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量子科技彻底火了,不管是财经平台还是投资群,都在聊这个“高大上”的赛道。但热闹背后藏着坑——不少公司只是蹭概念,实际没技术没订单,纯属让投资者当“接盘侠”。
其实量子科技不是空中楼阁,现在已经有实实在在的落地应用,更有8家正宗龙头企业拿出了真本事,有技术专利、有实际订单,今天就来扒透它们的核心价值,帮大家看清真相再下手。
![]()
先给大家用大白话科普下:量子科技到底是啥?简单说就是利用量子的特殊特性(比如量子叠加、量子纠缠)搞出来的新技术,主要分两大块——量子通信(超安全的通信方式,黑客根本破解不了)和量子计算(比超级计算机快亿倍,能解决复杂难题),应用在金融、国防、医疗等关键领域,是未来科技竞争的核心赛道。
为啥量子科技现在这么火?不是瞎炒,而是有实打实的支撑:
- 政策层面:2024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量子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未来3年投入超3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量子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数据来源:发改委官方文件);
- 市场规模: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2025年国内量子科技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2030年更是达到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60%;
- 技术突破: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经实现规模化应用,量子计算也进入了“原型机到实用化”的关键阶段,核心技术不再被国外“卡脖子”。
但赛道再火,也得选对企业。下面这8家龙头,覆盖了量子科技全产业链,每一家都有拿得出手的硬实力,咱们逐个说清楚:
1. 国盾量子:量子通信“全能一哥”
作为量子通信领域的龙头老大,国盾量子的地位没人能撼动。它是国内最早实现量子通信产业化的企业,核心产品覆盖量子密钥分发设备、量子安全网关等全系列。
关键数据说话: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量子通信相关产品市占率超60%(数据来源:赛迪顾问行业报告),手握128项核心专利,参与建设了“京沪干线”“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国家级重大项目。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3.87亿元,同比增长90.27%,其中来自政务、金融领域的订单就占了70%,实打实的“订单接到手软”。
简单说,国盾量子就像是量子通信领域的“基建狂魔”,不管是国家重要部门的保密通信,还是银行的跨境交易加密,都离不开它的技术和产品。
2. 中科曙光:量子计算“基础设施搭建者”
中科曙光不直接做量子芯片,却掌握着量子计算的“命脉”——算力支撑和硬件配套。它是国内少数能为量子计算提供高性能计算集群、存储系统的企业,相当于给量子计算机搭建“超级工作台”。
2024年8月,中科曙光与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合作,推出了国内首款量子计算专用服务器“曙光量子1号”,已经交付给多家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订单金额超2亿元(数据来源:公司官方公告)。公司2024年三季度研发投入4.2亿元,同比增长35%,在量子计算硬件适配、算力调度等领域拥有63项专利,是量子计算产业化的“幕后功臣”。
3. 光迅科技:量子器件“配件大王”
量子设备要运转,离不开核心器件,光迅科技就是做这个的“隐形冠军”。它的核心产品是单光子探测器、量子调制器,这些都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设备的“关键零件”,相当于量子科技的“眼睛”和“神经”。
光迅科技的单光子探测器在国内市场市占率超60%,不仅供应国内龙头企业,还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等地区(数据来源:高工产业研究院)。2024年三季度,公司量子器件业务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78%,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
4. 福晶科技:量子光学“卡脖子突破者”
福晶科技专注于量子光学晶体,这种材料是量子探测器、量子传感器的核心部件,以前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现在咱们自己能生产了。
公司的LBO、BBO晶体在全球量子科技领域的市占率超30%,华为、中科院的量子实验装置都在用它的产品(数据来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2024年三季度营收6.83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量子级光学晶体收入占比达35%,研发的新型量子晶体让量子设备的稳定性提升了40%,成为全球量子科技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5. 神州信息:量子金融“落地先锋”
神州信息是把量子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的佼佼者,简单说就是用量子通信技术保护银行的转账、理财等业务,让资金交易“零风险被破解”。
截至2024年10月,神州信息已经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20多家主流银行搭建了量子安全通信系统,覆盖超过1万个银行网点,处理的量子加密交易金额累计超50万亿元(数据来源:公司官方披露)。2024年三季度,量子金融业务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56%,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6. 科大国创:量子应用“场景开拓者”
科大国创不局限于通信和计算,而是把量子技术用到了更多民生场景,比如医疗影像分析、智能交通调度等。
公司研发的量子辅助医疗影像系统,能让疾病诊断准确率提升30%,已经在安徽、浙江的10多家三甲医院落地使用;量子智能交通调度系统则在合肥、芜湖等城市试点,让道路通行效率提升25%(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及地方政府公开信息)。2024年三季度营收12.3亿元,量子应用相关收入占比达22%,专利数量累计达89项,是量子科技“落地为民”的代表。
7. 亨通光电:量子通信“网络搭建者”
亨通光电是做光纤光缆的龙头,但它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布局早已深入——专注于量子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营,相当于量子信号的“传输管道工”。
公司参与建设了国内多条量子通信骨干网,包括长三角量子通信干线、粤港澳大湾区量子通信网等,累计建设量子通信线路超1.2万公里(数据来源:中国通信学会报告)。2024年三季度,量子通信相关业务收入6.78亿元,同比增长42%,手握的待执行订单超8亿元,随着全国量子通信网络的完善,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8. 蓝盾股份:量子安全“防护专家”
蓝盾股份聚焦量子安全防护领域,主要产品是量子安全加密终端、量子安全审计系统,相当于给企业和政府的信息系统装“量子防火墙”。
公司的量子安全产品已经进入政务、能源、军工等领域,2024年三季度与某省级政务云平台签订了3.2亿元的量子安全防护订单,还为多家能源企业搭建了量子加密的数据传输系统(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截至2024年10月,公司量子安全相关专利达47项,产品市占率稳居行业前三,是量子安全领域的“中坚力量”。
这8家龙头企业,覆盖了量子科技的上游核心器件、中游设备制造、下游应用落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不是靠蹭概念炒作,而是真真切切在推动量子科技产业化。
网友们对此也有很理性的看法:“终于找到量子科技的正宗龙头了,之前被蹭概念的公司坑惨了”“科技赛道就得看硬实力,有技术有订单才靠谱”“国家这么支持量子科技,选对正宗企业才能跟着行业成长”。这些评论说出了很多投资者的心声,也提醒大家:跟风投资不如看清本质,只有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热门赛道中走得远。
不过这里要给大家提3个“避坑指南”,避免被虚假概念忽悠:
- 看技术:有没有核心专利?是不是参与过国家级项目?蹭概念的公司往往只有一两项无关专利,甚至零专利;
- 看订单:有没有实际交付的订单?客户是不是政府、国企、科研机构等优质主体?光有合作意向不算数;
- 看营收:量子相关业务收入占比多少?有没有持续增长?不能只看公司名字带“量子”,实际营收占比不足1%。
量子科技的发展,背后是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从“墨子号”卫星上天到量子通信干线落地,从核心器件国产化到应用场景规模化,咱们在量子科技领域已经从追随者变成了领跑者。这8家龙头企业的成长,正是中国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缩影,它们不仅在抢占未来科技的制高点,更在为国家关键领域的安全保驾护航。
很多网友都表示:“看着中国量子科技一步步突破,真的很骄傲,这才是真正的硬核科技”“支持有技术、有担当的企业,它们才是中国科技的未来”“量子科技不是瞎炒,而是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值得长期关注”。这些心声,反映了大家对中国硬核科技的期待和自豪。
随着政策支持的加码、技术的持续突破、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量子科技的黄金发展期已经到来。这8家龙头企业会在哪些领域实现新的突破?量子科技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最后想问大家:你最看好量子科技在哪个领域的应用?除了这8家企业,你还知道哪些量子科技的正宗玩家?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我是夕一,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以上所有观点均是个人观点,供大家交流讨论,不涉及任何建议哈,感谢大家的喜欢与支持,咱们明天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