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周末(15日至16日),“我到我们的旅程”2025年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艺术疗愈康复成果展在黄浦区大隐精舍正式开幕。这场以艺术为媒介的公益展览,通过画笔与共创,将心理健康议题转化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温暖对话,向公众发出关注精神健康、共建融合社会的真诚呼吁。
![]()
展览启动仪式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科学与生活》杂志社、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成佳学校、新成路街道阳光心园及大隐书局等多方代表共同拼合“生命之树”,象征医院、社区、学校与社会力量携手滋养心灵成长。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李斌表示:“艺术疗愈不仅是康复的手段,更是连接内心与社会的桥梁。我们期待通过展览,让更多人看见、理解并接纳精神障碍群体。”
本次展览以“我到我们的旅程”为核心主线,设有“我・的宇宙”“我们・的语法”“重织花园”三大递进篇章,分布于A-F六个区域。共展出50幅由住院和康复患者、心智障碍儿童学员创作的原生作品,涵盖绘画、雕塑、光影等多种形式,并衍生出25件互动装置与文创品,引导观众沉浸式感知心灵叙事。
![]()
“我・的宇宙”中,《欢乐的雨滴》用AI动态化手绘水彩,《棱镜自画像》以放大笔触探索内在世界,传递“我存在,我感知,我表达”的存在宣言。进入“我们・的语法”展区,观众可通过《我的房间》黏土创作、“声音便利贴”情绪可视化及《多彩的地图》《趣味图腾柱》,搭建沟通桥梁、记录与社会重建联系的轨迹。最终在“重织花园”完成升华,《四季花卉》拼图将个体创作碎片拼贴为集体作品,象征创伤借社会连接重组成更具韧性的整体。
![]()
展览期间,4场公益工作坊成为人气焦点。“一棵树”工作坊中,参与者创作专属生命树并共组“树林”,在集体创作中感受联结的力量。“不用懂艺术,只要愿意敞开心扉,与自我对话。”“爪哇社”艺术疗愈团队如是说。此外,7个打卡点位与文创盲袋活动让疗愈融入日常,明信片、冰箱贴等衍生品广受欢迎。
“以前对精神障碍群体了解很少,看完这些作品才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么丰富。”市民王女士带着孩子参加了“透明的手”工作坊,她表示,这样的展览既有趣又有意义,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也学会接纳不同。初入职场的上班族小李则在“声音便利贴”上贴了一张橙色的笑脸:“工作压力大,把情绪画出来感觉轻松多了,还能与作品创作者互动回应,很有参与感。”
![]()
自上午10点开展至晚间闭馆,现场人气高涨,吸引了不同年龄、职业与身份背景的市民参与。据悉,展览将在黄浦区重庆南路308号大隐精舍持续至11月16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