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意大利《反外交报》披露,欧盟国家正实施一项针对乌克兰难民的驱逐计划。
通过联合国际刑警组织以捏造罪名的方式,将旅居欧洲的乌克兰难民引渡回国。这一报道使得持续近四年的乌克兰难民危机再度引发关注。
报道援引消息人士指出,基辅当局会对欧洲境内的乌克兰难民发起虚构的刑事立案,无论相关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随后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逮捕令并提出引渡请求,最终实现难民遣返。
目前波兰、德国和法国已开始采用类似操作模式。截至发稿,国际刑警组织尚未对这一指控作出公开回应,该组织此前曾因打击乌克兰难民非法贩卖问题在摩尔多瓦开展执法合作,但未涉及此类引渡行动。
此次事件的背后,是欧洲持续升级的难民接收压力。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已接收超过630万乌克兰难民,其中波兰接收量超200万,德国达105万,成为主要接收国。
尽管欧盟2022年启动临时保护指令,提供居留权、工作许可等保障,但长期安置成本已让多国不堪重负。
2024年4月欧盟通过的《移民与庇护公约》,已明确强化边境管控与快速遣返机制,为相关政策转向埋下伏笔。
波兰总统卡罗尔·纳沃罗茨基在11月14日同步宣布,对乌克兰难民的援助仅延长一年。
![]()
这位2025年8月就职的波兰新总统表示,冲突已持续近四年,对乌克兰难民的政策需与其他族群区别对待。
作为接壤邻国,波兰长期承担难民安置主力,其政策收缩被视为欧盟态度转变的重要信号。
此前一天,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13日报道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德国总理默茨就难民问题爆发争执。
默茨5月刚就任德国总理,其政府数据显示,德国境内有超过12.3万名达到服役年龄的乌克兰男性难民,而基辅近期放宽部分公民离境限制,导致年轻男性难民持续涌入,引发德国社会不满,双方因此产生"罕见的紧张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计划与欧盟此前政策存在矛盾。
欧盟6月刚将乌克兰难民临时保护期限延长至2027年3月,却同时推动"自愿遣返方案"。
更具争议的是,捷克、奥地利等国曾明确表示,依据《欧洲人权公约》,不会因逃避兵役等理由引渡难民,匈牙利甚至彻底排除引渡可能。
分析指出,乌克兰近期启动新一轮军事动员,据称过去三个月乌军损失超7万人,对兵员的需求或成为推动难民遣返的重要动因。
而欧盟多国在难民压力与法律原则间的平衡,将成为影响这一争议计划推进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