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布赴日安全提示,建议中国公民近期不要去日本,因为日本国内有多起针对中国人的暴力案件还没有侦破,再加上日本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不断挑衅,安全风险上升。
随后,国航、东航、海航等多家航空公司也相继推出了针对日本航线的退改签优惠政策,截止日期为12月31日。同日,官媒点名高市早苗,将其列为“七宗罪”,告诫不要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不要让日本重走军国主义的老路。舆论端也发声称对日反制已经“摆好阵型”,如果不收手将会加码。在压力之下,日本很快作出了回应。
![]()
11月15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表示希望尽早同中方沟通,称两国之间存在“认知上的差异”。这既是在给政府找出口,也是在替高市早苗找台阶,发出“别再拱火”的信号。风波起于国会:高市就台海问题所作的发言被认为已经严重逾越。台湾问题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越过这条线,关系就会受损。更让人吃惊的是她把责任推给历届政府的延续性,随后有几位日本前首相公开反对,显示出日本政坛内部罕见的分歧以及纠偏的愿望。
政策和舆论共同发力,首先对旅游业造成的影响就是直接的打击。日本很多地方都依靠中国游客消费,团队减少就会造成现金流突然减少,店租、人工、损耗的压力也增大。中国航司开放退改,有条不紊地放出人潮,防止情绪积聚。
![]()
这套“组合拳”直接指向了日本民生产业链上旅游、零售、交通、酒店等最容易集中爆发不满情绪和选民压力的地方,比外交辞令更能逼迫政客让步。对高市来说,已经不是口水仗了,而是内外夹击:她如果继续推动右翼议程、挖“和平宪法”的洞,首先要考虑政治座椅是否坐得稳。
安全方面也非常重要。未破的袭击案加剧了在日本的华人的不安,夜晚绕路、结伴通勤、看护儿童等成了自我防护的常态。此时更需要一个清晰的信号:台海为红线,触碰红线必有代价,错误不能再继续下去。以后果沟通的方式,更能直击要害。日本国内也出现了分歧,前首相们集体敲钟,告诫不要把国家推入危险境地;木原稔以“认知不同”来保全自己的面子,但是本质还是“想谈”。中方要以正确的态度和相应的行动为基础开展沟通。
![]()
官媒“七宗罪”发出的深层警告就是:不要去碰历史的灰,不要去打破战后形成的格局。一旦军国主义幽灵被唤醒,亚洲就会寒蝉。周边国家对此非常敏感,苗头就发出警报。如果高市以此来获取短期的政治声望的话,那么最终付出的代价就是真实的经济和安全风险。
目前的节奏很清晰,第一步是站队,第二步是限制出行,第三步是制造舆论,第四步是逼迫对方开口。退改签窗口一直开到12月31日,舆论没有降温,反制工具箱也没有合上。高市要是在“继续冲”和“按下暂停”之间做选择;如果继续,就会出现更多的连锁反应。
有人担心“旅游级”的提醒会影响到自身的出行以及经济复苏。短痛不可避免,但是在安全和红线面前,优先级是清楚的。航司的宽松退改是为了给旅客兜底,把损失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对企业来说,这也是一种地缘不确定性的应急演练:疫情之后的复苏和外部冲击之间怎样找到韧性,这是必须要答好的一题。
![]()
高市为什么可以这么强硬?政治的路径已经非常清楚,右翼势力多年来一直关注着“集体自卫权”这扇门,制造外部的紧张气氛,降低内部的担忧,通过安全焦虑来获得强硬路线的民意支持。但是她判断失误了两个地方:外部对手不是摆设,内部的“长辈”也不会陪演。前首相的冷水加上民众对于“钱袋子”以及秩序的关注,就会很快瓦解她动员的能力。
中方立场已经反复说明过:可以谈,但是先要把认识搞清楚——台海不是筹码,是底线。承认这一点,合作的空间自然就打开了,经贸、人文、科技都有基础,但是前提不能被踩碎。高市若把此事当成政治资源的话,只会使谈判变得更为困难。
最后还要提醒在日中国公民:提高警惕,尽量少出门,结伴而行,保持联络,遇到突发情况及时报警并联系使领馆。这不是制造恐慌,而是把风险意识提到应有的高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