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你脚怎么了?怎么肿得厉害,还发黑了?”“没事,走路磕了下,过几天就好了。”这是一个真实的对话。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像这位父亲一样,脚出了问题,却不当回事。直到溃烂、感染,甚至发展成了需要截肢的地步,才追悔莫及。
![]()
你可能没意识到,糖尿病并发症中,有一种最容易被忽视,却非常凶险。它的名字叫做: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脚部慢性病变,
主要是因为脚部神经和血管受到损伤,导致感觉迟钝、血液循环差,一旦受伤就很难愈合,甚至会烂掉、坏死。很多人觉得“只是脚磨了个泡”、“只是指甲剪深了点”,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可能就是一场灾难的起点。
你可能未意识到,脚痛、脚麻、脚凉,其实身体早就发出警告了。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在厨房做饭,一不小心被滚烫的油溅到了脚面,却没觉得特别疼。你继续做饭,洗碗,直到晚上脱鞋才发现,脚背起了个大水泡。
![]()
你简单贴了创可贴,过了几天,却发现水泡破了,变红、变黑,还有点臭味。你以为它会自己好,却没想到这就是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
从医学角度看,糖尿病会损伤两大系统:周围神经和周围血管。就像你的“电线”和“水管”都出了问题。
首先是神经受损。正常人脚被扎一下,会立刻感觉到疼痛。但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像是“生锈的电线”,信号传导迟钝,甚至完全感觉不到痛。一旦脚破了、感染了,你可能根本没察觉。
![]()
其次是血管问题。糖尿病会导致动脉硬化,尤其是腿部血管。血流变差,像是“水管堵住了”,营养和氧气不能及时送到伤口,伤口就很难愈合,容易感染、坏死。你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
· 脚底麻木、像踩棉花;
· 脚趾发凉、颜色发紫;
· 走路时小腿酸痛,要停下来歇一会;
· 脚伤口久久不愈,甚至开始溃烂;
· 指甲边缘红肿、化脓。
这些都不是普通的“老寒腿”或“走路多了”,而是糖尿病足在悄悄发展。你可能会问:“糖尿病不是控制血糖就行吗?为什么会烂脚?”
![]()
糖尿病是一个“全身性”的慢性病,它影响的不只是血糖,还会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神经和血管。据《中国居民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
约有8%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足,而其中超过50%的人在首次出现症状时并不重视。一项权威研究指出,糖尿病足是导致非外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
而一旦发展到严重感染、坏死,很多人只能选择截肢。数据显示,糖尿病足患者的五年死亡率高达50%,接近某些癌症的水平。听起来可怕,但很多悲剧是可以预防的。你可以试着这样做,从生活方式上进行调整。
![]()
首先要明确,现代生活中很多习惯,正在悄悄加重糖尿病足的风险。比如你可能习惯:
· 穿着不合脚的皮鞋,磨脚却不疼;
· 洗脚用热水烫脚,脚被烫伤却没反应;
· 用热水袋、电热毯取暖,结果低温烫伤;
· 自己剪脚茧、去死皮,不小心剪破皮肤;
· 脚受伤后不重视,涂点药膏就了事。
这些看起来“日常”的小事,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高危行为。你可以这样做,保护你的双脚:
![]()
第一,每天检查双脚。用手电筒仔细看脚底、脚趾缝,有没有破皮、红肿、变色。有视力问题的老人,可以请家人帮忙。
第二,选择合适的鞋袜。鞋子要软底、合脚,袜子要纯棉、无缝,不要穿紧绷的丝袜或硬底皮鞋。
第三,洗脚水温要合适。用手肘试水温,控制在37℃左右,避免烫伤。洗完脚后要擦干,尤其是趾缝。
第四,不要赤脚走路。哪怕是在家,也要穿拖鞋,避免扎伤、碰伤。尤其不要在沙滩、草地上赤脚行走。
![]()
第五,出现伤口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不要涂“老中药”或偏方。糖尿病足伤口需要专业清创和抗感染处理。
你可以从饮食和运动上,进一步保护血管和神经:
饮食上:
· 控制血糖是第一位,坚持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
· 多吃绿叶蔬菜、全谷杂粮、豆制品;
· 限制红肉和动物油,多用橄榄油、亚麻籽油;
· 避免高盐饮食,预防高血压,保护血管。
![]()
运动上:
· 选择不伤脚的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车;
· 避免长时间走路、登山、打球等高强度活动;
· 每次运动后观察脚部是否有红肿或压痕;
· 运动鞋要软底、透气,袜子要干爽。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戒烟。吸烟会加速血管硬化,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之一。你可以从今天开始,做出这两个小改变:
![]()
· 每天洗完脚后,用手机手电检查脚趾、脚底;
· 把鞋垫换成柔软透气的护足鞋垫,减少压迫。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最可怕的是血糖高,其实真正的威胁,常常来自忽视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一旦出现,治疗周期长、费用高、风险大。但只要你认真对待,坚持血糖管理,注意足部护理,完全可以避免它的发生。
参考资料: · 国家卫生健康委《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 《中华糖尿病杂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数据 · 丁香园医学频道 · 健康时报·内分泌栏目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