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爆炸案突然揪出了“幕后黑手”,知情人士曝光内幕,泽连斯基的“天都塌了”。
查了3年多迟迟没有结果的“北溪”事件,突然在最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负责调查此事的德国警方,不仅给出了完整的证据链,还表明指挥这次破坏行动的人,就是时任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看起来,在俄乌战场局势走向日渐明朗的当下,美欧已经达成了默契,决定要让乌克兰来当这个“替罪羊”了。
![]()
【乌克兰成了“幕后黑手”】
打不过俄罗斯,乌克兰就得当“替罪羊”
当然,这不是说乌克兰是“无辜”的,事实上“北溪”爆炸事件中,乌方有能力也有动机,还从中得到了大量的好处,也因此有最大的嫌疑。
只不过,想要独立完成一次超高难度的跨境“国家级破坏行动”,显然是远远超出乌克兰能力范畴的。
从技术层面看,北溪管道位于波罗的海海底,穿越多国专属经济区,实施爆破需要精准的地理情报、深海作业能力以及避开北约反潜监控的时机把控。
即便乌克兰拥有特种部队,其能否独立完成跨越北约防线的隐秘行动仍存重大疑问。
更关键的是,美国作为全球情报霸主,不仅掌握着北溪沿线海域的卫星实时监测数据,还通过北约体系共享着欧洲各国的安防情报网络。
若无美方默许甚至技术支持,乌克兰行动组几乎不可能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破层层防线。
事实上,有德国媒体曾披露,爆炸发生前数小时,北约反潜机曾在相关海域异常盘旋,这种"巧合"很难用常规逻辑解释。
因此,不排除德国方面将矛头直指乌克兰,是想回避关键环节的追责,打算维护背后主导者的利益安全,将罪名扣在乌克兰头上,本质上是将一场多方合谋的地缘经济绞杀,伪装成单一国家的"激进行动"。
![]()
【扎卢日内在乌克兰有很高的人望】
案件水落石出,欧洲"五味杂陈"
比较讽刺的是,作为欧盟对乌援助的"领头羊",德国在过去三年累计提供了巨额的军事与经济支持,却在关键时刻发现乌克兰才是切断自家能源命脉的真凶。
这种被"援助对象反噬"的荒诞感,或许将直接转化为民众对政府政策的强烈不满,毕竟自俄乌开战以来,欧洲国家天然气价格飙升,工业界因成本压力外迁导致岗位流失,纳税人还要为"援助乌克兰打代理人战争"持续买单。
欧盟内部的信任裂痕同样难以弥合,东欧国家因历史原因始终对俄罗斯能源心存警惕,北溪爆炸客观上加速了它们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依赖;
南欧国家则因工业竞争力下降陷入经济停滞,将怨气指向德国主导的"援乌优先"政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