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未明其事,不可置其罪;未察其因,不可论其恶。
夫天下之大恶,多始于无证之判、无据之名。
名一立,则人必伤。
胖胖一直觉得,判断一件事、一个人,都必须以事实为基础,而不是把几分主观好恶拔高成正义。凡未判定事实者,皆不得宣判他人之罪。那些未经查证的恶,不过是想象;那些先于事实的标签,不过是施予无辜者的暗刑。
那种未问事实便先扣帽子、未见其人便先定性的奇技淫巧,我至今不知道它源自何处。
它像某种长期渗透、不能言说的“狼奶”,潜伏在文化深处,代代传递,把偏见当规矩,把情绪当道德,把粗暴当能力。
刘道玉先生曾在《创造教育书简》中说过一句话:“保护个性,就是保护创造性。”
可惜了,粗鄙的大脑难以感知博爱、悲悯、包容、宽恕这些细腻的东西,它们天生抗拒复杂,最喜欢的永远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越简单越安全,越粗暴越省事。
这两天,广西柳州发生了这样一则新闻,内容之“粗暴”,令人咋舌:
![]()
“纹身在广大师生眼里是坏人,是潜在的犯罪嫌疑人,是心理变态,是社会唾弃的人渣和垃圾,请大家远离这些人。”
“吸烟者肮脏丑陋病态邪恶,请全校师生鄙视他们远离他们。”
这在胖胖看来,便是一种粗鄙定性法!
一个标签被大屏幕滚动播放十几遍,它就不再是一个观点,而是一条被权威背书的真理。
当偏见披上学校这身外衣,它就自动获得一种危险的力量。
孩子们会相信屏幕,不会质疑权威。
越极端的语言,越能在少年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原本只是某些老师的主观好恶,到了大屏幕上,就成了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公开审判。
纹身等同于坏人?纹身等于潜在犯罪嫌疑人?吸烟等于肮脏丑陋病态邪恶?吸烟者等于人人可鄙视?
这逻辑从哪里来?从哪本教材?哪个法条?哪条学术研究?抑或是某位心情不佳的管理者的一时嘴快?凭什么可以这样给一群活生生的人扣帽子?
我不知道像鲁迅先生等斗士,看到这等宣传,作何感想!
作为成年人,胖胖想提几嘴:
纹身确实在一些行业里不合规,例如军警、部分公职、一些服务行业,有明确的仪容要求。
这无可厚非,是行业规范。
但纹身究竟是不是坏?这件事本身并没有绝对结论,也没有法律界定。
在不同文化里,有些纹身是文化符号、艺术表达、身份标记、纪念、习俗、美学偏好……
但这些,并不自动等同于犯罪嫌疑人、变态、垃圾这类侮辱性词语。
“纹身会影响就业啊!”
这话可能没错。
但即便如此,能不能讲事实?讲背景?讲职业规范?讲文化差异?讲行为后果?
纹身不是光荣,也不是耻辱,它只能说是行为选择。
吸烟不是美德,也不是原罪,它也仅仅只是个人习惯。
这些事情可以讨论,可以规劝,可以教育,但都不能直接等同于坏人,变态,垃圾,肮脏,邪恶这些侮辱性的字眼。
如果身为教育者连基本的文化常识都没有,就开口把纹身当作“原罪”,这已经不是对学生好,而是智力上的缺失。
教育,不能这么粗糙。
是,学校代表规训、代表纪律、代表未来评价系统。
在这种环境里,偏见一旦被体制化,便自动拥有了一层“正确性”。
确实,也会有纹身、或有青春冲动的学生,但这本该是被引导、理解、劝导,而不是被粗暴定性。
这其实便助长了以辱代教和以扣帽子代管理的风气!
不讲道理、不讲事实,只要扣帽子就能解决问题的逻辑会被反复强化。
这不是教育,这是劣化教育。
胖胖看到几则评论赞同学校的做法:
![]()
![]()
纹身的确不适合部分行业,也有可能影响职业道路,这不是不可以讲,完全可以讲。
但讲的时候,学校需要的是列事实、逻辑、因果分析、社会视角,而不是你是垃圾、你邪恶、你变态。
这样的示范,反而只会教孩子如何轻易羞辱别人、轻易定义别人、轻易当道德警察。
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不应该是看不顺眼就可以扣帽子。
那样长大后,他们就会把这一套用在社会上,用在职场上,用在别人身上。
羞辱,是会遗传的,偏见,是会复制的。
教育者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一个孩子未来对世界的态度。
当然,某些教育者害怕个性,害怕孩子不一样,害怕学生不好管理,害怕多样性。
于是,他们使用语言暴力,让孩子以为一致是正确,不同则是错误的。
这不是教育,这是制造恐惧、制造趋同、制造自我否定。
世界上允许有不同的皮肤、不同的审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选择。
如果连纹身与否、抽烟与否这一类不涉及伤害他人的生活行为,都被打上“恶”的烙印,那下一步会是什么?发型?穿衣?兴趣?性格?乃至思想?
当无端定性变得轻而易举,人就会被越来越小地塞进一个框里,然后被要求在框里“正确”地活着。
年轻人是需要当成独立的人来尊重的。
而不是当成随时可扣帽子的对象,当成被羞辱以示惩戒的工具,当成被塑形的小物件。
把偏见制度化,把情绪道德化,把讨好管理者当成教育本质,是这个时代的教育之恶!
当一所学校公开用垃圾、变态、邪恶这样的字眼去定义一群学生时,它已经背叛了教育的初衷。
从这里往深处看,就也是教育的另一种异化:
它不再基于理解,而是基于恐惧,不再基于事实,而是基于标签,不再基于沟通,而是基于控制。
这种教育,是廉价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老师可以不喜欢纹身,但不能用“犯罪嫌疑人”当论据。
学校可以不鼓励吸烟,但不能用“肮脏邪恶”当素材。
管理可以严格,但不能靠侮辱来达成目的。
教育的权力越大,语言就应该越克制。
因为教育者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孩子的内在语言。
他们以后对别人怎么说话,往往来自他们小时候被怎么说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