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
总听人 谈 起天门石家河遗址,说这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城市群落。要知道,新石器时代就有相当规模的城市群落,就有高大威猛的城垣,就有非常科学合理给排水系统,简直不可思议。
及至今年八月间,我看了四川广汉 市 三星堆博物馆后,疑窦丛生,对青铜大立人 等 的造型不得其解 。 据说,考古学界、学术界众说纷纭, 甚至说成是外星人的杰作。但也有人说,三星堆文化来源于石家河文化。这 似乎 有点信口开河的味道。虽然公元前 6000 — 4000 年的石家河文化要早于公元 3000 — 2000 多年前三星堆文化,但这二者之间,有何联系?文化有何传承? 又是如何传承的?问之茫然,答者渺然。
现在可以佐证的是,在石家河遗址中出土的一个人面型玉具,其脸部造型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相似,确实给这种传承关系增添了几分假设与想象。再与浙江良渚文化勾连在一起,就形成了长江流域远古文化变迁史。所以,中华民族不仅起源于黄河流域,也起源于长江流域,黄河、长江都是我们的母亲河。
但我作为一个天门人,一个文化爱好者,连石家河遗址都不去看看,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于是,在朋友 下,我终于在 11 月 4 日如愿以偿了。
深秋的天气,澄明疏朗,五彩斑斓。石河镇离天门市区并不远,二十几分钟的车程就到了石河镇。石河镇也如其他乡镇一样,马路两边除了建有二至三层的楼房外,就是红红绿绿、杂乱无章的店铺门面以及电驴摩托等运输工具。在镇的北边,有一个旧的石家河遗址博物馆,其造型,由一个巨大的陶瓷杯构成, 通红的颜色, 在这镇上也算独领风骚。不远处,一个正在修建的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厚重典雅的新博物馆,也已基本成型。说是国家投资的。可见,国家还是非常支持 重视 开发宣传石家河文化的。可以想象,建成后,这个博物馆在石河镇上可谓雄踞一方的地标建筑。
![]()
![]()
![]()
![]()
![]()
![]()
![]()
参观石家河文化遗址,更像在翻阅一篇颇有韵味的 古老 散文。遗址散落在方圆 8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间,是村落,是田野,是树林,是小丘,是沟渠。最为集中的遗址区是三房湾遗址和石家河古城两处。三房湾遗址是由仿古民居和一处红色陶俑挖掘现场以及一些观赏性雕塑组成。这个挖掘坑还有些规模。坑内,散乱地堆积着密密麻麻的鲜红色的陶器,上大下小的喇叭形状,说是祭祀用的器皿 。 在天门博物馆石家河文化遗址展区,我还看到了这里出土的憨态可掬、活灵活现的动物小陶俑 。 这真是 不可思议 ! 在参观时,我想到, 为什么此处堆放这么多的祭祀用的器皿?这些器皿,是石家河远古先民们自己所用,还是为其他地方准备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瓷制作工艺为什么这么发达、这么先进?为什么历 经大 几千年其色泽 还 这么鲜艳,这么耐看?带着一系列疑问,我们又来到石家河古城遗址。
石家河古城遗址不仅让人不可思议,更是让人惊叹 不已 。一道高大威猛的土垣,披着一身尚未转黄的青绿伸向远方,下面是一条百来米宽的波光粼粼的护城河。据说,护城河的水与城内的水系相通,构成一个完整科学的灌溉系统,供城内 5 万多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五万人的群落,五万人的城市,五万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些都在新石器时代发生,在当时,是何等的辉煌,何等的壮观!
在夕阳的余晖中,我眺望远方,一抹浅山横亘在天际; 头上, 天上的大雁排成人字型的阵势飞向远方;脚下的大地,踹着不易觉察的气息,诉说着 古老 的故事。我则想,天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史前就如此辉煌,也就怪不得历史上出了茶圣陆羽,诗人皮日休以及竟陵派文学!我赞美这块土地!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