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华为与车企众多合作项目当中,东风的“境”有望成为华为最强的一张牌。
文 / 张敏
11月20日,东风汽车与华为合作的“DH项目”将揭开面纱,新品牌作为央企与华为车BU“双主导”的首个HI Plus模式成果亮相。
DH项目从长期低调运作,到今年的密集出招,节奏逐步加快,项目和首款产品呼之欲出。项目按照规划推进,这一过程中,东风始终把控节奏。
DH项目,谋定而后动
思之愈深,行之及远。商业上最忌看别人挣钱马上复制过来,试图分一杯羹。临时抱佛脚固然要不得,在需要调动战略资源的大项目上,东风向来信奉谋定后动,从战略高度审视合作的必要性,做好规划和执行。
今年1月22日,东风汽车旗下东风奕派品牌与华为在深圳签署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而在此之前的2023年,双方着手筹备DH项目,三年磨一剑只为把最好的产品带给用户。
![]()
根据目前透露的消息,DH项目首款车型正在有条不紊推进。
据悉,DH首款车型,将采用华为的智能电动平台,支持快速充电和长续航,集成了华为乾崑智驾、鸿蒙智舱为首的最新科技成果。迄今为止,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大规模实车数据,为DH项目提供了技术底气。
DH项目下拥有规划完整的产品线,随着多款产品落地,将形成覆盖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矩阵。而双方合作,将带动东风整个研产体系,加速智能化转型。这构成了合作的战略源动力。首款车型并非战略目标,只是作为发起战略攻势的信号弹。
![]()
目前,DH项目已经完成全链布局,引入华为终端管理经验,建立标准化运营体系,随后进入模式复制阶段。营销端双方联合主导,同时引入东风DFSW和华为IPMS流程提升品牌力。
三年“铸剑”,东风与华为合作基础雄厚
与其说东风和华为三年磨剑,不如说是“铸剑”。因为从合作方式到新品牌的技术、产品、生产、渠道、营销,都是全新搭建。
东风与华为的合作渊源深远。双方早在2010年就IT&ICT领域展开联合探索,2018年双方签署战略协议,共同布局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
虽然一开始还局限在技术合作的层面,但东风那时就表现出央企的大格局和高站位,以及足够敏锐的前瞻洞察力。一方面,认定华为技术组合及其背后的技术团队,拥有足够强的技术创新性和商业价值;另一方面,认为华为是可靠的战略合作伙伴。
因此,没有试探、没有反复,没有内部分歧,双方一下子就把合作拉升到战略互信的高度。2021年赛力斯(东风占股21%,为第二大股东)打造的问界,一跃而起成为市场上的现象级品牌,只是印证了东风的战略想定没有错,轮到东风自己出手,同样毫无保留。“灵魂论”在东风这里没有市场。
在东风体系内,岚图与华为合作后,迅速成为“万辆俱乐部”成员,岚图梦想家(参数丨图片)成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的MPV,上市110天订单突破5万辆,成功抢占国内35万元以上高端MPV市场。岚图新FREE、岚图知音、岚图泰山,做一款火一款,走向发展的快车道。
![]()
与华为联合打造的猛士M817,成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0系统的豪华电动越野车,预售1小时小定数量就达到9713辆。作为一款纯血越野车,这个成绩相当惊人。
![]()
而东风日产搭载鸿蒙座舱之后,全面更新了产品线,N7先声夺人,N6预售阶段就赢得满堂彩。
表面上看,华为技术帮助东风旗下诸品牌,始终站在舞台中央。要知道,即便不以销量论英雄,全年平均每天两款新车的发售密度下,能够有话题度,已经算是成功产品了。有以上合作基础,东风和华为对东风的“境”信心自不待言。
“双主导”打造最强华为牌
但使用华为技术,并不一定能保证商业成功,关键看技术如何使用,以及背后的体系是否完整融合。在华为与车企众多合作项目当中,东风的“境”有望成为华为最强的一张牌。
何以见得?不考虑零部件模式,华为与车企合作,一直有两条业务线:一条智选车系列(“界”系列);另一条线是HI模式(“境”系列)。
一般行业内看法认为,前者的研产销服价值链,以华为主导,负责从技术到产品的全面定义,车企主要负责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后者的价值链以车企为主,车企负责品牌和产品定义,而华为则提供技术服务。
即便这个印象在早期(2022年前)是成立的,但如今随着业内竞合生态的不断发展,两种业务模式界限,已经变得模糊。需要明确的,一则,华为研发资源和技术组合,在很大程度上是复用的,两条线并未泾渭分明;二则,所谓“主导权”也没那么刻板,而在于合作双方具体谈,之后还要不断磨合,形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合作方式。
![]()
而东风与华为的HI Plus模式,东风并不强调自身要把持品牌和产品的定义权,两者是少见的“双主导”模式。
很多人对“双主导”心生疑窦,认为会导致权责不清、影响效率。其实不然,“双主导”与明确责任分工并不矛盾,而是双方在重大问题上的发言权是平等的。“大事商量着来”,看上去东风丝毫不担心大权旁落、品牌运营权利被悬置。不得不说,央企格局确实与众不同。从战略上相信伙伴,就能把握平等决策权,不会陷入低效和扯皮。
战略互补下的转型牵引力
在DH项目合作过程中,双方都拿出优势技术资源注入项目。
华为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网联、三电控制及背后的云计算、AI、大数据、工业物联网方面,都拥有国内第一梯队的技术实力。
而东风汽车拥有完整的制造体系,积累几十年车型开发经验,从商用车、特种车辆到乘用车,无不涉足。说白了,“是不是四个轮子,东风都能造”。东风质量体系,一直都以满足严苛的军工标准为基础。围绕自身建立了门类齐全、裕度充足、品控完善的供应商体系,以及下沉度足够的渠道体系。
作为汽车业的全能选手,其央企底蕴,在与华为合作过程中,底盘调校、操控设计、质量管控等方面,也让华为受益匪浅。
![]()
因此,双方技术是互洽互补的形式,而非华为单方面充当技术服务商。双方超越了传统甲乙方关系,形成了多层面制度化的战略协同关系。而这一切,都以高度的战略互信为基础。
双方合作的技术融合平台,已经落位,那就是2025年9月揭牌的联合创新实验室,双方聚焦车载软件平台、智能驾驶研发、AI应用等前沿领域,确保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
![]()
对于东风而言,与华为合作是其面对汽车产业从“制造驱动”向“智能科技+生态驱动”转变的趋势性战略选择。作为大型国有汽车集团,东风与华为深度战略绑定,不仅是打造一个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品牌,更重要的是东风对智能化转型路径的战略突围行动。
借助打造DH项目的契机,东风正在升级整个集团的制造体系,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今年初,东风科技启动了工艺和物流技术提档升级行动,并发布《东风科技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
在与东风合作的多个品牌项目中,华为对东风的技术实力也颇为认可,共同孵化DH成为双方深化战略合作的必然选项。这张“王牌”,有望极大抬升华为车BU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强化华为在汽车圈的话语权。
![]()
机制顺畅、前景好的合作,一定是共赢的。但做到东风与华为这样全面契合、实现各自全方位战略增益的程度,并不多见。
东风与华为的合作模式若继续在DH项目上取得成功,将为其他国有车企乃至整个汽车行业提供可借鉴的转型样本。尤其是在如何平衡自主掌控与开放合作、如何整合传统制造优势与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等关键问题上,东风的探索具有标杆意义。【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