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帕米尔高原,中国边防军官从塔吉克斯坦军官手中接过了1158平方公里土地。
这块比北京市还大的区域,结束了130年的争议。
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原本可以要回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海南岛。
失去的"世界屋脊"
1759年,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清军在帕米尔高原竖起御制纪功碑,突厥语叫"苏满塔什",有文字石碑的地方,这块碑,成了中国拥有帕米尔的铁证。
当时的帕米尔有多大?10万平方公里, 比韩国还大一倍。
1878年,左宗棠做了第一件事:在帕米尔设8座卡伦, 每座都是主权的象征,但沙俄等不及了,1864年,沙俄趁新疆动乱,逼迫清政府签《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条约规定边界"行至葱岭,靠浩罕界为界",44万平方公里,没了。
清政府以为保住了帕米尔主体,错了,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在圣彼得堡签下《伊犁条约》,沙俄归还伊犁,条件是:再割7万平方公里。
条约白纸黑字写着:"帕米尔归中国管辖。"
沙俄点头答应,转身就撕毁,1884年,《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签订,沙俄玩了个文字游戏:把边界起点从阿赖岭偷偷移到乌孜别里山口。
中间凭空多出一个"待议区",什么叫待议区?就是"暂时搁置,以后再谈"。
以后?永远不会有以后,1891年,沙俄军队开进帕米尔,1892年,2万平方公里被强占,清政府抗议无效,沙俄的逻辑很简单:你打不过我,凭什么跟我讲道理?
更狠的还在后面,1895年3月,俄英秘密协定签订。
两个强盗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私分了帕米尔,英国拿走南部,沙俄占据北部,帕米尔八"帕",中国只剩下一个半。
从10万平方公里到不足1万平方公里,用了30年。
平均每年丢掉3000平方公里,比一个县还大,清政府能怎么办?1895年7月,俄英两国在帕米尔勘界,中国代表都没资格参加。
苏联的虚假承诺
这不是普通的领土丢失,这是一个帝国衰落的缩影,1759年到1864年,105年,帕米尔安然无恙,1864年到1895年,31年,帝国版图千疮百孔。
差别在哪里?国力,乾隆时代,沙俄不敢造次。
同治光绪年间,列强予取予求,帕米尔的丢失,写满了一个真理:弱国无外交,1919年7月25日,加拉罕宣言,苏俄副外长加拉罕签署对华宣言。
"放弃帝俄时期强占中国的一切,旧俄国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一切条约无效。"
中国人欣喜若狂,终于有强国愿意归还土地了!1920年9月27日,第二次加拉罕宣言, 再次确认,然后呢?苏联食言了,苏俄内战一结束,态度立刻变卦。
宣言成了废纸,新中国成立后,边界问题重新摆上桌面。
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中方代表团团长团带着明确指令: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划定边界,这已经是巨大让步,中国承认了沙俄的抢劫合法。
苏联怎么回应?寸土不让。
苏方代表甚至否认帝俄条约是"不平等"的,在他们眼中,强者拿走一切,天经地义,谈判破裂,1969年,珍宝岛事件,1969年,铁列克提冲突。
中苏两国几乎兵戎相见,帕米尔问题,彻底冻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塔吉克斯坦独立,继承了苏联在帕米尔的"遗产",但这个新生国家有个致命弱点:太小了。
面积14.3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辽宁省。
争议的2.8万平方公里,占其国土的五分之一,塔吉克斯坦一独立就陷入内战, 1992到1997年,5年混战,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这给中塔边界问题解决创造了契机,小国需要大国支持,中国恰好愿意伸出援手。
1997年的第一步
塔吉克斯坦内战结束,和谈开始,1997年10月,中塔就乌孜别里山口和喀喇扎克山口达成协议, 两个争议点,率先解决,这是试探。
中国想看看塔吉克斯坦有多大诚意。
1999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塔国界的协定》签署,中塔边界首次有了法律框架。
协定关键条款:"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塔边界问题。""互谅互让"四个字,预示着中国将做出重大让步。
这一年,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亲自飞到北京。
会谈中,拉赫蒙说出了关键的话:"愿意主动归还部分领土。"注意,是"部分",中国领导层经过深思熟虑,做出决定:同意只收回争议领土的3.5%。
2.8万平方公里的3.5%,约1000平方公里,为什么?
2006年到2008年,中塔联合勘界,两国专家翻山越岭,用GPS和传统测量相结合,精确标定每一个界点,2010年4月27日,《中塔勘界议定书》签署。
技术细节全部敲定,塔方同意交出实际控制的1158平方公里。
2011年1月12日,塔吉克斯坦议会批准议定书,反对派议员愤怒质疑:"为什么要把祖先的土地送给中国?"执政党回应:"这是为了国家长远发展。"
2011年9月20日,帕米尔高原,第75号界桩。
中午13时,中方代表和塔方代表纳扎波夫中校准时集结,仪式很简单,握手,签字,交接,130年争议,就此结束,纳扎波夫说:"边界的明确,有利于两国友好关系发展。"
话音刚落,1158平方公里正式回归中国。
让步背后的战略考量
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候恶劣,一年有8个月冰雪覆盖,这里不适合大规模开发, 即便强行要回全部2.8万平方公里,开发成本将是天文数字。
更重要的是,随着现代交通网络发展,帕米尔的战略地位已经下降。
中欧班列、中巴经济走廊,都有更便捷的通道,要回一片"鸡肋",不如换取实际利益,从1890年代开始,帕米尔地区就由俄国人管理。
120多年过去,当地居民早已没有对中国的认同感。
强行收回,等于接收一批"外国人", 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管理成本巨大,还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中国选择了务实:要土地,更要稳定。
2002年,中国GDP刚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
在国际上还是"发展中国家"身份,如果强行要回全部争议领土,国际社会会怎么看? "中国欺负小国"的帽子,摘都摘不掉。
塔吉克斯坦面积14.31万平方公里,2.8万相当于五分之一国土。
这相当于要求韩国交出首尔周边所有土地,中国选择让步,赢得了国际声誉,2011年勘界完成后,地质勘探队进入新收回的1158平方公里。
结果令人震惊:发现了大型金矿和铀矿。
金矿储量可观,铀矿更是制造核电站燃料的战略资源,1158平方公里,换来的不仅是土地,更是战略资源,有时候,少就是多。
边界问题解决后,中塔关系迎来黄金期。
塔吉克斯坦成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者, 中国在塔投资项目超过50个,涵盖水电、矿业、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中塔贸易额创历史新高。
塔吉克斯坦的棉花、铝锭源源不断运往中国,中国的机械设备、纺织品大量进入塔国市场。
用2.6万平方公里"鸡肋",换来一个铁杆朋友,这笔买卖,值。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