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
近日,听闻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胃肠烧伤外科主任医师言纲,倒在了对口帮扶的工作岗位上,年仅48岁。
医不自医。
天天忙于治病救人的医生,却救不了自己。
事业未竟身先卒,空留妻儿徒伤悲。
梳理一下公开的新闻报道,2025年以来,还没熬到退休就不幸辞世的医生已不下20人,其中外科医生有7人。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真相:外科是个被死神窥视的高危职业,外科医生随时面临猝死的风险。
据中国医师协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调查显示:三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时,二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13小时,一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48.24小时,年轻医师、初中级职称医师每周工作时间更长;临床手术科室每周工作时间最长,平均每周工作时长达53.30小时。
超负荷的工作量,连轴转的工作节奏,高风险的工作性质,是摧毁外科医生健康、把外科医生推向死亡边缘的罪魁祸首。
肩扛治病救人的使命,身处高压的工作环境,外科医生如何实现自保,摆脱医不自医的困境?
01
- 加强锻炼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练的一身铜皮铁骨,才能经受住工作的风吹雨打。
身体好是王道。
外科医生身体康健、体力充沛不但无惧高时长、高复杂手术的挑战,手术完了还可以有剩余的精力去读文献、写论文,达成管理部门对医护人员临床、科研两手抓、两不误的期望和要求。
有不少朋友都问我,每天坚持锻炼,五年如一日,是如何做到的?
我苦笑说,都是逼出来的。()
改变不了环境,又不甘心被淘汰出局,就只有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我是每天早上早起锻炼,趁别人熟睡的时候健身。
但是,有一个外科同道比我更猛。
他是在每天中午利用接台手术的空隙去跑步,别人中午休息,他是扭头去跑步,一跑至少5公里,跑完又回来接着上手术。
如此神人,让人望尘莫及。
当然,是早上锻炼,还是选择中午,抑或是晚上健身,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外科医生因工作性质之故,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健身模式主打一个见缝插针、因地制宜。
02
- 药物预防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茅和盾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固若金汤的盾,就会催生无坚不摧的茅。
再强健的身体面对超负荷工作的日夜摧残,都会出现故障。
看看倒下的那些外科同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谁不是身强力壮正当盛年?
可是,那又如何?
咖啡续命只是燃灯熬油,药物才是我们抵抗猝死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心源性猝死之所以凶险如洪水猛兽,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发作的突然性,让人猝不及防;二是疾病的迅猛性,留给人反应和抢救的时间不多。
多数人是在睡梦中或运动中、工作中突发不适,觉得胸口闷痛、呼吸紧促的时候,紧跟着就发生缺血、缺氧,严重者,几分钟后人就可能瘫软下去,如果手头或身边没有备药,大多数人难以实现自救。
疫情期间,我当时感染了新冠,又是高热,又是喉咙痛,夜间睡觉的时候还出现心前区隐痛不适。幸好家里备的有速效救心丸,紧急服用了后症状才逐渐缓解,否则后果不堪想象。
有了之前的经历,我现在随身携带两样药,一是复方丹参片,另一是速效救心丸。
觉得胸闷不适的时候,就口服几粒丹参片,如果症状加重,就再口服救心丸。
无独有偶的是,有一次在会场碰到另外一位外科同道,他从包里一摸,也掏出这种药,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03
- 控制工作量
无论是加强锻炼还是药物预防,其实都是被动的防御措施。
控制工作量,避免加班、熬夜,从源头上减轻对身体的伤害,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但是,说起容易做来难。
2019年,有新闻报道浙江省某医院骨科副主任杨医生在手术中突发心肌梗塞,但他继续坚持着为患者完成了手术,事后他解释说:“当时没有其他医生可以替代,只有我会开,坚持是我的职责所在。”
虽然他的自我牺牲精神可圈可点,但是网友并不买账,认为他高估了自己的作用:医院离开了谁都能转,带病做手术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病人的不负责。
网友的评论不无道理,但是杨医生的解释也不是毫无根据。
手术台上的事情有时不是想当然的那么简单。
即使是同一个科室、同一个级别的医生,高精尖的手术并非人人都掌握,情急之下想找人替代,有时的确不现实。另外,大医院的医生普遍欠缺,人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你在做手术,别人也可能在做手术,手术台上临时找人顶替并不容易。
而且,外科医生又大多是自尊心很强的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谁又愿意去麻烦别人?
或许,有人又会说,明知工作量超负荷,那为什么排那么多手术,难道不能少收几个病人,少做几台手术吗?
真实情况是,还真不能。
从表面上看,外科医生收病人、排手术,是主动行为,但实际上并没有主动权,完全是被各种管理指标、考核指标鞭笞着走。()
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员工的潜能,让他们竭尽全力、踮脚摸高;而且,年年加码,一年更比一年高。今年的指征用完吃奶的力气勉强完成,明年的指标又在今年的基础之上再上浮百分之十到二十。
所以,想控制工作量?
外科医生顶多只能在头脑中想象,现实中不具备可操作性。
04
- 写在最后
人在职场,身不由己。
外人只看得到外科医生的光鲜,只有外科医生自己才能体会现实的无奈。
身为外科医生,我也只能提醒同道们且行且珍惜,且干且保重。
工作忙时,给自己留个喘气的间隙;事情多时,给自己留点休息的时间!
一旦出现持续性的胸闷、心慌、心悸,或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眼前发黑,一定要及时停下来,千万不要抱“再撑一撑”的侥幸心理。
这不是懦弱,而是对患者、对自己、对家人的最大的负责!
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没有了前面的1,后面有再多的0都是浮云!
同时,学会高效“微休息”的“30-20-10”黄金法则:工作30分钟,变换姿势20秒,做10次深呼吸,快速为身体补氧和充电。
要谨记,保全自身,才能拯救别人。
当外科医生,我们从事的是托举他人生命的事业,但我们牺牲了,却不一定有人来托举我们的家人!
(原创文章,春哥出品,欢迎转发、分享!)
专家门诊:
每周二上午 四川省肿瘤医院天府院区大肠外科
每周四上午 四川省肿瘤医院武侯院区大肠外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