一个需要靠高额返佣来吸引客户的房子,很可能本身去化就比较困难,可能是地段有短板、户型有缺陷,或者周边有不利因素。
新房渠道佣金的飙升,反映的是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的深刻变化。开发商和渠道之间的博弈,最终影响的是购房者的利益。
随着台山等地开始出台"限佣令",这个乱象或许会逐步得到规范。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了解这些行业规则,既能帮自己省钱,也能避开一些坑。买房毕竟是大事,多了解市场信息总是没错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