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
![]()
平凉市坚持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与城乡建设同步推进,统筹开展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和无废城市建设。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持续改善,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累计完成造林封育9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45平方公里。崆峒区利用城市边角地和腾退土地新建口袋公园36处,推动城市闲置空间实现“生态蜕变”,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现实。
以乡村生态振兴为引领,平凉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资源化、清洁化、生态化转型。全市累计建成“和美乡村”116个,完成589个行政村环境整治,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2024年,“平凉红牛”“静宁苹果”“设施蔬菜”三大生态产业产值分别达180亿元、152.4亿元和36.8亿元,生态优势正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平凉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实施污染治理项目165个,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8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5%以上,建成绿色矿山19座、绿色工厂11家,平凉工业园区入选省级绿色园区,生态环保产业链年产值达41.5亿元。
依托优良生态本底,平凉大力发展中医、温泉、森林等六大康养业态,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文旅样板村30个。全市重点动植物保护率100%,古树名木保护名录达1330株。平凉市获评全国十大大暑节气生态文旅品牌,崆峒区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文旅康养产业年产值达39.4亿元。
平凉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平凉市将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甘肃贡献更多平凉力量。(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文/图)
丨来 源 丨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丨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丨审核丨冯宇强 刘 杰
丨 编辑丨李雨亭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