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广东省杂技家协会、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广州市杂技家协会发布消息: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原广州杂技团一级演员李春来,在广东江门参加文艺志愿活动期间突发心源性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1月14日逝世,享年78岁。
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1月18日(星期二)上午9:30在广州市殡仪馆仙鹤厅举行。
![]()
李春来1947年出生于杂技世家,5岁学艺,7岁进入杂技团,从艺七十余载。他技艺全面,勇于创新,是中国首位表演V形软钢丝、首位举办个人滑稽专场的艺术家、首位登上春晚舞台的杂技演员、首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中国滑稽演员。他以精湛的技艺、独具匠心的编排和浑然天成的喜剧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被誉为“杂技奇人”“东方金小丑”。
李春来还曾来津参加比赛。1998年,首届杂技金菊奖·滑稽奖在天津举办,已年过五旬的李春来代表广州杂技团创演节目《小丑叔叔》参评,勇夺金奖第一名。
![]()
童年起点:从文艺世家走向杂技舞台
李春来1947年出生于沈阳一个文艺世家。父亲出身京剧科班,后改行杂技练习自行车特技;母亲师从杂技名家习练高空走钢丝。他的多位长辈都是京剧和杂技界人才:有人曾是上海京剧团武生,与武术大师盖叫天同台;有人在哈尔滨京剧团演武打和丑角;姑姑是梅兰芳的学生,舅舅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杂技团的魔术师,为毛主席表演过“钓鱼”魔术并担任国家杂技团魔术队队长。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艺术的种子自幼在李春来心中生根。
童年时代的李春来生活清苦。父母常年奔波演出,经济拮据。他5岁时便跟随父亲习练杂技基本功,成为父亲最小的学生。
父亲耐心教他骑独轮车、翻跟头、踢毽子等童子功。年幼的李春来每天清晨都在院子空地劈叉下腰,一遍遍倒立练平衡。那时物质匮乏,小演员练功条件异常艰苦。8岁时李春来被哈尔滨杂技团收为学员,但团里没有像样的练功房。孩子们只能露天翻跟头、垫破毛毯练习;雨天就借剧院走廊排练,甚至利用废弃的俄罗斯老教堂当练功厅。教堂高高的屋顶正好用于练空中飞人与高空钢丝。
这些特殊练功场所承载了李春来童年最难忘的记忆。他常在清晨薄霜中倒立,一撑就是几十分钟,小伙伴在旁计时为他打气,直到他双臂酸麻、鼻涕眼泪直流。
年幼的李春来格外坚韧,每天摔倒无数次,又爬起来继续。他后来回忆:“没有吃苦的精神,根本练不成杂技。”童年这段艰苦磨炼不仅强健了体魄,也铸就了他日后登台表演最扎实的功底。
杂技成长:成为国内表演V形软钢丝第一人
20世纪50年代后期,李春来进入哈尔滨杂技团后,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技巧,很快从学徒成长为团里的台柱子。在人梯“叠罗汉”节目中,他总是被托到最高处那个孩子。
然而,随着个头越长越高,他的身子也越来越沉,底座的演员兜不住,只好换人,他就赋闲在家了。
后来,李春来观看一部苏联马戏纪录片,其中著名小丑奥列格·波波夫在一条软钢丝(松弛的绳索)上表演滑稽节目的片段让李春来看得目瞪口呆,他决定要练V形软钢丝。
而当时中国杂技界从未有人尝试软钢丝,多数老师认为在上面保持平衡“不可能”,人站在上面,很容易掉下去。但李春来认定:波波夫能做到,我也一定行!
“我当时有股倔劲。你们越说不行,我非要练出来。”排练场地不够,李春来把油丝绳两头拴在树上,中间耷拉下来,他站在上面练习。一开始,他拄着两个棍子,站在软钢丝上,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来,把腿劲越练越好。
杂技团里还有其他节目要排,练习时间不够,李春来就把吃饭时间用上。食堂开饭了,团里的人就能看到门前有个小伙子,双腿稳稳地站立在软钢丝上,手上还拿着饭菜在那里扒拉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刻苦练习,李春来终于不用扶持也能在软钢丝上独自站稳,并逐步学会在绳上缓步行走,甚至尝试倒退走。那年代没有安全吊环和海绵垫,他就在距离地面不高的软绳上摸索,一点点找到平衡诀窍。这番苦练使他掌握了软钢丝表演核心技巧。
能站稳了,加上其他技巧,他创造出了软钢丝“头顶大摆晃圈”“高车踢碗”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成为中国杂技史上第一个练成软钢丝平衡技巧的人。1976年,李春来表演了《滑稽软钢丝》节目后,一炮而红,给杂技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李春来表演《软钢丝》
滑稽转型:首登央视舞台 被誉“东方金小丑”
软钢丝节目的成功为李春来打开了杂技艺术新天地,也标志着他从传统杂技演员向滑稽小丑的转型。这种“笑中有技,技中带笑”的风格后来成为他的标志,也拓宽了中国杂技的表演形式边界。
为了提升滑稽表演,李春来拜中国杂技界著名小丑表演艺术家陈腊本为师,成为这位小丑大师的关门弟子。
20世纪80年代,李春来已成为当时中国家喻户晓的杂技滑稽表演者。1984年,正值37岁的李春来正值创作力和技巧巅峰。
1984年,经由中国杂技家协会推荐,李春来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演杂技。这是春晚历史上第二届,也是首次有杂技演员作为表演嘉宾亮相全国直播的大舞台。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他赢得了“春晚杂技小丑第一人”的美誉。
![]()
李春来在1984年春晚舞台表演《伞衣帽》
这一年,李春来还举办了全国首次个人滑稽杂技专场演出。这场演出是以李春来的个人表演为主,他运用精湛的杂技技巧和魔术处理手法,一个人驾驭了整场演出。
1990年,李春来参加了意大利第七届国际金小丑比赛,并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金奖,被誉为“东方金小丑”。这是中国滑稽演员第一次在国际上比赛,李春来把最拿手的都用上了,倒骑车、踢帽落、飞机碗、伞衣帽等,搞了一个滑稽组合,最后征服了评委和现场观众。
1998年,首届杂技金菊奖·滑稽奖在天津举办,已年过五旬的李春来代表广州杂技团创演节目《小丑叔叔》参评,勇夺金奖第一名。
![]()
李春来表演《小丑叔叔》
78岁坚守表演一线
1986年,李春来成为广州杂技团的一名演员,直到2007年正式退休。晚年的李春来定居广东,仍坚持以资深艺术志愿者身份积极投身各种公益演出活动。广东省文联志愿者艺术团和各地文化下乡慰问演出队伍里,经常出现他的身影。无论驱车七八小时赴偏远山区义演,还是在露天临时舞台上献艺,他从不推辞。
![]()
李春来(左)参加文艺惠民演出
2024年1月,李春来随“文艺下基层 新春送温暖”——广东省文联“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惠民演出走进德庆。他说:“要坚持把文艺送到基层,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次我们通过‘红色轻骑兵’到基层演出,把戏送到大家门前,送到人民中去,是要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每个演员的责任,也应该做的。”
2025年10月23日晚,“湾区有爱·志愿连心——2025年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大湾区文艺巡演暨东莞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专场演出”在东莞开演,李春来为观众带来滑稽戏《欢乐时刻》,赢得全场喝彩。
![]()
2025年10月23日晚,李春来(右)在文艺巡演中表演
近日,李春来在广东江门参加文艺志愿活动期间突发心源性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5年11月14日逝世,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杂技滑稽艺术。
![]()
编辑 | 马瑞
综合 | 广东省杂技家协会 羊城晚报 南方日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