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2109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以为“血栓”是老年人才犯的病,其实不然。现在久坐不动、肥胖、熬夜、抽烟喝酒,都是血栓的“催化剂”。血栓一旦形成,最怕的不是它“堵”在那里,而是它突然脱落,随血液游走,卡在心、脑、肺这些“要命要紧”的地方。
![]()
而血栓脱落前,身体其实会“报警”,只是很多人没当回事。今天我们就说说,出现这3种症状,可能是血栓要脱落的信号,千万别拖,赶紧去医院查!
一、血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可怕?
我们先简单讲明白:血栓就是血液在血管里“结块儿”了。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里是流动的。可一旦血液变黏、血管受伤、血流变慢,就容易在血管里形成“血块”,这就是血栓。它就像管道里的“水垢”,轻则影响血流,重则可能突然脱落,像炮弹一样冲出去,堵住重要血管,造成猝死。
![]()
比如:
· 堵在脑血管:就是脑梗; · 堵在肺动脉:就是肺栓塞; · 堵在冠状动脉:就是心梗。
中国卒中协会2023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梗约300万例,其中大部分都与血栓有关。
二、这3个症状,是血栓要脱落的危险信号
血栓并不是“无声无息”的,它在脱落前,身体通常会发出3种明显警告。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了,千万别忍着,立刻就医检查!
![]()
1. 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发凉、疼痛
如果你某条腿突然又肿又凉还疼,特别是小腿肚子发硬、按压有痛感,那要小心了——这可能是深静脉血栓。
这种血栓常见于:
· 长期坐办公室不动; · 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 · 做完手术卧床不动的人。
![]()
更严重的是,如果这个血栓突然脱落,顺着血液流到肺里,就可能引发致命的肺栓塞。据《中华内科杂志》数据,肺栓塞的住院死亡率高达15%-20%。
2. 突然说话不清、嘴歪眼斜、手脚不听使唤
这些症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典型的脑梗前兆,本质上也是血栓“作祟”。
如果某人突然说话含糊、嘴角歪斜、一侧手脚没力气、走路不稳,甚至昏迷,那可能是血栓脱落后卡在脑血管了。
![]()
这种情况分秒必争,必须立刻送医。医学上有个“黄金时间窗”——发病后4.5小时内溶栓治疗效果最佳,能有效减少后遗症。
3. 胸闷气短、突发剧烈胸痛、心跳加快
如果你突然感到胸口像被压住,呼吸困难甚至喘不过气,同时心跳飙升、出冷汗,那要警惕肺栓塞或者急性心梗。
这多半是血栓脱落后冲进肺动脉或心脏冠状动脉,造成严重堵塞。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的人,更是高危人群。
![]()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指出,我国每年因心梗猝死人数超过50万,其中很多是血栓突然脱落引起的。
三、哪些人是“血栓高危人群”?快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不是所有人都会得血栓,但以下几类人风险明显更高:
· 久坐不动:办公族、司机、长期卧床的病人; · 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 肥胖者:BMI超标者血液更黏稠; · 吸烟者: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 · 孕产妇、口服避孕药者:雌激素水平升高容易促凝; · 60岁以上老人:血管老化、代谢变慢。
![]()
如果你属于上述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血管彩超+凝血功能检查,别等出事了才后悔。
四、预防血栓,关键做好这5件事
与其担心血栓脱落,不如提前预防。血栓是“生活病”,防控关键在日常。
1. 动起来,是最便宜的“溶栓药”
久坐不动是血栓的温床。每坐1小时,血流速度就会减慢,增加血栓风险。
![]()
建议:
· 每坐40分钟就起来走动5分钟; · 上班族可以用升降桌、做办公室拉伸操; · 长途旅行记得活动双腿,避免“经济舱综合征”。
2. 多喝水,别等口渴才想起来
喝水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尤其是早上起床、运动后、出差乘车时,一定要主动补水。
成年人每日建议摄水量1500~2000ml,最好分多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灌水。
![]()
3. 控好“三高”,血管才能稳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血栓的“三兄弟”。控制不好,就像在血管里放“定时炸弹”。
· 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 · 高血脂会让血液更黏; · 糖尿病会加速血管老化。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规律作息,是“三高”管理的基本盘。
![]()
4. 戒烟限酒,别再拿血管开玩笑
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内皮受损,是促发血栓的重要元凶。而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影响肝脏代谢功能,干扰凝血系统。
别再说“抽几根没事”,血栓不看你抽多少,看你有没有那个“倒霉点”。
5. 警惕手术后、孕期、节后血栓高发期
血栓往往在这些时候“偷袭”:
![]()
· 手术后卧床不动; · 节假日大吃大喝、熬夜久坐; · 产后激素水平剧烈变化。
这些特殊时期,一定要遵医嘱,注意活动腿部、穿医用弹力袜、监测血液指标。
血栓不是老年病,是生活病。它不会给你彩排,一旦脱落可能就是“终场”。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
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了一侧肢体肿胀发凉、突然说话含糊、胸闷气短等情况,千万不要犹豫,立刻去医院!
就像医生常说的那句话:
“早一分钟就诊,可能多活十年。”
权威参考资料: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23》.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指南(2021年版)》. 4. 《中华内科杂志》. 急性肺栓塞诊治进展. 2021年第60卷第6期.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