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声明:本文来自网友投稿,内容以网友第一人称叙述
我奶奶今年89了,精神头还行,但身体真不比从前。她一直有挺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手脚关节都变形了,疼起来行动特别不便,这两年听力也下降得厉害,跟她说话得凑近了大声喊。她有四个孩子:大伯、二姑、三姑和我爸。前些年,奶奶独自住在乡下老屋,习惯了那份自在。可家里人看着她年纪越来越大,腿脚不灵便,耳朵又背,万一在家摔了跤喊人都听不见,这心啊,就天天悬着。
大伯牵头,把弟弟妹妹叫到一起商量。最后拍板:轮流照顾!每家两个月,这样奶奶身边时刻有人,总比独居安全。奶奶每月有八百多块的补贴,轮到谁家,贴补就归谁。当时都觉得这法子不错,孝心尽了,也公平。
谁曾想,这轮流赡养一启动,家里那点微妙的平静,就像纸一样被捅破了。
轮到大伯家。大伯常得出门打零工,主要靠大伯娘照料。这两人的关系,像绷紧的弦。奶奶因为关节疼,动作慢,吃饭容易掉饭粒、打翻汤水,大伯娘收拾时难免念叨几句。奶奶耳朵背,听不清就大声问,大伯娘嫌吵嚷;奶奶觉得被嫌弃,心里憋屈,也板着脸。两人没啥大吵,可那低气压,压得人喘不过气。奶奶住得憋闷,大伯娘也一肚子委屈。
![]()
转到二姑家。二姑家相对平和。但二姑的女儿,我表姐,遇到件尴尬事。奶奶听力不好,电视声音开得震天响,表姐孩子做作业直皱眉。更无奈的是,奶奶有时记性混淆,会把表姐新买的护肤品当擦手油挤一大坨,或者把表姐的孩子错认成小时候的我爸,弄得孩子莫名其妙,表姐解释起来也哭笑不得。
再到三姑家,风波骤起。三姑早年守寡,没再嫁,经营个小早餐铺,起早贪黑,忙得像陀螺。有时真顾不上给奶奶按时做饭,常是给奶奶几块钱,让她自己去路口买点包子馒头。奶奶心疼女儿辛苦,又觉得自己拖累,就悄悄把养老金积蓄给三姑一些,让她请个小工帮把手。这本是娘俩的悄悄话。
可三姑性子直,有天和大伯娘闲聊时,顺嘴抱怨铺子忙、人工贵,不小心带出“妈上月贴补了我一些”的话。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大伯娘本就因照顾奶奶积了怨,一听“贴补”,瞬间炸了!她认定奶奶偏心,堵着大伯闹:“都是儿女,凭啥只贴补老三?要么都补,要么一分没有!不然就让老三自己养妈去!” 好好的轮养,因为这“贴补”风波,闹得人仰马翻,三姑也委屈得直掉泪。
![]()
最后到我家。我妈和奶奶也有点小摩擦,但没大伯娘那么尖锐。我家条件一般,我妈也没想贪奶奶的钱,日子还算平静。我在家时,还能插科打诨缓和气氛。可有一晚,奶奶半夜起床,大概是睡迷糊了(也可能是初期认知障碍的表现),摸索着走到我爸妈房门口站着不动,把起夜的妈妈吓得够呛。虽然后来说清楚了,但也让人后怕。
这一圈轮下来,奶奶没享到清福,倒像皮球被踢了一圈,满脸疲惫和委屈。大伯娘因“补贴”的事,心里那根刺更深了,时不时就指桑骂槐。奶奶心气高,又敏感,觉得成了儿女的累赘和是非源头。
终于,奶奶含着泪,斩钉截铁地说:回老屋!她宁肯自己守着老房子的清冷,也不愿再看儿女脸色,受这份“轮流转”的罪。
看着奶奶佝偻着身子、倔强地收拾她那点小包袱的背影,我爸他们兄妹几个眼圈都红了,又羞愧又心疼。最后商量出一个办法:四家每月各出六百块,加上奶奶自己的补贴,在老家村里请了个利索的住家保姆,专门伺候奶奶起居。
![]()
说来也奇,自从这位阿姨住进老屋,守着奶奶,家里因养老引发的硝烟,才慢慢散尽,恢复了久违的平静。奶奶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有人专门照顾,气色反而比轮养时好了一些。
看着奶奶如今在熟悉的老屋,有专人照料起居,日子安稳下来,我这心里头却装着一个大问号,想请教各位叔叔阿姨:家里老人年纪大了,这养老的路,到底是让老人自个儿住、子女们轮流照顾着,还是送去养老院更妥当?这其中的分寸和难处,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您说是不是?
咱们评论区聊聊。
#养老 #退休生活 #老人 #情感
注意:为保护个人隐私,照片为网络图片,人物名字为虚拟名字。如您有相关的故事,欢迎后台投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