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经,火腿肠与方便面并肩而立,是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常见之物,更是学生宿舍、工地工棚和旅途背包中的速食标配。
到了2025年,这一国民级食品却悄然褪色:销量连续三年走低,从156.2万吨下滑至141.4万吨,便利店冷柜中不少品牌长期积压,无人问津。
那根曾被热捧的红色肉肠,为何如今难觅昔日荣光?它究竟输给了谁?
![]()
火腿肠的兴起
火腿肠在中国的发展轨迹,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1985年,国家取消生猪统购统销政策,各地肉联厂被迫走向市场化运营。
彼时全国有超过1600家肉联厂陷入亏损泥潭,洛阳肉联厂厂长高凤来面对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滞销猪肉束手无策。
一次偶然参加食品机械展的经历改变了局面——他目睹了日本引进的自动化灌肠设备,能将猪肉绞碎调味后精准灌装成型,并实现密封包装。
![]()
这项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高凤来立刻意识到这是化解库存危机的突破口。
他毅然投入100万元购置整套生产线,这笔支出几乎耗尽了企业半年的盈利。
1987年8月,中国第一根工业化生产的火腿肠“春都”正式问世。
初期市场反应冷淡,大众对这种形态陌生的加工肉制品充满疑虑。
为推广食用方式,工厂员工甚至推着板车在街头现场演示烹饪过程,但销售增长依然缓慢。
![]()
转机出现在1989年,春都在中央电视台豪掷150万元投放广告。画面中火腿肠欢快跳跃,主打卖点清晰有力:瘦肉占比高达85%,常温保存可达半年,适用煎炒炖煮,也适合出差旅行携带。
广告迅速引爆认知,春都一夜成名,市场份额一度突破七成。厂区外道路因货运拥堵被称为“春都路”,货车排成长龙,经销商争抢货源甚至情绪失控。
巅峰之后,危机悄然降临。
![]()
1993年一场大火烧毁厂房及部分原料,管理层违规使用受烟熏污染的猪肉继续生产,导致产品出现焦苦异味。
更致命的是,厂区毗邻火葬场的消息被传播开来,“春都用人肉做肠”的谣言四起,虽无根据却广泛流传,消费者信心崩塌,销量断崖式下跌。
此时竞争对手纷纷入场抢占空缺。
1990年郑州肉联厂推出自有火腿肠;1992年双汇邀请葛优代言,“双汇省优国优”口号家喻户晓;1993年雨润打破南方市场垄断;1994年金锣凭借低价策略迅速覆盖北方地区。
![]()
行业陷入混战,价格战愈演愈烈,双汇与春都的瘦肉含量一路降至15%,价格大幅下调以维持竞争力。
尽管2006年国家出台火腿肠国家标准,明确淀粉添加上限,但此前的价格厮杀与多元化扩张失败已令春都走向破产重组,雨润也在2022年进入司法重整程序,唯有双汇保留部分高端产品线,稳居行业前列。
火腿肠的崛起与震荡,映射出中国食品工业从创新突围到野蛮生长再到规范整合的完整周期,也为它成为一代人记忆中的国民零食埋下伏笔。
![]()
消费习惯的改变
火腿肠衰落的核心动因之一,是社会变迁带来的消费行为转型。
在过去物资相对匮乏、生活节奏尚未提速的年代,火腿肠之所以广受欢迎,关键在于其“应急速食”的属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在建筑工地或工厂环境中难以自主做饭,火腿肠凭借耐储存、易携带、无需加热即可食用的特点,成为工人日常饮食的重要补充。
那时,成箱采购火腿肠并不罕见,搭配方便面构成经典的“快捷餐组合”,支撑起无数人的三餐。
![]()
如今,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7%,生鲜超市、社区菜站、即时配送网络遍布城乡,新鲜肉类触手可及,火腿肠作为廉价肉类替代品的功能大幅弱化。
与此同时,公众饮食观念发生深刻转变,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追求“吃好”“吃得健康”。
火腿肠的高钠问题日益凸显——每100克含钠量接近1000毫克,而成年人每日建议摄入钠不超过2000毫克。长期食用可能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风险。
年轻一代对高盐、高脂加工食品保持高度警惕,逐渐将其归类为偶尔解馋的小吃,而非日常主食。
![]()
餐饮选择空前丰富,新型便捷食品不断涌现:自热米饭、自热火锅、即食鸡胸肉、冷冻预制菜等不仅营养结构更均衡,还能满足多样化口味和饱腹感需求,直接分流了传统火腿肠的消费群体。
数据显示,2020年火腿肠总销量为158.6万吨,到2024年已缩减至141.4万吨,降幅显著。
时代演进、消费升级与食品多样性爆发,共同推动火腿肠从“速食王者”退居为边缘配角。
![]()
食品安全隐忧
除了消费偏好转移,行业自身的信任危机也成为压垮火腿肠市场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外卖产业迅猛发展,进一步挤压了传统速食产品的生存空间。
2015年至2024年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由1250亿元跃升至1.5万亿元,十几元便可享用荤素搭配的热饭菜,半小时内送达上门,极大提升了便捷性与用餐体验。
相比之下,火腿肠在正餐场景中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
在休闲零食领域,火腿肠同样面临激烈竞争。中国零食品类繁多,口感新颖、包装吸睛的产品层出不穷,火腿肠既缺乏独特风味辨识度,又难以打动注重成分与健康的年轻人。
更为严峻的是,食品安全事件屡次重创行业公信力。
2011年,媒体揭露双汇使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制作火腿肠。“瘦肉精”可促进猪只瘦肉生长,但残留物质对人体有害,严重时可引发心悸、头晕甚至中毒反应。
![]()
该事件影响深远,知名游泳运动员宁泽涛因误食涉事产品,导致兴奋剂检测呈阳性,遭禁赛一年,职业生涯遭受重大打击。
事后调查发现,问题猪肉流入生产线,共113名相关人员被依法判刑,双汇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消费者一旦失去信任,重建极为艰难。
尽管近年来生产工艺提升、监管趋严,偷工减料现象减少,但过往的安全阴影仍在潜意识中影响购买决策。
![]()
多重压力叠加之下,火腿肠市场持续萎缩,逐渐滑向边缘化境地。
若想破局,企业必须在配方优化、营养升级、消费场景重构和渠道拓展上同步发力:开发低盐、低脂、高蛋白的新一代产品;针对早餐、儿童餐盒、户外露营等细分场景设计专属规格与口味;联合冷链物流与外卖平台打通新型销售渠道;同时提高原材料来源与生产流程透明度,重塑消费信心。
唯有紧跟时代脉搏,回应真实需求,才能让这款经典食品重新赢得市场青睐。
![]()
结语
从全民追捧到日渐冷清,火腿肠的命运起伏,恰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轨迹的一面镜子。
它经历了1987年春都开创时代的惊艳亮相,见证了全国热销的辉煌顶峰,也深陷于品牌混战、质量风波与消费迭代的泥沼之中。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消费者的期待早已不同往昔,仅靠旧日情怀难以维系市场地位。
对企业而言,真正的出路不在重复过去的价格博弈,而在持续的产品革新、精准的场景定位、多元的渠道布局以及扎实的信任重建。
市场始终在重新定义每一件商品的价值,唯有顺应趋势、洞察人心,传统食品才有可能在新时代焕发第二春。
火腿肠的故事警示我们:没有永远的畅销品,唯有不断创新、坚守品质,才是穿越周期、赢得未来的根本法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