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坐下翻新闻,一行字突然冒出:大阪总领事薛剑说要“斩头”。内容很硬。
有朋友立刻问我:外交官怎会放出这种狠话?他是不是一时冲动?是不是账号被盗?
消息往回翻,原来前几天东京新上任的高市早苗把台湾安全和日本生死绑在一起。
一句“存亡危机事态”直接把台海与日本自卫队联系,风险一下升高。
薛剑的推文就在这种气氛里出现,他说话直接,不拐弯:既然有人想拿刀对着中国的核心,那就别怕刀口回敬。
东京的右派原本关注这位总领事,话音刚落,报纸、电台、电视连夜接力。
“驱逐他”“列黑名单”,这些词很快霸占头版,位置都不留空。
![]()
可高市的挑衅才是根子。她在国会说,只要台海有风吹草动,日本能立即行使集体自卫权。
当年侵华的记忆还在,听到武力介入四个字,很多人脑子一下发紧。
![]()
风声越来越响,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在尼亚加拉参加G7外长会时,把责任推给中国。
记者镜头架好,他朗读声明:中方须解释“斩首”说法,否则后果自负。这番话把焦点移向中国。
![]()
北京的回应没有绕弯。外交部直接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再提四个政治文件。
句子不长,信息清楚:谁要动台湾,后果自己算好了吧呢。
![]()
国台办随后开场,翻出台湾光复八十周年档案,告诉东京:你们当年签了降书,历史写得明白。
中国驻日使馆的声明继续发声,把“存亡危机”与旧日侵略并列,立场摆得很坚决。
![]()
东京那边,内阁官房长官开始降温,他语气放软,不再提驱逐,只说还会沟通。高市也改口,称以后不用“存亡危机”字样,媒体随即把焦点转去经济议题上。
表面烟消,底下水流没停等下一阵风。
![]()
这场风波提出几个要点:日本准备不准备军事介入,还是只想拉选票?中国的警示是否已经足够明确?观察者都在掂量,这两问决定接下来局势走向?
我身边做贸易的朋友担忧,物流线路要不要提前换?他折腾一夜。
![]()
另一位学历史的同学翻出七十年代四个政治文件,话不多,只道:文件在,解释权却常争。
深夜的社交平台还在滚动,有人支持薛剑的直白,有人责怪他失礼。可真正左右局势的,不是键盘,而是军舰、法律和选票。
![]()
现在气氛表面稳定,暂时按下暂停键。只要台海出现波澜,按钮可能再被启动。
对岸船只、天空军机、会议桌前的话筒,哪一样没被拿来测试红线?这回是口水,下回未必只是口水。
![]()
两国公众都在等领导人下一句话,这是焦虑,也是惯性。
多年往来中日关系承载贸易和文化,也背负历史和现实的矛盾,拉力一直存在。
这次事件也让邻国周边的观察者看到一个规律:东京把安全议题与台海挂钩时,北京的回答从不含糊。
![]()
剩下的,是如何继续盯着彼此又不硬碰。没人想真动手,但谁也不敢先松手。
夜深时,我合上网页,脑中回荡那句“你们做好觉悟了吗”。一句话让两国忙三天,下一句会带来怎样的周末?没人预言得准,只能边看边数钟声,街灯还亮着,不知为何。
华盛顿的会场里,有人悄悄观察这场争执的温度,他们讨论如何借机加紧联盟协议。
欧洲几位代表被拉去听简报。有人问,为何日本把台海说成生死大事?日方答:美国也在关注,日本不能落后。
这一来,亚洲的紧张跨到大西洋,市场起伏,汇率跳动,投资者连夜调仓,保险公司紧急开会,气氛并不轻松。
我在街角咖啡店遇见一位东京留学生。她说家人烦透这些口头冲突,可电视连日播报,让他们跟着紧张。她想回国看樱花,却怕机票突然停飞,只好继续等待吧。
争吵一再重演,总把民心当杠杆,结果还是由民众埋单,谁都清楚。
回想本次脉络,起点不复杂:一句涉台威胁,一句强硬回击,再加一场G7上的放大镜,各方算盘作响,却都说是为和平而已。
故事到这里打上省略号,下一页写什么,还得看双方言行的分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