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
我看到飞科电器最新一季报时,心里有点沉。数据很直白: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0.4亿元,下滑8.46%;归母净利润4.57亿元,下滑1.61%。第三季度单季营收9.24亿元,净利1.3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7.75%和8.76%。表面上有亮点——扣非净利同比增长10.64%,经营性现金流暴增1351.76%——意思是短期资金流动性改善。可我更在意的是一个问题:主航道在掉速。
剃须刀,是飞科的根。可这季度它失速了。行业端的数据很残酷:飞科剃须刀线上零售额同比下滑24.4%,只剩2.34亿元;同期行业线上总额是14.93亿元,同比增长20.87%。换句话说,行业在扩张,飞科在掉队。公司虽把中低端子品牌“博锐”做到一定成绩,博锐剃须刀0.33亿元、微降2.4%,电吹风则暴增143.3%,但规模太小,难以覆盖主品牌的下滑带来的缺口。
![]()
试着把镜头拉近,问题更清晰。公司自2020年开始向厨房电器、电动牙刷、鼻毛修剪器、美容仪等品类延伸,还投资了纯米科技。好消息是方向没错;坏消息是,新的赛道没跑出预期。举个数据:电动牙刷行业线上零售额同比小幅回升9.06%到9.15亿元,飞科自有品牌却只剩0.07亿元,同比暴跌57.0%。电吹风行业几乎持平,飞科品牌却下滑12.3%。这不是偶发,而是结构性。
更扎心的是投入端的矛盾。公司这季研发投入3195.57万元,同比增长50.99%,表面看起来努力了。可把目光放到销售费用上:同期销售费用3.08亿元,研发只占不到1/9.6。前三季度累积研发0.71亿元,销售费用10.12亿元,投入比超过14倍。历史上,2021到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是1.32、0.89、0.99、0.96亿元,研发占比长期在2%徘徊,今年Q3才抬到3.5%。我得说一句话:如果研发跟不上,品牌高端化就是一句漂亮的口号,不是护城河。
外部环境也不友好。曾经的渠道红利在退潮。飞科靠节日投放和流量主播把“高性价比”做成招牌,跑遍了三四线市场。但现在线上流量成本高,用户对节日促销麻木,渠道效率成为硬指标。上半年经销商净减少83家,渠道收缩18.16%。公司销售费用率有下降,主要靠精简渠道和投放效率,而不是用户粘性的提升。短期省钱,可能换来长期的市场空白。
![]()
行业内竞争格局变了。不只是国际品牌飞利浦、戴森,还有小米、追觅、添可、石头等科技公司,用技术和生态抢占消费者眼球。资深管理专家董鹏说,研发不足会制约向中高端突破,损害品牌溢价和用户忠诚度。上海某律师事务所的孙宇昊提醒,若不把研发投入提升到和营收匹配的层次,营销越多,品牌溢价可能越低。这两句话,我读后觉得很冷静也很刺痛。
公司有推新品,比如“高速弧面往复式便携剃须刀”,可新机型没能扭转高端线增长的趋势。价格下探、主品牌溢价被稀释,短期拉动或存在,长期影响会显现。现在的局面像这样:你还能看到企业的努力,也看得到结构性问题在侵蚀原有优势。
结尾我想说的是:飞科仍是个护小家电的规模冠军,但不是创新标杆。它能不能把渠道阵痛转化为真正的产品创新和用户运营力,这决定着它下一个十年的位次。你怎么看?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或者分享你家里用飞科还是别家的体验,咱们一起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