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合肥11月16日电(记者周坤、张俊、陈若天) 安徽人文荟萃,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黄梅戏文化等“五大文化”华章迭奏、皖韵流长,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地位,孕育出的许多文化现象与文化形态都具有国家文化标志性意义。11月15日,《安徽“五大文化”丛书》在2025黄山书会首发。
一部丛书、五大文化,从典籍中走来,在时代中新生。“安徽‘五大文化’丛书”分《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黄梅戏文化》五卷,旨在提炼安徽文化在中华文化版图中的独特标识和鲜明特质,有助于展示中国主流文化,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探索成功路径。
![]()
《安徽“五大文化”丛书》新书揭幕仪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徽州文化是具有千年历史稳定性和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区域文化,兴起于南宋,源于中原文化,本质上是汉文化在徽州区域的自我发展。它是汉民族山区农耕文化自我传承的突出代表,是传统中原文化自我发展的经典案例,是南宋以后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发展的缩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江安徽段是长江文化的重要衍生地、承载地、传播地。安徽长江文化作为长江文化的重要篇章,既具有长江流域文化的共性,又拥有鲜明独特的区域文化个性,内蕴着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价值基核,穿越历史时空,内在嬗递,历久弥新,成为中华文明存续、演进、革新的标识性载体。
淮河安徽段位于淮河中游,是淮河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这里有十分发达的史前文明,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影响深远;这里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两大文化辐射之地,文化多元融合,思想开放包容;这里是管仲故里,道家文化就发源于此;这里是江淮粮仓,自古至今一直扛牢中国粮食保供责任。
大运河安徽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黄河、淮河两大水系的重要河段之一,熔铸了隋唐大运河的千年基因,蕴含着八皖之地的烟火灵气。运河沿岸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文化,既有物质文化也有精神文化,以商业、水利为核心,涉及漕运、商贸、农业等多个方面,空间上的贯通决定了安徽大运河文化具有南北地域文化融合的特点。
黄梅戏文化伴随着黄梅戏艺术的发展逐渐积淀而成。黄梅戏艺术能够形成文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在的人民性。它根植于民间,具有“带有泥土芬芳的高雅”特质,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强大的生命力一再诠释了“雅俗共赏”这一艺术发展的永恒主题、“大众喜爱”这一戏曲发展的崇高追求、“演戏寓教”这一戏剧发展的不变传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