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在主任贺玉泉带领下,联合超声、麻醉、护理等多学科团队,成功应用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系统,为一名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实施治疗。患者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该手术为吉林省首例此类技术应用。
![]()
患者58岁女性,因间断胸闷4年,加重3天入院。心脏彩超提示:心脏增大、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
CTA检查提示:Cir:154.4mm,Area:1625.5mm²。
经过内科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但仍有重度三尖瓣返流,症状也时有反复,贺玉泉组织全科讨论认为患者为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一般状态较差,外科高危,手术指征明确,经心脏团队综合评估拟行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术。结合术前评估拟于后瓣环、前后瓣环处分别植入12T+14T K-Clip®夹合装置,缩小瓣环周长的同时增加瓣叶对合,从而降低三尖瓣反流。
![]()
患者全麻后,术中穿刺颈静脉建立通路,将18Fr可调弯输送鞘沿加硬导丝送至右心房中下段,在超声指引下送入输送系统,于后瓣环、前后瓣环处分别采用12T K-Clip®及14T K-Clip®夹合装置。通过控弯和旋转调整器械与瓣环平面的角度关系,使夹合装置头端指向目标靶位。通过超声MPR模式在瓣环处攻入锚定部件,牵拉稳定后打开夹持臂并贴靠瓣环,随后提拉锚定部件关闭夹持臂,对瓣环进行环缩。评估手术效果满意,解离夹合部件。瓣环面积由10.8→7.74,瓣环面积减少28.3%,术后反流由术前6+降至4+。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
术前三尖瓣面积
![]()
术后三尖瓣面积
三尖瓣反流曾被称为“被遗忘的瓣膜病”,因其解剖复杂、治疗手段有限,长期面临高死亡率与低干预率的困境。K-Clip技术的出现图突破了这一难题,临床研究显示,其具有确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显著、持续地降低三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促进右心重构,改善心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吉林省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为省内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提供了新的诊疗选择,也为区域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发展提供了支持。
来源:长春晚报
编辑:李冲
初审:李冲
复审:张瑜
终审:王继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