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中国互联网圈最震撼的商战,莫过于“外卖大战”。从2月份干到双十一的超长赛程,高潮不断。本以为随着临近年关、外卖市场格局基本稳定,该消停了。没想到风云再起,近日美团又煞有其事搞起了饿了么“致敬”告别。
好端端的,怎么就“江湖再见”了呢?定睛一看,不是乌龙、胜似乌龙。饿了么哪有“退圈”?只有“淘宝宇宙”消费大平台的大棋。
01
这波江湖风浪,事出有因。11月3日,部分手机版本号升级至12.0.2,这个仅对部分用户开放的测试版本名称更名为“淘宝闪购”,引发了“饿了么会不会消失”的联想。
这显然是似是而非的误读,已经翻身成为“淘宝闪购”打赢这个夏天的饿了么,哪有赢家退场的道理。
2月份京东高调进军外卖市场,打响了外卖市场的第一枪。非要划分阵营,那也是美团和饿了么两大老牌外卖平台同属守方,是共同抵抗“京东入侵”的“正义二打一”。
![]()
要论战果,美团和京东各有得失,饿了么却是无可争议的黑马赢家。
开战之初,美团约占外卖市场份额的七成,饿了么守垒老二,快速扩张的京东切下了一成。
鏖战到8月份,饿了么淘宝闪购日订单冲至1.2亿,动摇美团“外卖一哥”的地位,妥妥大黑马。京东一通操作猛如虎,市场份额却退到了个位数。
以市场份额的消长作为胜负的标准,那么最大的赢家无疑是饿了么,防线稳固的美团次之。主动求战的京东,却是战而未胜的悲情勇士。
“战损”的情况也类似。“地盘”最大的美团,战线最长,开支甚巨,二季度的利润大幅下降,但还是守住了盈利。京东虽然靠新业务实现了二季度营收暴增199%,但是亏损的增幅更大,从上年同期的7亿元扩大至147.8亿元,“战损”巨大。补贴力度最大的饿了么却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包含即时零售在内的阿里电商集团二季度盈利383.89亿元,同比下降仅21%,一点点“皮外伤”。
无论是战损,还是战果,饿了么都是“外卖大战”的赢家。胜利来之不易,何有退圈之谈?
引发想象的,其实是“淘宝闪购”更进一步走到了前台。而这,压根就不是啥新闻,而是大半年前的“旧闻”。今年4月,阿里集团调整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业务升级为“淘宝闪购”,着手整合饿了么的运力、技术及商家资源。在动辄“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业务线调整的确容易引发各种负面联想。但是,饿了么在外卖大战中的神勇表现,还不能杜悠悠之口吗?
不是饿了么不行,而是即时零售业务整合的生态进化很行——“背靠大树好乘凉”,不如自己进化成“大树”。行不行,还得看业绩。
在这个时间段上,竞争对手耍幼稚的营销手段,不仅没有意义,更显得有点搞笑。
对比之下,饿了么淡定上线“好好吃饭”福利会场,强调“好好吃饭才是正经事”,显得已无意争个口舌之快。
02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外卖业务本来就属淘宝大消费平台的生态大圈。细分到本地生态的“小圈”,外卖业务的运力、技术和商业资源更是重中之重。所以,阿里发力即时零售、本地生态,品牌和履约的整合是应有之义。外卖归外卖、生鲜归生鲜、商超归商超的各自为战,都是即时零售、本地生态的业务,非要分几个APP入口,非常麻烦,也不合逻辑。所以,阿里整合即时零售业务势在必行。
其实,一笔写不出两个“即时零售”,各大平台的商业逻辑别无二致。美团闪购和美团外卖也不分家。只不过美团的即时零售业务是以外卖为起点的次第展开,品牌成长轨迹较为清晰。而阿里起步早、摊子大,多了一个从多线并进到业务整合的融合过程,也包括品牌融合。这也不难理解,业务范围扩大了,品牌也要与时俱进。消费者用“饿了么”APP点外卖,名正言顺。本地商超买个马桶搋子,也“饿了么”,就有点怪怪的。
![]()
从“饿了么”到“淘宝闪购”,不是“退圈”,而是“扩圈”的水到渠成。“扩圈”的效果如何,还是业绩说话。
“双11”的预热阶段,首次亮相“双11”的淘宝闪购就取得了开门红。10月15日的首日数据显示,淘宝闪购在全国270个城市夜宵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超市便利订单增长670%,饮品、烘焙、水果生鲜等品类均实现2倍增长;品牌通过接入闪购服务获得生意新增量,3C数码、个护、服饰等行业品牌在淘宝闪购的成交与去年同周期相比增长超290%。
饿了么的外卖餐饮业务经过业务整合、品牌融合,不再是“双11”的氛围组,而是实打实的C位出道。这不仅是“双11”的业务增量,更从“买买买”到“吃喝玩乐购”的体验升级。
用户从这次升级中获得的实惠是实打实的。用户关心啥?当然是打折优惠了。淘宝闪购的外卖五折活动,贯穿天猫双11全周期,88VIP用户每天最高可领4张专享外卖5折红包,还可享折上再打95折等专属福利,所有用户可参与抽取超千万份免单权益。打对折加折上折,还要啥自行车啊?
而且,淘宝闪购的外卖业务在“双11”C位出道,也为本地商家创造了巨大商机。双11这个超级流量场内,闪购与电商业务相辅相成、彼此助益。电商大促的用户,也会自然增加在闪购的茶饮、夜宵等消费。“断手党”不再是“爱在远方”,顺手点餐也为本地餐饮做出了贡献。
从此大消费平台不再是电商归电商、外卖归外卖的割裂,即时零售的生态融合增强了在地性,补齐了电商业务的短板。“饿了么”进化为“淘宝闪购”,修成正果,成为即时零售业务的六边形战士。
非要从中扭出“告别”,实在牵强附会了。
03
饿了么的升级扩圈,是一个重磅信号。“外卖大战”的烽火将会延烧到更为广阔的“即时零售”战场。对各大平台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重要的是,对行业周边、宏观经济、提振消费是极大的利好。这在外卖大战的“外溢效应”中,已经表露无疑。
![]()
今年的“外卖大战”,各大平台的胜负得失是“小账”,提振消费的宏观拉动才是“大账”。多年未见的营收大幅增长、惠及行业周边的溢出效应、消费市场氛围的升温,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
外卖小哥接单接到手软的“痛并快乐着”,顺丰同城等“中立企业”的营收、利润表现大幅提升。餐饮业也是久旱逢甘霖,百盛中国2025年上半年餐厅利润率为17.4%,同比增长80个基点,经营利润增长10%。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主战场的外卖餐饮业不仅行业整体营收大增,更是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契机。饿了么顺势升级扩圈,跨界而来的京东、老牌王者的美团,何尝不是厉兵秣马、谋定后动?即时零售的生态提升呼之欲出,新一轮的平台大战已经在路上。
无论平台之战的胜负如何,消费者都能躺赢。正如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饿了么董事长兼CEO范禹所言,“用户消费体验是否更好,商家是否得到新的增长机会,是我们最在意的。”服务消费者,才是平台的立身之本,也是平台大战的意义所在。
中国平台经济发展至今,哪家不是身经百战、战绩彪炳的巨人?狭路相逢勇者胜,谁也不是吃素的,只有不断向上攀登。巨人之战,不是为了眼前小利的蝇营狗苟,而是堂堂正正的酣畅淋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