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
华中科技大学
第十七届企业家(武汉)大会
在华科大光谷体育馆开幕。
大会以“携手推进科产深度融合,
共建中部崛起科创支点”为主题,
现场签约36个
校友企业投资及合作项目,
总金额达150亿元
![]()
签约现场。记者冯雪 摄
本届大会汇聚了全球华科大校友企业家、院士学者、政府代表及师生校友约1500人。大会不仅成为校友情谊的相聚,更成为政、校、企三方协同,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高端平台。
华科大校友企业武汉思波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两年估值破亿元,凭借自主研发的“芯片B超”高频超声检测设备技术领先,是国内首家实现高端芯片高频超声超扫检测设备自主研发的团队,也是此次现场签约企业之一。
“思波微半导体高端超声检测系统项目总投资1亿元,在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已有1000平方米厂房基础上,计划在科创中心扩租3000平方米,用于研发生产半导体高端超声检测系统设备。”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生产100台设备,年营收约3亿元。
据了解,思波微全自动检测设备可以通过高频超声波与AI算法结合,识别微米级缺陷,准确率超进口设备15%,售价仅为同类产品的70%至80%。目前,技术已获12项发明专利,客户覆盖国内十余家头部封测厂商。
同期签约的飞瓴光电产业园项目,聚焦非金属元素掺杂的光电子新材料,产品应用于极端环境核电、工业激光、生物医疗等相关领域。公司董事长童维军介绍,其自主研发的掺氟石英传能预制棒四大系列产品,2024年营收突破3000万元,预计2025年产值将超1亿元。
“我们的优势是源头创新与深度定制。”童维军表示,公司突破常压微波等离子体外沉积技术,摆脱了对进口材料的依赖。近期获得近5000万元Pre-A+轮融资后,公司将扩建产线、加速产学研合作,计划2030年前完成上市。
据悉,本次签约项目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飞瓴光电、思波微、华威科等一批高能级项目落地,凸显“光谷”“车谷”产业集聚效应。此外,华中科技大学企业家协会AI分会正式成立,将推动AI赋能制造业升级与生物医药创新。
![]()
华中科技大学企业家协会AI分会正式成立。记者冯雪 摄
“武汉已经成为海尔创新生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未来将成为海尔重要的创新基地。”在大会现场,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华科大校友周云杰笃定地表示,将以海尔在汉已有的投资布局为支点,持续做大做强做深。
![]()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华科校友周云杰。通讯员供图
面对AI时代的发展浪潮,周云杰谈道,武汉雄厚的科技与人才基础与华中科技大学强劲的综合实力相得益彰。“名城与名校应聚焦‘创造真实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要让科技长在产业里、场景里、生态里。”
周云杰说,在AI时代,技术供给已非最大瓶颈,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才是价值关键。为此,海尔构建了庞大的创新生态圈,在全球拥有核心研发人员超2万人,汇聚了全球的科技创新资源超25万人,生态技术支持人员超百万人。
“世界就是我们的研发部。”周云杰介绍,海尔已经在全球布局了十大研发中心,依托遍布全球的研发中心,海尔能实现国内外联动、24小时不间断地研发,快速满足不同地区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立足自主创新,开放整合全球资源,海尔将助推家电产业链形成一个大的创新平台,持续引领全球产业创新的浪潮。”
谈及母校华中科技大学,这位校友动情地表示,华科大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以学生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其职业生涯奠定了宝贵的价值观基础,这一点与海尔“人单合一”模式中“人的价值最大化”的理念高度契合。他将华科大企业家精神提炼为“专注”二字,并寄语创业路上的学弟学妹:“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然后集中精力深耕,明确目标后的专注,是避开创业陷阱、走向成功的关键。”
周云杰还透露,海尔已搭建起开放的创业孵化平台,未来将继续培育更多独立创业主体。无论是大学教授、大学毕业生还是内部员工,只要契合战略与价值观,都能在海尔这座“创业城”中获得支持。
长江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