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东西湖区二雅路的一个清晨,馄饨摊的热气照常升起,55岁的胡阿姨动作熟练地包着馄饨,招呼着往来的熟客。
谁也想不到,一个多月前,她刚刚躺在手术台上,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了38岁的儿子。
![]()
这场生命的馈赠始于几年前,胡阿姨的儿子被确诊为尿毒症,病情持续加重,在找到合适肾源希望渺茫的情况下,胡阿姨主动接受配型检查,得知匹配成功那一刻,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我要救我的孩子。”
手术后的恢复期出乎意料的短,仅休养一周多,胡阿姨就回到了馄饨摊,“待着反而胡思乱想,忙起来才踏实。”她边说边利落地往锅里下馄饨。
![]()
令人敬佩的是,胡阿姨婉拒了所有捐款提议,“我们有手有脚,能自己挣。”她的馄饨摊价格实惠,用料实在,这些天街坊们都爱来吃上一碗,一位老主顾说:“不只是同情,更是敬佩,这样的母亲,值得大家支持。”
儿子的康复之路同样充满韧性,他患有先天性双侧肾动脉畸形,最终发展成尿毒症,确诊后,他没有消沉,反而立即开始创业,为漫长的治疗之路做准备,在接受透析期间,他坚持上午治疗,下午回公司工作,“我不能倒下,为了母亲,也为了这个家。”
![]()
“是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侯先生的各项指标正逐步恢复正常,他特别提到,只要平稳度过三个月的排异观察期,就能回归正常生活,今年的“双十一”,他特意陪母亲逛街,为她添置新衣。“看到她试穿时开心的样子,我觉得一切都在变好。”
如今,这个家庭的日常渐渐回归正轨,胡阿姨和丈夫经营着馄饨摊,闲暇时照看孙子,儿子身体状况一天天好转,已经能正常处理工作,清晨的馄饨摊依旧热气腾腾,只是这升腾的烟火气里,多了一份生命的重量。
这份特殊的亲情在当地传开后,没有改变胡阿姨一家的生活节奏,他们依然每天出摊,用双手创造明天,对于未来,胡阿姨笑着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在这个真实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母亲的无私,更是一个家庭的相互扶持,当困境来临,他们没有等待救助,而是选择用行动书写自己的答案,这份在热气腾腾的馄饨摊前延续的生命故事,或许正是平凡生活中最动人的篇章。
看了胡阿姨捐肾救子后重回馄饨摊的故事,真的被深深打动,网友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55岁还能为儿子捐肾,这就是母亲,永远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
“母爱从来不讲条件。”
“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不卖惨、不乞讨,用行动扛起一个家,值得尊敬!”
“祝母子平安健康。”
“以后去武汉旅游,一定专门去阿姨的摊子吃一碗馄饨!”
您身边是否也有这样温暖人心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那些让您感动的亲情瞬间。
信源:九派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