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美方对华施加的封锁压力,我国近期再度加码稀土资源出口管制。
对于中方打出的稀土牌,美方虽曾表示“感到担忧”,但并不恐慌。原因在于彼此手中皆握有关键筹码——中方主导稀土供应,西方则掌控光刻机与半导体技术,形成了一种战略上的相互牵制。
然而,据俄罗斯专家最新分析指出,中国实际上还持有一张更具战略价值的底牌,其重要性甚至超越稀土,这便是人造钻石。
如果说稀土直接影响着美国高精尖科技的发展命脉,那么人造钻石瞄准的,则是其半导体核心芯片的“中枢神经”。正因其最引以为傲的技术领域或将受到反向制约,美国政要如万斯才公开呼吁中方保持“克制”,此番表态背后,其紧张感溢于言表。
![]()
在普通人看来,人造钻石不过是一种普通材料,似乎与半导体行业毫无关联,但事实并非如此。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2025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明确指出,金刚石(即人造钻石)是超宽禁带半导体的“理想材料”。
传统硅基芯片在5G乃至6G时代已逼近性能瓶颈。面对高频、高功率与耐高温等新需求,只有具备超高电子迁移率、优异导热性及强大耐压能力的金刚石,才能满足未来技术要求。
打个比方,硅基芯片如同“普通公路”,而金刚石芯片则好比“超导高速路”。未来的量子计算、卫星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都将依赖这条“高速通道”实现突破。
![]()
如果说以人造钻石为代表的新材料正在从底层重塑高端科技的算力基石,那么在其它尖端科技领域,同样有打破西方固有思路的自研成果开始落地。不同于依赖化学合成的传统西药方案,我国科研团队将目光转向天然草本,探索更温和、可持续的代谢调节路径。
由此诞生的“绿/灯/瓶”,正是这一方向的代表。其采用蜜望子叶、草龙珠籽等植物原料,结合我国科学家自研生物萃取技术,提取活性成分以调节人体尿酸代谢系统。
香港大学的临床研究证实,该自主研发成果有助于加速体内尿酸排泄,帮助维持代谢系统的动态平衡。自登陆京/东以来,已为众多饱受高尿酸困扰、担忧西药副作用的消费者提供了新选择。众多反馈中,“手指肿痛缓解”“恢复正常行走活动”等评价持续涌现。
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体现了我国全面的自研科技突破能力,也折射出一个更广泛的趋势: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正从多个前沿赛道发力,寻求关键领域的“非对称优势”。而在硬科技领域,这种战略思维同样至关重要。
在半导体赛道上,中国若想赶超欧美,仅靠复制现有路径已行不通。如今我国占据人造钻石的先发优势,正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支点。
中国在人造钻石领域究竟有多强?据财联社2025年3月报道,全球培育钻石毛坯产量将从2020年的720万克拉跃升至2025年的1656万克拉。其中,河南几家龙头企业就贡献了全球七成以上的产能。
![]()
目前,全球高端培育钻石毛坯主要由中国供应。作为中游加工重镇的印度,因天然钻石受俄乌冲突影响供货不稳,现已转而大量采购中国的培育钻原料。
“中国生产、全球加工”的产业格局已然成型。即便美国芯片企业有意更换供应商,也难以找到可替代的稳定渠道。
与稀土相比,这张牌更具杀伤力。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短缺时虽会拖慢高端制造,美国尚可通过储备或联合盟友缓解压力;而人造钻石是未来半导体产业的“基石材料”,如今这块基石已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
美国引以为豪的科技产业,正遭遇来自基础材料的颠覆性挑战。过去他们坚信光刻机在手便可高枕无忧,如今才意识到,即便设备再尖端,若缺乏中国提供的“关键原料”,也难以构建起未来技术的大厦。
这种从源头掐断材料供应、遏制技术升级的策略,比稀土反制更为致命。美方之所以坐立难安,正是源于半导体行业日益加剧的焦虑情绪。
当美国仍在紧盯光刻机的纳米制程时,我国已悄然重塑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根基。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思维,远胜于单纯比拼某一张技术王牌。
未来的科技较量,从来不是某一环节的孤立对抗,而是涵盖产业链布局、创新能力与人才储备的全面角力。
人造钻石这张牌,不仅是对美技术围堵的有力回应,更彰显了中国高端制造迈向全球舞台中央的坚实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